APP下载

从校企对接探讨咸宁“互联网+”应用研究

2017-11-13王红琴徐晓村徐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咸宁互联网+互联网

王红琴+徐晓村+徐莉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深入,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竞争对于就业者的技能要求的变化,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势而行。基于“互联网+”校园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步入到“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做好“互联网+” 教学与企业的对接、推动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正是职业院校面临的实际挑战。笔者在本文中以本院为例从校企对接层面探讨“互联网+”应用研究。

关键词:咸宁;“互联网+”;校企业对接

一、“互联网+”走进高职校园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口号,相反,它是对于信息技术发展所进入到新阶段的一种称谓。“互联网+”对应的英文为“Internet Plus”,这里的 Plus,并不是加法、加号的意思,而是“化”。 简单地说,“互联网+”直译成中文应当是“互联网化”,它强调行为的数据化,数据的联接化、共享化、要素化,联接的广泛化。 也就是说,“互联网+各类传统产业”并不是将互联网简单接入各产业及组织内部, 而是要通过联接,产生反馈、互动,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创新和融合。

信息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地迈进“互联网+”校园与“互联网+课堂”的发展状态,本院也不例外。“互联网+校园”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职业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用新的技术形态、数据形态、组织形态与关系形态,实现对传统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塑。本院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进一步将学生、校园、知识技能、企业等方面无缝对接,加强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前导性和实践性的实训模式教学。

二、“互联网+”理论下的校企对接基础

咸宁是一个旅游城市,是有名的温泉之乡、桂花之乡,除了酒店温泉,特产、旅游产品加工与销售也很突出,其中代表产品有茶叶、香菇、花生、竹笋、桂花糖、桂花蜜、干鱼等。旅游产品类分布比较分散,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型企业较多集中在工业园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红牛集团、南玻、福人药业、黄鹤楼洒业、远升建筑集团以及很多建材公司,产业链完善,既对外出口,也为当地服务。

与之对应,本校的会计、建筑、生物、信息工程、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外国语和商学院等学院,所开设的专业都能与当地的产业和企业对接服务。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直接的实践环境和技术互动空间,尤其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数字传媒、应用电子、计算机网络、物联系网、生物技术等专业对于产品的技术实践、成品营销管理有直接的相关性。

咸宁移动、联通、电信都与学校有业务往来和紧密联系,在学校内建有营业点和共享平台。

三、基于“互联网+”理念下的校企对接策略

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将学生学习的技术运用到未来岗位上,如何更好地做好校企对接是职业教育的重点问题。在此,我校的开展了“互联网+”专业课堂實践模式来落实校企对接,本模式包括以下三个策略:

1.专业与企业对接。按专业把教学与企业、农户等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通过数据平台和切身实践,将学习内容与企业或岗位对接,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按学生的专业特色,从开学起,要求每个学生定位一个对接企业或岗位,具体到某一家企业导师,在校期间利用互联网与该企业导师联系,了解岗位或产品需要,不断利用所学知识完善该产品发展,涉及的内容包括产品的技术包装、产品的销售、质量保证或者是技术开发。

另一方面我校运用互联网优势创建智慧校园数据平台,实施数据资源共享,创建“I咸职”窗口实现信息互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集当地产业结构,专业技术要求、企业和农户信息汇总到智慧校园网中,并按专业特点指导学生了解专业与课程的相关性,带着目的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去年,生物学院到通山县厦铺一家种植食用菇的农户家里了解其面临的种植疑难,利用网络平台传授技术、帮助该农户提高产量、拓开销路。

2.信息技术无缝对接。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更加方便了学生网络平台的利用,学校在教学上也充分运用学生手里的智能手机,把智能手机由学生手里的玩具逐渐改变为工具,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的优点,上传文件,构建平台,发布信息。早在前几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能结合当地市场营销需要,利用微信服务、微企业号推销产品。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边学习边开网店和微利店。

教学模式的改革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些同学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比如我校的张品芳同学利用学到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建网店,帮助家乡销售枇杷酒,她还利用所学到的美图技术帮助该厂修改商标,提出更好的营销方案,她的加入提高了该厂的效益,深受欢迎。

3.教学与应用相结合。在“互联网”+课堂实践研究中,我校特别注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学校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训基地,有着深入的联系,双方拥有共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是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本校的专业课程,调查本校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就业规划,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另一方面是深入调查本地的产业特色,了解到本地的岗位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明确地方经济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实际,开放课堂成为校企双方培养人才的新举措,学生未来岗位与课堂教学内容提前对接成为“互联网”+教学的新特点。本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建立,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

比如,今年春天我校安排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学生前往咸宁通山县六叶商城“女人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创业实战学习。实战内容包括业界导师结合公司实际网络营销产品,对学生进行商品拍摄、平面美工、商品中架、网络营销、物流服务、客户服务等实际环节的教学指导。“双课堂、三导师”是我校创新创业教学的新模式,将教学课堂“搬”进企业,采用项目化、实战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解决创新教学过程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挖掘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

四、结语

本校在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广泛调动本校的学生和技术资源,深度结合本校专业能力和地方产业的联系,做到学生的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方面已经初显成效。但是,如何对学校的专业和课程与地方产业特色进行分类对接、如何在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豆俊杰,王强. “互 联 网+教育 ”:冰火两重天[N]. 中国教育报. 2015-05-04(5).

[2]任友群.智慧校园:高校管理信息化的转折与挑战[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10):20-21.

[3]王佑镁, 包雪,王晓静. 密涅瓦(minerva)大学:moocs 时代创新型大学的探路者[J]. 远程教育杂志,2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咸宁互联网+互联网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