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暖对利辛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2017-11-13张鹏黄建飞张启霖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利辛县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张鹏+黄建飞+张启霖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利辛县气温变化趋势,接着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利辛县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农业应对措施,以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关键词:气候变暖;农业生产;影响;应对措施;利辛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脆弱生态系统领域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西部年平均降水量842mm,年平均气温为14.9℃,主要气候特征是日照时数充足,气候温度,降水量始终,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变暖对利辛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了解利辛县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有针对性地安排农业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气温变化趋势

1.气温年代际的变化分析。结合1958~2007年利辛县各年代的气温距平值,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利辛县平均气温较低,只有0.29℃,之后气温迅速增加,90年代气候开始变暖,2000~2007年气温相对偏高,达0.69℃。60-80年代平均气温距平值为负,为相对偏冷期,90年代和2000~2007年两个时期平均气温距平值为正,属相对偏暖期。

2.气温年际变化。1958~2007年利辛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a。在1993年以前,利辛县的气温主要以负距平为主,1993年往后,主要以正距平为主。可以将利辛县的气温变化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1993年共36a的偏冷期,1994~2007年共14a的偏暖期。

3.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利辛县四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的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世纪70年代的温度最低,较60年代分别减少了0.33℃和0.32℃;到了20世纪90年代和2000~2007年这两个时间段的气温升高,分别增加了1.22℃和0.65℃;夏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现出先减少后缓慢增加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的气温偏高,80年代的气温最低;冬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先增加后减少,70年代的平均气温最低,90年代气温增加。

二、气候变暖对利辛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1.改变农业生产布局。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如果超过1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不断增加,都会对作物种植区域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使农作物不断向北移动。与此同时,还会使利辛县的农作物品种搭配发生变化,增加晚熟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

2.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有很多气候资料研究表明,气温在升高过程中会使冬季的冻害和夏季高温产生的危害降低,若气温增高趋势较大,会增加干旱和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高温、高湿天气的出现增加了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会使杂草生长旺盛,减少了农作物产量,利辛县内的小麦、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出现减产。

3.农业成本投资增加。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种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受到季风天气的影响较大,境内的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出现,夏季季节性高温日数明显增多。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避免或者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应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此时需要农民增加各项投资成本。另外,气温上升的过程中会增加土壤内微生物的分解速度,降低了土壤分离,CO2浓度过高,虽然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由于干旱灾害的影响,根部吸收微生物的能量大幅度降低,此时需要增加施肥量,农业投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4.增加农业病虫害。气候变暖现象将会打破区域性的水热平衡和季节分配,加剧了农业病虫害,冬季气温增加为越冬害虫和虫卵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病虫害存活率不断上升,进而引发持续性的常发性病虫害,增加了潜在和次要病虫害的上升率,原有控制的病虫害会再次回升。病虫害的抗药性能不断增强,之前治疗病虫害方法已经失去了抗药性,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十分不利,这种情况在小麦和棉花种植区内较为常见。在小麦种植区内很容易出现病虫害,农作物复种指数的增加,对于病虫害的越冬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利辛县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由于农田中的水肥条件不断发生变化,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和化肥的使用量都会增加,对于生长旺盛的小麦来说,会使麦蚜的危害程度加重,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农业应对措施

1.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应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利辛县气候变化的实际,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农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降低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分析利辛县的气温、降水量等的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品种加大调整,积极选择耐旱、耐高、低温的优良品种,将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进行结合用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确保利辛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辛县气象局应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当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时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效益。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了避免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最大限度的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利辛县气象部门应与水利、林业等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做好水库、防洪堤坝、排洪渠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为了增强森林覆盖率,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在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方面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还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对农田的灌溉条件不断进行改善,确保农作物稳产丰收。

3.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利辛县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不断实现农业气象信息和资源成果之间的共享,气象和农业部门可以对各自的信息渠道和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对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业气象相关的情况、数据、资料等实现共享交流。在关键农事季节和灾害性天气到来之前,两部门应加大会商力度,准确分析和判断农业信息和气候变化趋势,积极开展小气候区域监测,做好农业生产重大情况的预报和追踪报道,根据农作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制定出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帮助农民做好防灾減灾工作,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海香,孙彦坤.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作物结构调整[J].黑龙江气象,2010,27(1).

[2]林建煌,黄冬云,陈小龙.福建省惠安县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6,6(8):4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辛县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教育学视阈下基层党校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实现路径——以毫州市利辛县委党校为例
利辛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对策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测绘技术在利辛县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实践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利辛县医院与北京大学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