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7-11-13张冬梅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诊断

张冬梅

摘 要:牛类疫情的防控工作一直是畜牧业的重点研究对象,尤其是口蹄疫这种比较常见传染病,对于它的研究目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牛肉制品等牛类衍生物的开发,人们对牛的疫情的防控越来越重视,同时牛类疫情的防治工作也会越来越好。本文对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牛口蹄疫;诊断;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发生会极大地影响养牛业的发展,一旦大规模传染,养牛户的经济损失就会非常严重。尽管牛口蹄疫不会导致牛大量死亡。但牛群患病后,其生长速度大大降低,身体素质会变差,不利于牛群的正常发育。一些幼龄牛群患病,多表现心肌炎型,死亡率较高,损害较严重。所以必须加大对牛口蹄疫的防治力度。

一、牛口蹄疫概述

口蹄疫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类型,而其患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食欲下降、咀嚼困难、脉搏、呼吸加快及大量流涎成泡沫状等,患牛的体温升至40~41℃, 其潜伏期多为1~7d。在患牛发病1~2d 后,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如蚕豆至核桃般大小的水泡,主要分布在其齿龈、舌面、唇内等部位。经过一夜后,水疱破裂,从而导致溃疡形成。随着口腔出现水疱后,患牛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会随之发生,从而导致患牛不愿站立行走, 最后以致其卧地不起, 衰弱而死。而发生在乳房的患牛, 起初表现症状为皮肤发红肿胀, 然后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水疱, 最终破溃而出现溃烂面。哺乳犊牛患病时,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出血性肠炎,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良性病毒可在溃疡破裂后自行治愈,而恶心病毒往往会导致患牛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达25~50%。

二、牛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分析

在牛口蹄疫疾病实际诊断的过程中,病毒的潜伏期在一周左右,体温升高速度较快,在牛感染口蹄疫疾病的初期,病牛会出现口腔与牙龈肿胀等现象,并且在乳房上面出现黄豆大小的核桃状水疱,在水疱破裂之后,会出现溃烂的现象,导致病牛出现蹄壳脱落等现象。在病牛体温升高之后,嘴边会出现较多的白色泡沫,并且会停止反刍,进食量逐渐减少。在牛口蹄疫疾病诊断期间,相关诊断人员可以利用解剖诊断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在解剖之后,可以发现病牛咽喉与各个器官中出现了水泡,并且伴有腐烂的现象,存在较多棕色的结痂现象,在病牛的胃部,会出现较多血性炎症状况,肺部有浆液物质,心脏部分含有大量浑浊物,心肌上面有白色的条纹。

牛口蹄疫疾病呈现良性发病症状的时候,一周之内就可以自愈,但是,如果病牛疾病拖延了三周,就会出现水泡不愈合等疾病恶化现象,病牛的身体开始衰弱,并且肌肉开始发抖,病牛心跳加速,心跳速度不平稳,病牛的进食量逐渐减少,开始停止反刍。一般情况下,牛口蹄疫疾病会导致成年牛出现死亡的现象,在临床症状诊断与解剖实验之后,就可以初步判断牛感染了口蹄疫疾病。

三、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1.严格卫生防疫制度,扼杀病毒在萌芽状态

考虑到牛口蹄疫的危害,务必以“防”的角度出发,制定各类综合性防病措施,切实降低此病的易感率。首先,认真贯彻卫生防疫制度,将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注意搞好牛舍环境卫生。外出放牧期间,全方位消毒牛舍,每天能安排专人清扫牛舍,及时处理舍内残留粪污,坚决不给病毒创造滋生繁殖空间。经物理清扫后,配用化学药剂整体深层次消毒,达到卫生防疫的要求。

2.重视牛口蹄疫防控,落实领导防病责任制

对口蹄疫的防控,地方领导要高度重视。虽然说,此病尚无人感染报道。但是,此病在牛群中的传染性极强,破坏性更强。由此,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严密防控,将防疫责任落实到人。

3.严格引种检疫,避免病牛引进

严格引种检疫,检疫工作不放松,不懈怠。引种之前,调查本地有无口蹄疫流行,禁止到此病流行高发区引种。引进种牛严格检疫,禁止引进病畜。同时,所有卖出的牛,同样需严格检疫,避免病畜流入市场。

4.做好易感动物的接种防疫工作

任何疫病的防控,都能经接种防疫疫苗,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防控牛口蹄疫疫情,接种疫苗同样为不错的选择。犊牛刚出生后,应在10周龄其移行抗体水平较低时,安排第一次基础免疫注射。其后在14周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基础免疫注射。此后,争取每半年例行补强注射一次即可。接种疫苗种类有: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用于各种年龄的黄牛、水牛、奶牛、牦牛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成年牛肌肉注射3ml,1岁以下犊牛肌肉注射2ml。本品应防止冻结。在4℃~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0个月。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是用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株接种乳兔,收获含毒组织并磨碎,将病毒浸出液加入等量甘油制成。用于预防1岁以上的黄牛、牦牛。牛肌肉注射2ml,免疫持续期6~8个月。本品不能用于奶牛、水牛。在-12℃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在2℃~6℃保存为5个月;在20℃~22℃保存为7d。

5.控制措施

(1)若发现疑似口蹄疫病毒时,应及时与兽医机关联系、报告,封锁病畜就地,并且采用20%苛性钠对所有器具、污染地面进行消毒。经确认后,相关人员应对该地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做好消毒措施。对于发病畜群要做好无害化处理, 将吃剩的草料、饮水一并销毁,并且对畜舍及附近,做好全面消毒,可使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鈉(含有效氯≥20%)、1~2%福尔马林喷洒,从而防止病毒扩散、接种。最后,还要对未受感染的牲畜进行疫苗种植,严格按药物的说明书执行。

(2) 相关人员要加强病畜的管理及护理工作,对于患牛蹄部、口腔要定时进行洗涤,采用硼酸溶液、盐水进行。饮食上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喂食。在对患牛病初进行治疗时,可采用耐过的畜生血液以及血清进行治疗。若其口腔出现溃疡时,可使用碘甘油合剂进行涂抹,每3~4 天1 次,或者10%的食盐水、大酱均可。若在蹄部出现溃疡采用涂甲紫溶液、碘甘油进行涂抹,采用绷带包裹, 以及不宜接触湿地,但涂抹的前提是必须要采用消毒液清洗干净。

(3)相关人员还可组织进行集中免疫,于每年春、秋两季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且按照免疫程序严格执行。从而使牛群的整体免疫水平得到提高, 让病毒感染、流行有效预防。根据规定,牛群的免疫抗体、免疫密度必须达到70%、100%以上方可判为合格,以及抗体水平需大于等于1∶64。

综上所述,牛口蹄疫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当病情严重期间,导致病牛出现死亡现象,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有效预防牛口蹄疫疾病,需要形成充分认识,掌握牛口蹄疫疾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并利用相关措施对其治疗,保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永刚. 牛口蹄疫的预防和处置[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03).

[2]刘砚刚,陈明生. 简述口蹄疫免疫技术重要性[J].中国畜禽种业.2017(06).

[3] 詹玲利. 牛口蹄疫体征症状以及相关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7(06).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