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17-11-13肖志颖葛大兵
肖志颖+葛大兵
摘要:本文以湖南攸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模型,根据攸县2010年~2015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和攸县生态经济系统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2015年的生态足迹变化作了动态研究。以生态足迹分析为基础,提出攸县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湖南攸县;生态足迹;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X22;F1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1.048
1 攸县概况
攸县位于湖南东部(E113°09′09″~113°51′30″,N26°46′34″~27°26′30″),辖15个镇、4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全县土地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435.2平方公里。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足,气候复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攸县境内分洣水和渌水两大水系,全县水域面积共150.31平方公里。攸县总人口为819845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47元,同比增长8.5%。人均住房面积达到83.9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25.8%。全县城镇化率为5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10141万元,比上年增长9.8%。
2 攸县生态足迹分析
2.1 攸县人均生态足迹
2010年~2015年攸县人均生态足迹呈不断上升趋势,6年间增长了14.64%,年均增长率为2.77%。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的大小依次为:化石能源用地>草地>耕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林地,各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均呈增长趋势。其增速排序为:水域用地>建筑用地>草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基数较大,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的贡献相对也较大。
2.2 攸县人均生态承载力
2010年~2015年攸县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总体平稳,2010年~2015年间的平均生态承载力为1.753550公顷/cap。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建筑用地>草地>水域用地,其中人均林地生态承载力随人口的增长缓慢下降,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先增后减,人均草地生态承载力快速增长,人均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增长较显著。
2.3 攸县人均生态赤字
2010年~2015年攸县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长,6年间增长了37.55%,年均增长率为6.58%。生态赤字构成中,只有林地为生态盈余状态,其他土地类型均为生态赤字。攸县生态协调性系数较高,但呈下降趋势,说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加剧,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压力较大。
3 攸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根据攸县的实际情况和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会受到嚴重威胁。根据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3.1优化产业结构,以自身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在攸县生态足迹计算中,能源消费账户和生物资源账户生态足迹比重占绝对优势,但单位GDP能耗也较低,表明攸县第二产业由于科技水平不高,经济发展带动力不足,同时农业发展水平较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现状明显存在。因此,必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值水平和产出率,以现代设施工程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利用其自然和人文条件的优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
3.2提倡循环经济,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攸县生态足迹需求的变化趋势来看,2010年~2015年能源生态足迹和污染生态足迹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而且从2016年~2020年的模拟情况分析,可知攸县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仍不断增长。要转变这一态势,攸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经济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以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既保绿水青山,又得金山银山,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态承载力
攸县良好的自然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尤其林业资源优势未充分挖掘。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要从生态足迹需求出发控制资源消耗,另一方面要从生态承载力出发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林科学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同时,通过有效的农艺措施提高对耕地、林地和水域的利用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均衡利用各种生物生产性土地,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态承载的同时,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3.4加大环境宣传保护,增强环境的可持续性
攸县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然而,近年来攸县大量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大,这一变化形成了较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必须对攸县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居住、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用地布局更为科学。加大废弃土地的重新利用,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张蓬涛,尚玲,李贝,赵丽,于秋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县域生态可持续研究——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05):82-87.
[2]刘东,封志明,杨艳昭.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04):614-624.
[3]肖建武,余璐.湖南省生态足迹核算与区际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06):23-31.
作者简介:肖志颖,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生态。
通讯作者:葛大兵,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态环境治理与规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