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 打造“阳光水务”系统
2017-11-13刘开清李玉平
刘开清++李玉平
摘要:加强和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酒泉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酒泉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1.033
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是服务“三农”、做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小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酒泉市通过不断努力,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为促进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维护地方水事秩序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经费不到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重视和强化,并加以解决。
1 基层水利站及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现状
1.1水利站及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情况
按照省、市、县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相关要求,全市已成立基层水利站62个,占应成立的100%,批复编制457人,已落实460人;进一步加快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按照“一县一队”的原则,在现有的抗旱服务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责职能和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组建抗旱服务队7个,占应成立的100%,批复编制43人,已落实46人。同时,结合水利改革,积极打造“阳光水务”,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取得了新突破,全市建立水利服务大厅47个,覆盖49个乡(镇)。
1.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组建情况
全市市属灌区共有农民用水者协会303个,协会所辖灌溉面积191万亩,参与农户115931户,协会执委会人员3024人,协会普遍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组建成立了灌水小组,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对灌溉供用水采取“合同制”“水票制”“计时制”和“公开制”等灌溉用水措施,参与灌溉建设管理的纽带作用发挥明显。自2007年开始收取0.004元/立方米的末级渠系水费返还协会用于末级渠系维护管理,通过积极宣传和争取,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乡镇水利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滞后 由于国家对田间水利工程的投入较少,成效不明显,目前,末级渠系老化失修严重,计量设施不配套,田间更新改造进展缓慢,影响正常管理运行。
2.1.2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薄弱 水利站办公生活条件普遍很差,大部分乡(镇)水利站远离村庄,管理房普遍比较破旧,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水利站工作任务量大、面广、人员少,经费紧张,办公交通工具落后,现代化程度很低,在发生水事违法案件时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调查处理。量水设施不齐全、精度不高,无法准确分水,影响灌溉用水管理。
2.1.3基层水利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基层水利站经费短缺,人员培训工作无法落实,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缺乏专业人才,文化偏低,加之长期以来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职工待遇投入不足,造成基层水利服务站基础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职工不能安心工作,留不住文化程度较高的专业人才。
2.2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协会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目前酒泉市末级渠系破损严重,虽然自2007年开始收取0.004元/立方米的末级渠系水费返还协会用于末级渠系维护管理,但维修资金严重不足。同时,通过“一事一议”只能解决日常维护等小问题,大面积进行维修存在困难。配套率较差的末级渠系增加了协会的管理成本,影响了协会的职能发挥。
2.2.2协会管理经费无保障来源 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0.004元/立方米的末级渠系灌溉水费收入,资金不能维持正常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用水户协会的规范运行和协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2.3农民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没有真正参与到协会的运行管理中,农民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3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议
3.1深化基层水利改革
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打造“阳光水务”,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取得了新突破,按照“利于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采取以区域或流域為单元、条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完善乡(镇)水利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强化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职能。
3.2规范管理水利服务体系
进一步规范协会管理,采取“合同制”“水票制”“计时制”和“公开制”等灌溉用水措施,设立水务公示栏,实行“水量、水价、水费、面积”四公开。发挥协会参与灌溉建设管理的纽带作用,使协会在水权分配、供水计量、水费征收、水务公开、工程管理维护、水事纠纷调解上取得新的突破。
3.3落实经费渠道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理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渠道。加快末级渠系更新改造步伐,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加大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补助比例,确保公益性工程不断得到更新改造、巩固。
3.4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基层水利职工的后勤支持保障,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推行基层干部到更高层次机关单位挂职锻炼的交流培训制度,促进基层水利站(所)的队伍建设,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作者简介:刘开清,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