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优势和可行性
2017-11-13姚伦刘平夫
姚伦 刘平夫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优势以及可行性。方法 74例慢性肾炎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 实验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治疗效
果, 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较高的可行性, 值得推廣。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肾炎;优势;可行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88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 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尿血、水肿以及蛋白尿等, 且伴有肾功能逐渐下降的情况[1, 2]。本文主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优势和可行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诊治的74例慢性肾炎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7例。实验组患者女13例, 男24例, 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39.0±12.1)岁, 病程7个月~12年, 平均病程(3.5±0.5)年;对照组患者女14例, 男23例, 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38.4±12.9)岁, 病程6个月~11.5年, 平均病程(3.3±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食盐、蛋白质的摄入。①高血压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进行降压治疗, 将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内。②24 h尿蛋白定量>2 g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 初始用药剂量1 mg/(kg·d), 服用8周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减量, 1个疗程为12周。③水肿严重的患者采用速尿、螺内酯等利尿剂进行治疗。
1. 2. 2 实验组 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方法, 即进行加味二至保肾汤加减治疗。药方为:黄芪30 g、杜仲20 g、益母草30 g、枸杞子15 g、山药20 g、覆盆子10 g、金樱子15 g、车前子12 g、制首乌10 g、茯苓13 g、山茱萸13 g、旱莲草10 g、丹参10 g、芡实10 g、女贞子10 g、菟丝子15 g、怀牛膝15g 、五味子12 g。随证加减:血尿严重患者加入白茅根30 g、小蓟10 g、仙鹤草10 g;血压升高患者加入生牡蛎30 g、杭菊花15 g、天麻10 g;水肿严重患者加入猪苓10 g、冬瓜皮30 g、薏苡仁25 g。联合诸药, 加水进行煎熬, 按早晚2次进行温服, 1个疗程为12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情况。治疗效果主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3]。稳定:患者临床症状和表现完全消失, 尿常规检查中患者的24 h尿蛋白呈阴性, 定量正常, 肾功能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4 h尿蛋白减少量>40%, 肾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24 h尿蛋白减少量<40%, 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未得到任何改善。总有效率=(稳定+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稳定24例(64.9%), 显效7例(18.9%), 有效3例(8.1%), 无效3例(8.1%), 治疗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稳定12例(32.4%), 显效6例(16.2%), 有效8例(21.6%), 无效11例(29.7%), 治疗总有效率为70.3%。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8, P<0.05)。
2. 2 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平均24 h尿蛋白定量为(2.46±0.70)g, 治疗后为(1.02±0.38)g;对照组治疗前平均24 h尿蛋白定量为(2.58±0.76)g, 治疗后为(1.54±0.72)g。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高血压、血尿、水肿以及蛋白尿等, 西方医学认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是主要诱发慢性肾炎的原因, 此外肾小管代谢、自由基增多、高血压等也是该疾病的诱因[4]。
中医药学认为, 将慢性肾炎归类到中医学的“精气下泄、水肿、腰痛、水肿、尿浊”的范畴中。认为该疾病的致病机制是气血淤阻, 久病入络, 邪气入侵机体导致肾脾亏损, 该疾病虽然病灶在于肾, 但是会累及脾、肺[5]。而治疗的三脏虚损的主要原则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滋阴益肾、活血化瘀等。在本次中医药方中, 黄芪、山药有补脾益气之效;怀牛膝、杜仲有强劲健骨、补肾之效;金樱子、覆盆子、芡实、五味子等有缩尿、益肾固精的功效;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以及菟丝子等有益精、滋阴补肾之效, 丹参、益母草有活血化瘀之效。以上药物联合可达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滋阴益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从而实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6-8]。根据现代药理学原理研究分析, 黄芪还有降脂、抗氧化、利尿消肿、降血压、降低尿蛋白排出、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肾衰竭等功能;丹参和益母草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度, 保护肾功能的功效, 其中丹参通过抑制肾小球内的凝血机制, 明显抑制肾纤维化[9,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治疗效果, 可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快速修复, 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较高的可行性,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旭, 邵凤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12):3018.
[2] 毛亚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0):72.
[3] 王莉莉.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6):174-175.
[4] 刘情操, 杨雅文, 胡霜霜,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10):100-101.
[5] 张城浩, 潘秋霞, 王杰鹏, 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9):2161-2163.
[6] 李明龙.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22):79.
[7] 林源, 高碧锋, 李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30例. 辽宁中医杂志, 2010(11):2208-2209.
[8] 聂春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80例.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33):64.
[9] 余昭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1, 32(24):5093-5094.
[10] 徐学驹, 罗长州.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 12(5b):99-100.
[收稿日期:2017-06-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