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喜剧电影的美育意义
2017-11-13简春艳
简春艳
摘要:喜剧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喜剧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塑造喜剧性人物、营造喜剧性情景,以轻松、愉悦的形式表达一种超越现实的喜剧精神。在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喜剧电影已然是最活泼、最具观众缘的电影艺术形式,其借助于“道德冷漠”以使人们达到精神自由,利用新兴媒介广泛、快速的传播特点,使得喜剧培养人们感性敏锐度成为可能,从而填补了在人的本性中正感到的一种活动本能反感的空虚。
关键词:喜剧电影 人性自由 喜剧 美育
中图分类号:J9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146-02
喜剧艺术随着社会环境和时代语境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趋势,甚至在历史文明的转折过程中产生新的喜剧类型。近年喜剧电影在数量上不断攀升,2006年正式上映的喜剧电影有8部,在同年上映的国产影片中所占比例为9.4%;2009年的喜剧电影数量激增,在院线的占有率长居20%以上;到2011年上映的喜剧电影达38部,仅次于爱情片;[1]2012年的喜剧电影为市场贡献了超过18%的票房。①而且,针对观众的贺岁档观影意愿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观众表示喜剧片是其进电影院的第一选择。②1981年北京大学一些文艺青年对北京市及六省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各类读者对“你喜欢什么样的文艺作品”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喜欢“欢乐的”和“讽刺的”作品所占比例最高。③可见,喜剧电影作为最具活力和观众缘的艺术类型,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美育价值和意义值得一探。
一、喜剧电影作为喜剧艺术的基本内涵
(一)喜剧电影作为喜剧艺术的概念界定
陈孝英将喜剧电影确立为“喜剧艺术的一部分”,并从喜剧美学的角度出发,将喜剧电影界定为有两个系列、多个层次的体现,即“第一系列在于喜剧因素在影片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这包括‘本体意义上的喜剧片和‘渗透喜剧情调的影片两个层面”“第二系列在于喜剧因素在影片中的‘纯粹程度而言,这包括以审美范畴之‘喜剧为基本美学特征的‘纯喜剧片、以‘喜剧为主,同时融进其他因素之‘不纯的喜剧片”[2]这里的“喜剧”多作为一种美学范畴而存在,喜劇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
当喜剧电影作为喜剧艺术而存在,它就像戏剧形式的喜剧一样,被纳为喜剧美学的研究对象。而“喜剧美学的核心是通过喜剧性本身来表现本质和现象、目的和手段之间的矛盾、反常和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中揭示和反思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从而化解掉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所以,喜剧性就是生命中的狂欢精神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反思中以智慧实现超越和自由的喜剧精神。”[3]因此,喜剧电影正是作为一种新的喜剧艺术,承载着喜剧在当代的重要使命,其核心在于通过塑造喜剧性人物、营造喜剧性情景,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表达一种超越现实的喜剧精神,这才是喜剧电影的生命之所在。所有“笑”料的制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都应以“喜剧精神”为宗旨,其为观众带来的不应该止于“笑的效果”,而是“喜剧精神”的实现,因为喜剧精神“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显现,是人认识自我、否定自我,执着追求未来理想的精神。它体现了人类精神发展的自由境界。”[4]因此,喜剧电影美育价值的发挥,往往要基于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
(二)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
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首先明确揭示了喜剧与自由的联系,将笑视为一种纯形式表象的自由游戏,注重于笑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功能作用。此后,席勒从美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及喜剧为人的精神自由所提供的独特方式。与康德不同的是,席勒注重于喜剧维护心灵、完善人性,使人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审美功能,其中,维护心灵、完善人性是喜剧的主要任务,而使人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则是喜剧应该实现的目的。席勒指出“在喜剧中,一切都应该从道德观点被移到物理的观点上去,因为道德的东西忍受不了冷漠。如果喜剧表现使我们的道德感感兴趣的某种东西,那它应该使这种东西中立化,也就是使这种东西转化为根据因果律必定实现的自然事物的种类。”[5]可见,喜剧借助于“道德冷漠”来实现精神自由,即将审美主体的情绪控制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之中,避免主体对客体的同情,从而让主体发笑,实现超然于喜剧艺术之上的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使审美主体在宁静和平、悠然自得、波澜不兴的审美心境之中,实现人性的释放和发挥,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矛盾的自由状态。
此外,“嘲笑和鄙视刺激人的自豪感比起厌恶折磨他的良心更加深切”,因为人天性的怯懦使其避免令人恐怖的东西,从而将人们移交给讽刺的锋芒,所以人们更愿意接受寓教于乐的方式;笑并不会经常因为犯罪和罪恶而为人们设防,要求在喜剧中才有的一种“精细感觉”,即一种敏锐捕捉喜剧性矛盾的审美感觉力,是一种睿智的幽默感,它可以使暗淡的人生充满欢乐,使怯懦的人性变得自信和乐观。所以,人们愿意在喜剧的笑声中,培养这种精细的感觉,并同时获得道德和心灵的净化。
二、当代喜剧电影的美育价值
(一)喜剧电影与人生态度的培养
在喜剧艺术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寓教于乐”的说法,喜剧电影也被赋予了“寓教于乐”的现实意义,但这种“教”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层面,着重发挥了喜剧电影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而喜剧电影的美育意义主要是从感性层面出发,着重发挥喜剧电影的审美功能,塑造自由人性,在宁静平和的审美体验中实现精神自由。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一文中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6]可见,美育与人生有着重要的联系。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建立在美感所具有的普遍性之上的,主要为了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甚至有助于人们塑造高尚的人格,以超越个人一己之私欲,从而实现更有境界的人生,使人生更有意义;而喜剧在维护人的心灵自由和实现精神自由方面要优于悲剧,喜剧善于培养人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人们对喜剧电影的热爱将更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因为人们更乐于接受这种欢乐、愉快的方式,具体的表演也一定比僵死的文字和冷淡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endprint
(二)喜劇电影与精神自由的实现
喜剧电影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加快了喜剧艺术的传播速度,以及扩大了喜剧艺术的传播面积,这就使得人们感性的敏锐性培养成为可能。喜剧电影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广泛传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影院、电脑、电视等多种渠道观看一部喜剧片,其中以电影院的观影方式所带来的审美效果最为强烈,影院给渴望活动的精神展现着一个无限的领域,并使理智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与最高尚的娱乐结合起来。而喜剧欣赏要求审美主体做到冷静理智,并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欣赏喜剧对象,避免与对象的情感共鸣,即通过席勒所谓的“道德冷漠”使主体在欣赏喜剧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轻松自由的情感体验,从而将主体从日常生活紧张、焦虑的心境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在的人们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的疲惫不堪,由于单调、压抑的职业工作而引发的软弱无力,使人们已经愚钝了的感性变得敏锐,并填补其在本性中正感到的一种活动本能反感的空虚。
三、结语
喜剧电影作为喜剧艺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并快速发展,不仅要适应大众化的市场趋势,同时也要遵循喜剧艺术的创作规律,追求自由的精神本体。避免传统赋予喜剧电影“寓教于乐”的现实意义,着重从感性层面追求喜剧电影在当代的审美教育意义,充分发挥喜剧电影的审美功能,促使人们实现人性自由,在平和的心境中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自由境界,以更健康、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紧张、压抑、单一的生存现状,帮助繁忙、劳累的人们在娱乐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感性敏锐度,并充分弥补由于单一、乏味的现实生活造成的空虚感,以促使人性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见艺恩咨询2012——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简版),2013-03-13。
②刘浩东:《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③《文艺报》编辑部,《文艺情况》,内部资料,1981年版第13期。
参考文献:
[1]刘浩东.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陈孝英.喜剧电影三论[J].电影艺术,1988,(08).
[3]傅守祥.喜剧美学的知识考古与时代精神[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4]佴荣本.笑与喜剧美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5][奥]席勒.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和美学文集[M].张玉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6]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