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两药共治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讨
2017-11-13杨奕轩
杨奕轩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080
[摘要] 目的 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西格列汀,对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几治疗后12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征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获得突出的治疗效果,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生,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在临床方面意义重大,可在临床当中大力使用。
[关键词]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肥胖2型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080-02
糖尿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其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更容易发病。糖尿病的研究逐步深入,结合各类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从患者初期诊断的结果来看,其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明显的损伤,口服胰岛素和进口药物都不能让胰岛细胞功能减弱出现逆转情况,另外,还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血糖控制不稳定及体重增加等[1]。肠促胰素效应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西格列汀是一种创新性药物—二肤基肤酶-4(DPP-4)抑制剂,被用在T2DM的治疗当中。从临床反馈的结果来看,西格列汀在血糖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国内使用经验不足,西格列汀相关的临床疗效研究也不多。临床安全有效控制血糖,可减缓病情发作,这是临床医生十分重视的问题[2]。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先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肌治疗2型糖尿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配合该次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协议书。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5.8±5.1)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6.09±1.42)年。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2~50岁,平均年龄(44.6±5.2)岁,病程4~8岁,平均病程(6.05±1.38)年;全部患者无严重的心、肝等慢性疾病,也无影响糖尿病的其余疾病,如肾上腺、脑垂体等的疾病,患者在近些年后并未服用对糖代谢有影响的其余药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治疗前不再服用降糖药物,均开展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接受传统的饮食控制,同时参加适当的运动。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 20023370)0.5 g,3次/d。治疗12周,观察各指标变化。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西格列汀(x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20058)100 mg/次,1次/d。治疗12周,观察各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进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血糖(2 hPG)、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其中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亲和色谱微柱法测定,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即(x±s),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并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9.75±1.17)mmol/L、餐后2 h血糖(15.88±2.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1±1.46)%、体重指数(25.11±1.59);治疗后上述4种指标分别为空腹血糖(7.18±1.52)mmol/L、餐后2 h血糖(10.33±2.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3±1.76)%、体重指数(23.54±1.93)。观察组治疗前腹血糖(9.78±1.25)mmol/L、餐后2 h血糖(16.37±2.5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13±1.39)%、体重指数(24.30±1.34);观察组上述4种指标分别为空腹血糖(5.91±1.31)mmol/L、餐后2 h血糖(8.47±1.2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1.12)%、体重指数(21.15±1.62)。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上述4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上述4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时,糖尿病的患病率成高发趋势,为获得更高的糖尿病治疗效果,日常防治至关重要,即时发现并进行处置,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操作。其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在疾病早期无突出症状,许多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上了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年龄多集中在40岁之后,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从就诊询问情况来看,许多患者患有该病家族史。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并无发现有高血压、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一些疾病出现的情况,一般为先后出现,或者是同时出现,同时出现各种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尤其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更容易发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遗传和环境的因素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另外,胰岛素的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也是引发这种病症不可忽视的2个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突出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且体重只减不增[2]。endprint
总体而言,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2个方面,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从临床研究的情况来看,胰高糖素样肤1(GLP-1)为一类多肤激素,在机体糖代谢中起到一定作用,促使胰岛素分泌,阻碍血糖的形成,使胰岛B细胞数目增多,从而确保良好的胰岛素抵抗,但二肤基肤酶-4(DPP-4)对GLP-1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磺酰脲类、胰岛素、双胍类等,然而上述药物却不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耐受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3]。甲双胍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浓度,如,减少葡萄糖的输出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然而在降低血糖方面,却无法通过对DPP-4的抑制来提升GLP-1的活性及提高其浓度,事实上,单纯用药并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单药治疗常常不能使血糖达标,也不能较好地维持血糖稳定。提示,相比单纯二甲双胍在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方面,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增强胰岛素抵抗,减弱因为胰岛素而引发的心血管病变。对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由消化道L细胞分泌而成,是在肠促胰岛素的基础上新产生的一种降糖药物,可调控胰岛素分泌,维持血糖平稳,此外,使血糖浓度平稳,保护胰岛。西格列汀多对日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产生新的细胞,让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细胞数目变得更多,使患者血糖降低,而二甲双胍让细胞缓慢吸收式葡萄糖,使体内既有胰岛素具备较强的敏感性,同时利用葡萄糖[4]。
该研究反馈,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无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提示,从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有效调控了患者血糖水平,且患者体重没有增加,所以,西格列汀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有效降低了血糖浓度,十分安全。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其作用重大,可于临床当中推广使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有效,而且安全,以减轻患者病痛,可在临床当中普遍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迪军,孙文利,丁蓉,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84-86.
[2] 許仕超,张华丽,黎伟文,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3):142-143.
[3] 刘开渊,张芳芳.西格列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387-3389.
[4] 江霞.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156-157.
(收稿日期:2017-0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