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风格
2017-11-13李林露
李林露
周作人的散文是一碟素菜,没有什么大鱼大肉,但就是几块萝卜青菜却搭配、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来。吃起来津津有味,吃一口还不过瘾,硬是嚼个五六次,方能明白其中的滋味。對于刚接触周作人散文的人来说,周作人的散文太淡了,就像一杯白开水,但白开水却是最健康、最解口的。同样,当你细细读周作人的散文,你会觉得它不是水,它是茶,是经得起泡的茶,越泡它就越香,越泡茶味就越浓。我们不禁想问,周作人是怎么把普通的青菜萝卜烹调出香飘十里的斋菜呢,是怎么将两片叶子泡成经久回味的龙井呢?他的“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妙在哪里呢?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散文,语言自然清晰,文字简洁晓畅,寸笔传神,状物言情,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周作人散文的语言,初看有枯瘦之感,没有修饰词,没有长句,没有比喻排比,但细细一品,就品出丰腴来了。他笔下那情感,那意韵,全在那几个字上,文字简单而又感情丰富。他自己也说:“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因此,他的文章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也不刻意追求高深,文字客观真实,表情状物,既不过分渲染、夸奖、作态,也不贫瘠,巧工天成,不落斧凿的痕迹,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彼时彼地所特有的情趣和意境。读他的文章,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胡适说周作人的小品文,“用平淡的话,包藏着深刻的一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有人把周作人的散文比作龙井茶,看去全无颜色,然而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周作人的文字沉着冷静,在写人状物、记事抒情时,表现出作者主观感情的节制,由此产生了悠远静默的境界。周作人在文艺的审美趣味上,深受英国学者蔼里斯“自由”与“节制”相均衡理论的影响,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非常讲究主观感情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显隐程度的把握。如,《初恋》一文,将使人心神摇荡激动莫名的初恋以淡淡的笔墨描出,读者对“三姑娘”的面目是迷离恍惚的,因为“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地看过她的面目与姿态”,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不清楚,但对这种初恋的情态,作者却把握得很到位。“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地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印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迷蒙的喜乐”。两个人一句话没有说,就是一个写字,一个看着,但他们的感情却在心底流淌着。“并不问她是否爱我,或者也还不知道自己是爱着她,总之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这是当时实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给我的赐物了”。文章简洁细腻,将拘束腼腆而又敏感胆怯的14岁的“我”对“三姑娘”的爱恋,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清新隽永,意韵淡远,耐人寻味。
周作人的文字简单朴素,简单中却能勾勒出一幅清秀的山水国画来,让读者如登不系之舟,随风而荡。浅白的文字能挖掘出丰富的意韵来,让读者读出些生活的艺术来。
读周作人的散文,“好像一个久居北京的人突然走上了到西山的路,鸟声使他知道了春天,一株草、一塘水使他爱好了自然,青蛙落水的声音使他知道了动与静,松涛和泉鸣使他知道了美;然后在回到都市,他憎恶人与人之间的狡狯,他憎恶不公平的责罚与赞美,他憎恶无理由的传统的束缚。呵,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个旅行,充满了隐逸和叛逆的旅行”。中国散文还在发展,向往未来,应是美好,回望从前,周作人先生的散文不能不让人沉醉。我们不必急急赶路,我们这些“寻路的人”,愿意在走到终点之前,分出一点时间,去走走周作人给我们开辟的西山之路,看着路上的一切,吸吸路上新鲜的空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