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更应奠定学生的精神根底
2017-11-13王春
王春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因为该单元的课文都是名著节选,在教学完《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和《范进中举》后,学习这篇課文时,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名著的故事新编。所谓故事新编,是对名著原文进行改编,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名著,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揭示新的主旨,是一种创新作文方式。与以往的命题作文不同,这种练笔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读名著不能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不能满足于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大致了解,还要学会产生一种依托于名著写作的冲动,要学会将所读的名著与生活相联系进行创作,用旧瓶装新酒,在保留名著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的气息。
诚然,学生的创作热情会在这样的练笔中得到释放,不少学生能做到借古讽今,不停留在名著的表层,而是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如,《范进中奖》《“武松打虎”新编》等,学生都写出了新意。但是,有几个学生写的《“智取生辰纲”新编》,看得人直冒冷汗。故事里的杨志,改头换面成了银行押运车的押运员,或是知名企业腰缠万贯的经理,而吴用一伙梁山好汉也与时俱进鸟枪换大炮,运用高科技的卫星导航仪,远程跟踪让目标尽在掌握之中,不管杨志等人怎么提高警惕,运钞车最终还是在吴用的巧妙安排下开进了梁山的大门。的确把“智取”发扬光大到了极致,但是回过头一想,很不对劲,这到底是“智取”还是“打劫”?
回顾上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了解了古典小说的双线索叙事的结构技巧,围绕着“智”字分析了杨志、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学习了《智取生辰纲》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囊括了学习小说的三要素,课文应该是分析得很透彻了,为什么学生只是学到了打劫的“智慧”?由此教师意识到,学习《水浒传》必须要让学生提高对《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的认识。在《水浒传》里,作者施耐庵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深刻揭露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不均的黑暗现实,对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水浒英雄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已经显现出深度的病态,普通民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已成为星火燎原之势,水浒英雄在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上梁山”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一个“智”字,体现了作者把水浒英雄看成正义力量的化身。在《智取生辰纲》中,另一个主要人物杨志,作为“三代将门之后”,原来还“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民众恨之入骨、作恶多端的贪官梁中书身上,不能不说他的人生选择是错误的,最终面临天时地利人和尽失的局面,被吴用等梁山好汉“智取”了生辰纲,也是必然的。他想光宗耀祖的指望彻底落空,后来遇见了“花和尚”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通过这些,学生可以深刻认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书翻到白胜挑酒上岗顺口唱山歌的那一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在学生读完这首诗后,可以问:作者写白胜随口唱的山歌,有什么用意呢?学生都思考起来了,教师接着问:谁知道这首山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社会黑暗”“贫富不均”“阶级矛盾尖锐对立”“运用对比,写出了这是一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百姓食不果腹,公子王孙却过着逍遥日子”等答案。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生辰纲”这个词的注解,原来它是梁中书的生辰寿礼,老百姓度日如年,梁中书却有如许多的金银财宝,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吴用一行“智取”的是“不义之财”,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把水浒英雄看作是正义的力量,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才用“智取”这个词。至此,教师再拿出匿名的《“智取生辰纲”新编》,让大家点评。通过前面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就意识到新编故事在主题思想上的致命错误,如,改编文中的“好汉们”是非不分,仅靠小聪明、小伎俩去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这是现代法律社会所不容许的。
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但要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但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更多的“技术”,更应该着眼于奠定学生作为人的精神根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