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

2017-11-13王俊

中国教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知识结构尝试

王 俊

江苏省特级教师,原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校长,无锡市名校长,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学术专著《王俊与结构教学法》入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的“教育家成长”丛书。

一、我与“结构尝试”教学法的结缘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在从教30多年的历程中,我始终怀着“让学生因为课堂变革而拥有幸福的校园生活”这一质朴的教育情怀,在叩问课堂变革之道的过程中,走出一条艰辛而欣慰的课改之路,从最初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到“两类结构”教学,再到今天的“结构尝试”教学,其路漫漫,修真致远。

2000年,我担任了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的首任校长,在研究地理学科“纲要信号”教学法的基础上,思考着如何把“纲要信号”教学法从地理学科推广到其他学科,着重从“结构”和“要素”的关系上审视“纲要信号”,提出概括知识的关键特征,抓住一类知识的核心要素,进而建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纲要信号”的结构功能和教学意义,以“知识树”等形式为载体的“知识结构”图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什么”这个问题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2007年,借鉴《学与教的心理学》等认知学成果,我提出了课堂教学要关注“两类结构”(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的观点,实现从“一类结构”到“两类结构”的转变,“纲要信号”教学法再次获得新的提升。

2010年起,我们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课堂教学研究取向上,致力于打造以“结构”为载体的智慧课堂,以“尝试”为主线的生本课堂,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把方法(两类结构)隐含在学生活动背后,倡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二、“结构尝试”教学的核心思想

1.以“两类结构”为载体,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两类结构”,关注学科本质,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

“两类结构”是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其中,知识内容结构是指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学科基本概念的学习,抓住学科基本概念的关键特征(概括化),揭示各关键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构化),使基本概念的学习上升到概括化和结构化的水平。学生掌握了概括化、结构化的基本概念,就能有效地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迁移应用,而概括化、结构化的基本概念就是“知识内容结构”。方法程序结构指的是以学科基本概念為基础,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以概括化、结构化形式表征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操作步骤。

学生掌握了“两类结构”,为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奠定了基础,就可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也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可能,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找到突破口。

(2)“两类结构”的学科案例

知识内容结构,主要是揭示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大致分为学科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具体概念知识结构。其中,学科知识结构涵盖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标准,通常以学科知识树的形式呈现。从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树(见图1)可以看出,初中化学学科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与人类社会关系,以及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专题知识结构主要介绍某一专题知识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就能有效地、自主地学习知识。图2为地理“认识区域”专题知识结构。

以语文学科学习“景物描写”这一知识概念为例,具体概念知识结构是指以典型景物描写为案例,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作用”三个方面抽象概括出“景物描写”这一知识概念的关键特征,如图3所示。

上述知识结构用概念化的语言和结构形式特点,揭示了“描写”的关键特征。不管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不管是“概括描写”还是“细节描写”,都是“描写”这一知识结构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

方法程序结构指的是基于学科概念、渗透学科思想、以结构形式呈现出来的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操作步骤,主要研究解决的是学科专题学习中的解题

策略。

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教学中,科学探究法是一种基本且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具体实验探究为案例,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科学探究法”的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见图4),那么在学习有关这一类知识时,学生就能触类旁通,并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逐步将这一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为解决问题的

智慧。

2.以两类结构为载体,以尝试学习为主线,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基本流程

(1)目标

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看,我们在关注学生“主体”、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容易忽略对教学载体、教学内容的研究,使得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思想、思维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没有得到真正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没有得到有机

整合。

“结构尝试”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主要突出两点:一是以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情感体验等作为三维整合目标的核心,不应把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为地割裂开来。二是以隐含“两类结构”的学习结果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核心,作为学生课堂认知目标的主体,同时引导学生在掌握“两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思想,积累学科

经验。

(2)内容

“结构尝试”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学科知识来看,主要是以“两类结构”为载体的学科知识,强调对学科教材知识的概括与整合。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全面素养来看,主要是以尝试学习为主线,创设多种问题情境,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endprint

精神。

(3)基本流程

第一,课前预习:感知内容,绘制“两类结构”。课前学生依托教师集备编制、提前下发的“尝试学案”,利用尝试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预习新课内容,用绘制“知识树”或纲要信号的其他形式整体感知教材内容,运用“自学检测”反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鼓励质疑,做好预习

检查。

第二,课内学习:问题导学,建构“两类结构”。结构尝试教学的一般学习过程(见表1),可从两条线索进行分析:一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转化过程来看,包括:①感情调节,明确目标。上课伊始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借助学科知识树明确学习目标;②知识为例,探寻方法。以典型内容为例子创设问题情境,归纳出“某一类知识的关键特征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③变式训练,感悟验证。利用变化的概念例证或规则例证进行练习,实现质的飞跃;④当堂检测,独立应用。以适量习题为试题,当堂检测,独立应用;⑤整合提高,布置作业。小结方法,回归系统,进行内容连网,整合拓展。二是从师生活动过程来看,通过“自学自检、互帮互学、展示点评、归纳小结”四个基本活动步骤实现教学目标。

结构尝试教学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下列方面。一是实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首先从整体初步感知学习的新知在学科和专题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学习研究新的知识,最后将学习研究的新知回归到整体的学科和专题知识结构中,进一步深化理解。二是建构有利于学生尝试学习的步骤。结构尝试教学建構了有利于学生尝试学习的步骤,其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出“三环二条线”和“四步一核心”的特点,如图5

所示。

这里的“方法”暗含“两类结构”的学科知识。“找、悟、用”的过程就是抓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体现尝试学习的核心思想。整体把握教学评价结构,是要充分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

发展。

第三,课后:整合提高,回归“两类结构”。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尝试、课内导学启智两个教学阶段之后,基本上可以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但是学生之间有差异,不可能让全部学生掌握所有内容。因此,课后要求学生利用学案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的整理、归纳,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重点,梳理知识体系,归纳学习方法,完成拓展性训练内容。教师要加强对这一学习环节的管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出

调整。

三、结构尝试教学的实践成果

“结构尝试”教学法,关注学科本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未来学习、终身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潜能,为他们的素质发展赢得时空,享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身心解放,充满活力,个性特长和全面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结构尝试”教学法要求教师研读教材,努力寻找教材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及呈现方式,对学科知识做到“通体透明”。学科专业知识的重建,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结构尝试”教学,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显著提高,体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成就了一批骨干教师,增强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幸

福感。

“结构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校,让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内涵和后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办学特色、文化建设得到了整体提升,学校教育创新方兴未艾。近三年来,来校参观考察者逾万人次,成为“教授之乡——宜兴”基础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被誉为“城市学校原创课改的一个样本”。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知识结构尝试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尝试
尝试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