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苦难其实是人类的悲剧
——读杨保中的动物小说《何处家园》
2017-11-13潇儿
潇 儿
动物的苦难其实是人类的悲剧——读杨保中的动物小说《何处家园》
潇 儿
很多年前,云南儿童文学界发出过调门很高的“走向京津沪”的大合唱。偏居大理剑川一隅的中学数学老师杨保中,无缘参加这个“合唱”,却用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不知不觉中,装点了别人的梦——二十年前,他的动物作品集《闯进高原动物圈》即在天津出版,校园小说《借你一个微笑》更是入选多个选本,京津沪文化高地上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友》等等刊物,也不时可见杨保中这个名字。
很多年来,动物小说一直是国内儿童文学的一大热门。云南为此贡献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沈石溪独步天下,据说,一人既独占动物小说80﹪以上市场份额。无独有偶,这一领域,云南还有一个长期默默耕耘者——杨保中。十多年里,他居然也创作发表了许多短篇,并出版了十多部动物题材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动物小说《徒手搏熊》《蜜蜂.苦荞.熊瞎子》《熊.杜鹃.食物链》《双麂战狼》相继在《儿童文学》佳作栏刊出,入选《2003中国儿童文学精选》《2004年儿童文学佳作选》等多种选本;动物长篇《狼部落》(安徽少儿社出版2012年出版),《野狗雪斑》《野猪囚徒》(晨光出版社2013年、2015年出版),《猴王三部曲》(三卷本,大连出版社2014年出版)……
我与杨保中有所交往,已是2016年。这年末,我主持编辑一期云南儿童文学研究专刊,电话邀请杨保中参加一个笔谈,谁知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就在电话里说了两个多小时,还欲罢不能。随后我整理出他的谈话,近三千言——尽是有关自己儿童文学创作的思考心得、喜怒哀乐,真可谓甘苦寸心知!我与他见面并读到他的动物长篇新作《何处家园》(中国少儿社“金牌作家书系”,2016年出版),已是2017年春节之后。
这是一部翻开就放不下的好书。豺、狼、豹、虎、熊、猴……成为这部20万言长篇小说的全部主角。这部小说,杨保中以他生长于斯的滇西北高原为背景,虚拟了人和野生动物共处一地的老君山,上演了人和动物之间的血腥恶斗、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的一幕幕活剧。小说在表层写的是惊心动魄的丛林法则,深层写的则是生态毁灭对动物和人带来的巨大灾难。大旱之年,彩云之南的家园之殇,不仅指向动物,更是指向对人——动物因为食物链断裂水源枯竭只能迁徙,人和牛羊不是也同样得放弃高山牧场,蜷缩到窄小的坝子里去么?人在发展的名义下,对自然的没有节制的掠夺中,表面看是强者,是胜者;从长远看,却注定是自食恶果的失败者。所有动物的苦难其实最终都是人类自身的悲剧和苦难——小说以“何处家园”的悲怆之问,揭示了这一沉重严肃而又让人无奈的重大主题,读来为之一惊!
杨保中的《何处家园》,动物形象众多,场景跨度宏大,笔下主角狼、豺、豹,三条线索既平行发展,又交错钩织;再穿插进虎、熊、猴和人类,虽然线索繁复,但是井然有序。在作者笔下,动物生存法则无处不在,强中更有强中手,野兽之间的打斗过程非常惊险刺激,难分胜负,富有看点。此外,作者还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书本功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动物主要依赖长者的经验和强者的勇力的生存规律。又以小说家的奇思妙想,大胆编织情理之中想象之外的情节,造成全书故事跌宕起伏,富于悬念,节奏张弛有度,动物命运引人牵挂的阅读效果,让人揪心断肠,欲罢不能。作者还特别善于驾驭大场景的书写,尤其体现在描写混乱复杂的捕猎场面时,既能把握总体大局,又能兼顾精妙的小细节。作品立意沉雄厚重,书写挥洒汪洋恣肆,源于作者很熟悉自己所描写的动物——不仅对动物习性、种群特点有整体的把握,还对每只动物的年龄、脾气、心理以及在种群内部的职能分配,都能细致刻画,准确把握。作品流畅的文笔,作者悲悯的情怀,更使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以人的眼光观照动物世界,以动物世界折射人的社会——彼此换位和转喻,这是传统动物小说创作的基本路径。其中,杨保中无疑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作家。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