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时代

2017-11-13

延河(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暗室中山装黑布

□ 陈 思

黑白时代

□ 陈 思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泰戈尔

说起来,王师傅当年算是这镇上的名人。

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梅山镇的人就会看到王师傅穿着那身半灰半青的中山装从沿江路拐个弯走出来。镇上的人没有不认识王师傅的,认识的人看见了都会敬畏又亲热地叫上一声“王师傅。”“王师傅,早哇!”“王师傅,又去照相啊?”还有的妇女抱着娃对身边的人说:“你看,王师傅又要去照相馆儿啦!”然后一齐满脸崇拜地望着王师傅行进的方向,目送到看不见为止。而王师傅早已习以为常,爱理不理,表情十分严肃甚至可以说严厉。眼角一觑,低哼一声算是回应。那声音仿佛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而是从地底下经过千回百转的酝酿然后传达至脚跟而后经由腹部发出。是的,不会再有更多的动作和声音了。就像他常年穿的那身的中山装,每一粒扣子都要稳稳扣好,每一处都要熨烫得服服帖帖,绝不允许有某一处衣角或领口突然不听话地蹦起来。

当然,偶尔也有兴致好的时候,这时候,王师傅会停下来,冲着喊他的人严肃地看一会儿,然后缓缓抬起右手,左右摆动两下,头微微点了点,又好像没有点,以至于比他高的人也迫不及待拿出仰视的姿态。王师傅走路的姿势十分标准,目不斜视,举手抬脚的尺度仿佛都经过精确的测量和反复练习。很多个日子里,人们就是这样看着王师傅从沿江路出来,爬上一个坡,拐个弯,上了迎春路,然后万分庄严地走进了“百花”照相馆。那一刹那,仿佛有万道金光从王师傅周身散发出来,映射到人们脸上,使人为之一振。

那时候,“百花”是梅山镇上第一家照相馆,王师傅正是其创始人,这就是他在当地极具威望的原因。当时,照相还是新鲜玩意儿,那个大大的黑木匣子在人们看来就像外太空飞船那么神奇,而那个神奇的黑匣子就是当年王师傅在闯荡江湖多年杳无音信之后突然出现在梅山镇时怀中所抱之物。许多人都见证了那个黄昏,王师傅身披瑰丽的晚霞手持黑匣出现在小城的地平线,这令人联想起董存瑞的光辉形象。

很快,“黑匣子”在镇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镇上远近的男女老少都闻讯跑来看这个叫“照相机”的怪物,每次,王师傅总是故意慢条斯理地演示给人们看,也不多话。当家门口已经到了络绎不绝的程度时,王师傅毅然把大门一关,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来访。而“百花”照相馆的念头就是在这个时候,冉冉诞生在王师傅脑海里的。

照相馆的成立让王师傅和几个合伙人忙得不亦乐乎。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王师傅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形象问题,几经思索,终于把自己调整为不苟言笑、技艺高超、傲视群雄的艺术家形象。

王师傅技艺精湛,自然对顾客也要求严格,他决不允许某些不谙事的顾客“毁”了他的杰作。因而,坐在照相机前的人总会十分紧张,王师傅一皱眉,此人就会从头发到脚跟迅速地在脑子里过一遍,看又是什么地方不对。

你在明处,我在暗处。王师傅站在蒙着一块大黑布的匣子后面看了又看,时而把头钻进黑布里揣摩,时而又钻出来,手里牵着的那根快门线,好像随时要爆炸。好一阵,客人以为要照了,他却又突然冒出头来:“你身子稍微侧一点,不,是稍微,稍微你不懂啊……那肩怎么又歪了……”“笑,哎,嘴歪了,好好笑!”好不容易,王师傅又进黑布里去了,客人连大气不敢出,保持着刚才纠正过的样子,王师傅的声音却从黑布底下传出来:“你眼睛东转西转干什么,看镜头,镜头你懂吗?”

照张相不容易。除非你天赋迥异,不然折腾上半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因为不会摆姿势而被王师傅骂得狗血淋头,客人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只有王师傅会照相,而且他骂人也只是为了照好相。每当王师傅右手一拉,“砰!”镁光灯闪出耀眼的白光,客人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到身心俱催。

当然并不是每位顾客都有好脾气,撂挑子不拍了的事儿时有发生,好不容易换好的新衣裳弄得汗津津的无功而返。

“百花”照相馆有个地下室,那是王师傅冲洗照片的暗室。没有灯没有窗,王师傅在里面一待便是好几个小时,这使大伙十分好奇。平时门是锁着的,有时候有人想趁王师傅进去时跟进去看一看,无一不被王师傅严词逐出:“干什么干什么,这是暗室,暗室你们怎么可以进来,你们怎么可以进来?”有年轻人表示不服:“我们又不会发光,你可以进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进去!”王师傅无言以对,便勉强同意让一两个人进去参观一下,但规定不能碰任何东西,不许干扰他的工作,并且,下不为例。

得到恩准的几个人猫着腰小心翼翼地进去,唏嘘声立刻响成一片,王师傅得意地从鼻子里喷出一丝冷气:“这都是需要技术的,你们以为那么容易,以为看一看就会了?”

不得不说,王师傅不仅拍照在行,还附带修图技能。照片洗出来是黑白的,如果你想上点颜色,加一块钱,王师傅给你露一手。颜料、小画笔在桌上一一排开,一副磨损了的金边眼睛骄傲地架在鼻子上。只见王师傅如绣花般擒着细如针尖的小画笔把人物的嘴唇涂成红色,脸上再扫过一层淡淡的红晕。药水未干,正是上色的好时候。他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细细地描,不多一笔,不少一道,不重一丝,不轻一毫,要漂亮还要不显人工痕迹。由于高度紧张,王师傅的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描完颜色,接下来,王师傅要换小毛笔在照片的右下角写字了,应客人要求,“全家福”“xx年x班同学聚会”“xx年春节合影”一个个小字在王师傅手下如篆刻般隽秀漂亮。

每幅照片都是宝贝,完成了这一切的王师傅久久注视着这些照片,或摇头感慨或啧叹不已,两只眼睛又开始熠熠生辉。

许多个日子过去了,习惯了慢调子的梅山人,也没发现从什么时候开始,沿江路边的小竹楼不见了,高楼树起来了,石板小路没有了,柏油大道铺起来了。此时,彩胶在小镇显露踪迹。

“百花”照相馆对门赫然立起了一家“大家”照相馆,采用了新式的机械照相机,“百花”门前日渐冷清。王师傅对此十分不以为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超手艺。超市、电玩、西餐进驻了小镇,人们的生活也日益提高,各式影楼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出现,越来越快的设备更新,一切都在飞速变化中。

“大家什么大家,拍照是大家都能拍的?”在王师傅心里,只有折腾半个小时精心地拍摄,在暗室里用药水一丝不苟地冲洗,在桌上用小画笔全身心地描绘,那才叫“照相”。和他骄傲的主人一般,“百花”照相馆始终坚定地矗立在那儿,像一位高贵的末代皇后。王师傅仍然每天穿着他的中山装昂着头从沿江路出来上坡拐弯进迎春路。但他明显地感到而且不得不承认,镇上人对他的热情逐渐淡了,照相馆也逐渐被冷落了。

后来的事情很自然的发生了,“百花”垮了,当年的辉煌殿堂在现代技术的挤压中悄悄关了门。此后,很久都没有人见到王师傅。忽然有一天,梅山镇宽阔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踩着三轮车,车上是几罐煤气。人们发现,王师傅成了一名送气工人,他放弃了竞争,不,他从来都没有参与过竞争。路人惊讶地望着,没有人再喊他,因为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语调。他依然昂着头,身上的中山装依然纤尘不染。一位老人驻足,若有所思地目送着,直到看不见为止,也许他也在怀念某个属于他们的年代,某个看王师傅尽情表演为黑白照片上色的金灿灿的下午。

陈思,女,1988年11月生,湖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湖南作家》《中国校外教育》等刊。现就职于国防科大。

猜你喜欢

暗室中山装黑布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鸡蛋里的针
无 题(1)
晒衣服
V2X商用进程中面临的测试挑战及关键技术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一光可破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微光探测装置自成暗室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