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朦胧的秦淮河(外二篇)

2017-11-13杨青

连云港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秦淮河雨声荷叶

杨青

那晚,我在迷蒙的光影和鼎沸的市声中,沿着秦淮河畔踽踽独行。人们挤挤挨挨的,互相极力保持着距离,却又都想独揽这夜景。

沉默不属于夜晚的秦淮河。桨声是听不到了,只各色灯火交织在一起,粼粼地洒到地面上,晕进河水里。抬头望天,天也明晃晃的,月亮躲在树梢后,似是被人间的灯火气比了下去,不敢出来争亮了。驻足仰望一会儿,天是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四周的院墙建筑却越来越窄,越来越小,围拢不住似的,倒像把我们都卡在了时间中。

河岸两边的饭店基本都是满座,几个人挤占一张小桌,要几碟小菜,来一盅小酒,闹哄哄的,气氛极好。路旁,有人在沿街叫卖各种小吃食,还有香烟、雨花石、手串等小玩意儿,琳琅满目的。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也不甘寂寞,细碎的流苏随风婀娜着,如同舞女的裙摆,红艳艳的,忸怩着撩拨游人的心。此时,无论你是什么表情,脸上必定也是红彤彤的,就连河岸边的那些树,树旁的白墙黛瓦都被染了色,更不用说脉脉的河水了。整个秦淮河都氤氲着热烈且暧昧的红了!

我被这景感染,想凑得更近点儿,却被人群挤着,什么也看不到。只得退出来,移到离河岸稍远的地方远远地望。却看得更清了!除了画舫和摇橹在河中亮堂堂、慢悠悠地走,更多还是黑压压的人。那些挤在岸边的,多数都在排队等待乘船,个个脸上写着急躁。

急什么呢?游船是要心境的。我不由想起了“桃叶渡”的典故。相传王羲之七子王献之常在此与爱妾桃叶相会,由于南浦渡在两河的交接处,水深流湍,翻船事故时有发生,王献之对往返于秦淮河的桃叶很不放心,常常亲自在渡口迎送,“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王献之心里,想必也很急切。如今的游人来去匆匆,怕是体会不到那般心思了。

金粉楼台下,当年与俞平伯同游秦淮的朱自清,内心却很复杂。歌舫中的伙计邀请他“点几出”,他十分纠结:“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瘙痒似的,越瘙越搔不着痒处。”这种暗味的道德意味在今天看来却十分可爱。此刻,如果朱自清在这儿,怕是要对当时的窘迫拒绝长吁短叹了。

现在的秦淮河,也是搭有戏台的。在我愣神的功夫,就唱开了。是《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凄婉悠长的曲调在水中荡漾着,那些唱词沉沉地,压得人莫名惆怅。伤心一首葬花词!《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令人唏嘘,这洇着胭脂厚粉的秦淮河,又不知溶了多少人的心酸泪水?

因这,从古至今,秦淮河在人们心中,总是关乎风月的,带着点香艳与妩媚。是什么让秦淮河戴上这顶帽子呢?是不知亡国恨的商女,还是腰缠万贯的纨绔子弟?是帝王们的骄奢淫逸,还是歌女们的多情暧昧?答案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如今的秦淮河,正承受着另一种热闹与孤独。

一曲《葬花吟》终了,等待游船的人依然没有减少。河面在灯火中泛着涟漪,未曾平静过。没有坐到舫中游一番,我是有点遗憾的。但又听人说“河水很臭,很没有意思”,心中的遗憾便消去了大半。秦淮河大抵也如那莲一样,只适合远观吧。我又向河岸处远眺,各种光晕很快模糊了双眼,眼前的秦淮河愈发朦胧起来,潺潺的河水正从历史流向未来去了。

听 荷

说到荷花,便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月夜下的荷花虽自有一番风味,可不免有些朦胧了,为了将荷花看得“清透”些,我选择在午后去观荷。

天不太晴朗,阴阴的云将天空压得很低,待将目光伸到远方,天边的云倒是与荷叶连成了一线。荷叶很多,成团地围聚在一起,若是从高空中鸟瞰,这一朵一朵的荷叶,便是浮在地上的云了。

许是来得不是时候,此时盛开着的荷花很少,多是一个个的小花苞。它们或躲藏在宽大的荷叶下面,像娇弱的婴孩,在父亲宽厚的胸膛里寻求庇护;或紧紧地与荷叶依偎在一起,像浓情蜜意的情侣;或飒爽地站立在池塘中,满是初露头角的骄傲……然而最让我喜爱的,还是少女般欲露还羞着,紧贴在荷叶后面的那一个。当我近距离观察它的时候,少女的脸更红了。此时我倒真希望自己同是情窦初开的少年,心底竟也蓦地生出一分羞涩来。遗憾的是少女绯红的面庞上,遮上了墨绿的面纱,添了一分神秘,也更使人想入非非。我无法窥得少女的容颜,便想伸出手去触摸这粉嫩,少女却突然随着面纱轻摇忸怩起来,似在向我招手,又像是在摇头。我终究还是没有忍心去清扰,只贪恋地回望一眼,继续向前走去。

在荷叶的衬托下,几朵荷花正开得艳丽,惹得一些游人争相靠近,摆弄着各种造型姿势,想在这些美丽旁留下自己的倩影。荷花绽放得极其用心,花瓣恰到好处地舒展开,像舞蹈演员展现着最完美的舞姿。颜色也很诱人,红的发稠,浓到化不开;白的发亮,像透明的玉;有粉中点缀着白的,还有白中掺杂着粉的,煞是可爱。我本也想驻足,忽又觉得异常落寞,对这些艳美的盛开着的荷花心疼起来。古人说莲,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而今的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是我听到不远处,几名女子围着荷花在大声嬉笑;近处,一个母亲牵着孩子,正试图摘下一朵荷花;还有一对情侣,男孩为讨女孩欢心,一次次投着小石子想要砸中荷花。哦,还有掐荷叶、摘花瓣的……为这,我不禁想要问一问这些花儿,你们到底是为谁而开呢?

起风了,天色更加黯淡。池塘里的荷叶们一齐翩跹着,发出“噗噗”的声响,像在回答我的疑问,又像老人沉闷的叹息。我又向前走了几步,几片花瓣散落在脚边,有的还很水灵,有的已经枯得卷了边儿,大概是被风吹落的吧!还有几个发了黑的莲蓬,不知被谁采下,此刻也静静地躺在路边。我小心地将它们捧在手里,想再次回望那些花苞和灿烂的荷花,却只朦胧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了。周围,只有荷叶继续拍打着荷叶,发出令人心颤的声浪。我静静地听着,为这生命的轮回与礼赞,眼睛不禁湿润起来。

也许,我终究是不能将荷花看“清透”的,在这“一花一世界”中,我只听到了咚咚的心跳声,它们属于如花的生命。

听 雨

又下雨了。夏季里的天有些像恋爱中男女,说变脸就变脸。

落雨时,街道上像刚演出完的大舞台,各色人等急慌慌地撤离,雨帘像个幕布垂挂下来。偶尔看见有人还在街道上徜徉,十分留恋的样子,撑起伞,在雨中漫不经心地挪步,不时低头看看足下溅出的小水洼,怜惜样的表情。忽有汽车从远方驶来,又向远方驶去,将雨帘撕破,激起路面一片涟漪。

小孩子是最欢喜雨的,他们天生就喜欢雨,喜欢一切水一样的东西。下雨时,孩子们跑到院子里,痛痛快快地到雨中淋一淋,蹚一蹚水。衣服、鞋,什么都不要最好,光着身子,赤条条地沐浴着,天使一般。

夏季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纯净的孩子也在雨水的滋润下慢慢长大,成为这样或那样的雨中过客。

总有些时候,我想成为那雨中的孩子,就这样毫无顾忌地闯进去,尽情拥抱或柔或烈的雨滴,求雨水冲刷掉心中日复一日的荒芜。

如今却很难去淋一场孩提时的雨了!雨来之际,为了不被雨湿,总是抱头鼠窜的样子。其实,雨水并没有那样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逃跑的姿态。只要你用心地去看一下,雨天也是很好的,雨水不仅浇灌了干裂的农田,也能湿润荒芜的心。推开窗户,雨就会映入眼帘,小雨朦胧的时候,周围的景致很美。雨大了,像挂在山峰的瀑布,把眼前的景色都遮挡住了,什么也看不清,只能听到雨声。

若是听雨,则是在屋里最好,小雨时,是沙沙的声响,中雨时是哗哗的声音,雨大了,只有一片嘈杂。

听雨时躺在床上最好,要是晚上就更好了,关上灯,让周围一片黑暗,没有俗世的景象,这时才会真正静下心,去听雨滴落的每一个节奏。这时世间只存在雨声了。

听雨时,心可到处闲游。听雨的过程也是无限遐想的过程。这种感受是寂静或嘈杂的夜带不来的,也是直愣愣地去淋一场雨给不了的。

雨若下得不大,落在窗台或雨棚上的声音也极其温柔,像母亲哄睡的轻哼浅唱,又像爱人的拥抱,暖洋洋的。这时便会想起许多有趣儿或甜丝丝的事情,甚至情不自禁地扑哧一声笑出来。

突然间,雨声就急了,怕是不满意之前的柔情小调,雨滴奏着响乐,盖住了心跳,也扰乱了思绪。

才一瞬,雨声就引来了惆怅。平日里一些芝麻点儿的事,此时也被这黑夜无限放大,让人忍不住自怨自艾或顾影自怜起来。当然,还会莫名地联想起看到或听过的哀伤故事,甚至凄凄地为某本书中的主人公落泪。

不多久,雨又沉默了,不努力伸长耳朵根本找寻不到。可忽又反复着,重新刺激着耳膜。时而想落入灵魂,时而又在空气中徘徊,惹得人心痒痒,又无奈始终捉摸不透。

当然,选择在晚上听雨,也有副作用,当雨声不断在脑袋里放礼花时,自然就没有睡眠什么事儿了。可能全世界都睡着了,只有你和雨还醒着。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还清醒,也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孤独。

黑暗中的蝉鸣蛙叫重新热闹起来的时候,听雨的人也迷糊着入梦了。风吹帘动,隐约带来湿嗒嗒的气息。太阳露脸时,可能已经找不到夜雨的痕迹了。之后,或许仍能记起雨中那些或喜或悲的念头来,或许什么都记不得了。

猜你喜欢

秦淮河雨声荷叶
雨声说些什么
荷叶像什么
听雨声
《雷雨》中的“雨声”
诗意秦淮
夜航
荷叶圆圆
Jiangnan Style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