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刻字艺术家孙守昌先生琐忆
2017-11-13贾兰
贾 兰
作者
:贾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书记,研究员,610072.中国刻字艺术家孙守昌先生琐忆
贾 兰
中国刻字艺术家孙守昌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雕刻师,现馆藏的大部分木刻珍品均出自其手。他为人谦逊,生活简朴,技艺精湛,作风严谨,推动了四川刻字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其木刻作品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
孙守昌 刻字 匾联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杜甫纪念地。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冯至先生在他的《杜甫传》里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典雅的园林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人们缅怀诗圣,瞻仰杜甫的故居时,除了流连于清幽秀丽的园林景观外,对建筑上的匾联和木刻也往往会赞不绝口。从正门到工部祠,从花径到杜诗木刻廊,从大雅堂到南大门……几百件杜诗木刻、楹联匾额作品,分别悬挂于相应的建筑物上,它们犹如点睛之笔,不仅为园林景观增光添彩,也丰富了名胜之地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引发游人的思古之幽情。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的大部分木刻珍品,以及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前后《出师表》、省内部分文博单位的部分楹联匾对均出自中国刻字艺术家孙守昌先生一人之手。
孙守昌生前系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雕刻师。先生祖籍河北宛平,1908年出生于一个木刻世家。其高祖父(即祖父的祖父),因在北京琉璃厂做珠宝生意时破了产,才托人作保拜师学艺,以养家糊口。由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加之自己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门精湛的木刻手艺。在中国古代社会,手艺人的技艺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于是,其高祖父将其手艺传授给了子孙。清末,其祖父随四川制台的幕僚举家移居成都。不久,又投靠到家学渊源深厚、对四川近现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双流刘氏家族,做了清代四川著名教育家、“川西夫子”刘沅(1768-1855)的门客,专为刘氏家庙刻制楹联匾对。从此,孙家在双流安顿下来。
1921年,孙守昌13岁时,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因此无法继续工作,而他为刘家刻制的《刘止唐家训》才刚刚开头。好在第六代木刻传人孙守昌早已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于是,他满怀信心、毫不迟疑地拿起刻刀,开始继续刻制《刘止唐家训》。青出于蓝胜于蓝。数月后,他完成了父亲未竟的工作。他所刻制的《家训》刚一亮相,就技惊四座,赢得了满堂喝彩。从此,他的木刻技艺在成都社会名流及书画界中,一时声名鹊起。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成都文化事业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1952年,成都杜甫草堂经全面修缮后,一扫颓败凋敝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又成立了杜甫纪念馆。“草堂原有对联较多,可惜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损毁,仅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恢复,又新增了朱德、陈毅、郭沫若、叶剑英、张爱萍、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家题写的匾、联”。在建馆之初,杜甫草堂的这些匾联急需具有高超技艺的木刻技师前来完成,而当时的杜甫草堂又没有这样的专业刻字人员。这就为孙守昌先生刻字技艺提供了更好的用武之地。1956年,孙先生怀里揣着刘沅后人、四川著名书法家刘东父(1902-1980)先生的举荐信,从新津老君山刘氏家庙来到杜甫草堂。孙先生自报了家门,两位守门人看了看孙先生已被山涧水洗黄了的对襟衣和脚下的草鞋后,于是让他在外面等着。另一守门人进去帮他找人,稍后,杜甫纪念馆的负责人郭世欣出来迎接孙先生,握手让进,说道:“你是孙守昌先生?”先生点头称是。从此,孙先生就长期在杜甫草堂从事刻字工作了,成为杜甫草堂的一名专业刻工。
刻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刻划原是人类在劳动与生活中的一种表现手段,从仰韶文化时的陶刻文化至殷商以后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摩崖、瓦当、碑刻、画像石和雕版等,中国的古文字大多是刀刻文字,契刻逐渐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和传播手段,参与了中国古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天府之国的四川从古至今名家辈出,在中国漫长的刻字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孙守昌先生的刻字技艺广泛吸收了古代碑刻和当代石刻、瓷刻、竹刻的精华,将书法、绘画、雕刻有机的融为一体。他刀法严谨细腻,一丝不苟,并注意笔法,以笔统刀,以刀显笔,因而其作品形神兼备,堪称珍品。为了更好地保护、陈列这些艺术品,杜甫草堂博物馆曾将“恰受航轩”辟为木刻馆,集中展示馆藏书法的木刻作品。而这些木刻作品则大多出自孙先生之手。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周恩来、陈毅、张爱萍等来草堂参观木刻馆后,都曾对孙先生的木刻技艺大加赞赏。孙先生的艺术成就也深受国内外行家、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赞誉。先生对此总是谦虚地说:“那是因为领导和大家对杜诗和木刻艺术的喜爱。”
四川古迹众多,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兴起,全省许多景点都需要刻制匾联。省内各文博单位得知孙先生高超的刻字技艺后,都争相借聘孙先生去为本单位刻制楹联匾对。先生对此也从不推辞,不管远近,欣然前往,一边刻字,一边传艺。
1992年12月,为了表彰孙守昌先生精湛的刻字技艺,四川省诗书画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孙守昌刻字艺术展览”,将孙守昌先生数十年的代表作品荟萃一堂,在四川省诗书画院举办了四川省唯一的刻字艺术个人展览。展览开幕式于1992年12月8日在省诗书画院隆重举行,省市有关领导以及省市美术、书法界的专家和孙守昌先生的亲友、学生、同事等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受到省市领导、书画界、文博界及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极大地推动了四川刻字艺术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的繁荣和发展。四川著名书法家尹文昭为之赞曰:“既寿且康八旬翁,刻鹤图龙绝妙工。诗书画印才识学,透过刀锋看笔锋。”
孙先生还为杜甫草堂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如今,孙先生的这些高徒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刻字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技艺和才华,为中国刻字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孙先生以耄耋之年,仍勤奋工作不已。1994年3月24日,孙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6岁。孙先生的骨灰按照他生前愿望,现安葬在他曾工作多年的四川新津老君山上。孙先生的去世,不仅是杜甫草堂的一大损失,也是四川文博界的一大损失。他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对文博工作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注释
:①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128页。
②周维扬、丁浩:《杜甫草堂匾联》,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前言第3页。
责任编辑
李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