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北极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记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工务段西罗奇线路工区
2017-11-13董传国张宝玉
⊙董传国 张宝玉
被称为“岭积千秋雪,霜飞六月花”的西罗奇工区,位于通往神州北极的生命线——嫩林线503公里处,因1160米长的西罗奇岭二号铁路隧道而设置。
严寒的冬季,大兴安岭深处西罗奇岭被皑皑白雪覆盖,半山腰处一座孤零零的橘红色二层小楼,向火一样点缀着大山,给寂静的大山带来一丝生气。大年三十,室外还是零下40多度的严寒,而室内却暖意融融,加格达奇工务段西罗奇工区工长王龙一家三口,忙着贴对联、包饺子,烹制可口的年夜饭,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在西罗奇工区度过的第五个新春佳节。正是由于以王龙为首的13名职工常年坚守在大山深处,以岗为家,执着坚守,才保证了神州北极线的安全畅通,并创造了30年无事故的好成绩。
大山深处以岗为家
没有来过这里,体会不到荒凉和孤独的感觉。这里风大雪大,全年无霜期不足70天,方圆几十公里无人烟,交通不便、没有网络、手机没有信号,时间恍如在这里停滞。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长王龙带领工区12名职工常年坚守在这里。
谷雨一过,西罗奇岭上的达紫香一团团、一簇簇,像燃烧的火苗,十分热烈、耀眼。工作休息之余,职工们到山上采摘鲜花,插在矿泉水瓶中,放置到宿舍、走廊的窗台上,点缀工区环境。双休日,他们还自觉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家里带来花籽种在工区周围,每年7月,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工区的夜晚繁星点点,三只与职工常年相伴的小狗,摇着尾巴,不时传出“汪汪”的叫声,打破山林黑夜的寂静。
2007年在蒙克山线路工区担任工长的王龙,听说车间主任正为西罗奇线路工区无工长人选发愁时,主动请缨,而且一干就是十余年。初来这里与大山相伴,感到很清静。可时间一长,寂寞、孤独接踵而至。他也曾为当初的选择动摇过,可是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工区每到夏季是最繁忙的季节,王龙一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双方父母,四位老人体弱多病,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2015年7月份,65岁的老父亲患脑血栓住进了塔河县医院,在清醒时,嘱咐家人对他保密,怕他工作分心、走神。直到他回家时,才得知父亲住院的消息。王龙拉着父亲偏瘫的左胳膊泣不成声,不知情的左邻右舍和病友冷嘲热讽:“养这儿子真白养,老人有病都不来照料。”深深理解支持孩子的母亲,只能暗自落泪。多年来,忙于工作的王龙把照料老人、抚养孩子的重担压在了贤惠、柔弱的妻子肩上,他感到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了。
吃饱吃好才能不想家。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王龙主动从改善职工伙食入手,号召职工自己动手设计筹划搭建塑料大棚。无布条,职工们就把自己穿剩下的旧衣服捐献出来,撕成布条捆绑木杆头;无塑料布,段里无偿提供。最难的就是搭建大棚,对于这些手上满是老茧的线路工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在老工人杨福德的指导下,“双休日”仅用一天时间,一个宽敞的大棚就落户在工区门前。5月中旬,室外最低气温还在0℃徘徊,而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大家抢着浇水施肥起早贪黑地侍弄着小菜园,小白菜、小葱、生菜等蔬菜长势喜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吃上咱自己种的菜,天然绿色食品,还无公害”。90后年轻职工谭恒伟小葱沾大酱,吃得津津有味。
渺无人烟以苦为乐
西罗奇工区是段上出了名的艰苦工区。大家编了个顺口溜:“开门搁脚踹、吃水用麻袋、手机当表来看待。”这是路局三线建设前的真实写照。那时,一栋低矮的平房,四处透风的木质门窗、上下铺的钢管铁床,没有室内卫生间、淋浴间,特别是工区用水如油,只能靠定期挂运的水槽车运送或者在百米外辘轳井挑水。职工工作一天,只能用脸盆盛水简单擦洗,更让职工难以忍受的就是如厕难的问题,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季,天寒地冻,晚上大家都尽量少喝水或者不喝水,就怕晚上起夜。年轻职工包奇感慨地说:“苦点累点没啥,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里枯燥、孤寂,与世隔绝的感觉。”工区就像群山环抱的一叶孤舟,手机没有信号、电视没有节目,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打苍蝇、钻桌子、下象棋、贴纸条来打发枯燥的业余文化生活。想家的时候,对着大山猛喊几声,大山深沉的回应几声;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披着衣服到外面数星星。这里一批批年轻人来了,耐不住艰苦、寂寞走了,最后留下的是定力高深的苦行僧,王龙和他的工友们留下来了,执着坚守在高寒禁区。2014年“三线”建设后,两层小楼拔地而起,职工住上了标准间、用上了室内卫生间、洗上了热水澡,学习有书屋、生病有药箱、活动有场地。最让职工欣慰的是工区安装了程控电话和宽带互联网,与外面沟通更方便了。58岁老职工杨福德调侃说:“从梦中一觉醒来,忽然感觉像走错了地方,咋身处在星级宾馆呢?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天寒地冻以责守土
西罗奇风大雪大,一年一场雪,从秋下到春。西罗奇工区管辖11.2公里正线,曲线就有15条,线路坡道最大的19.6‰,还有嫩林线最长的1160延长米西罗奇二号隧道。春季防春融、夏季防胀轨、秋季防洪、冬季防三折,一年四季不得闲。最让工区头痛的是冬季隧道拱顶冒水结冰,倒挂的冰溜子严重影响行车安全。2015年10月19日20时45分,距离工区百米外的嫩林线503公里西罗奇二号隧道,拱顶冒水结冰,一个个近半米长的冰溜子倒挂着,随时可能与机车刮碰。王龙立即召集宿舍内准备休息的7名抢险队员,带上5米多长的木杆,敲打拱顶上的冰柱。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
他们就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用心维护两条钢轨,由于工区管辖交通不便,去现场作业只能靠步行往返10多公里,每次作业在路程上占用的时间较多,王龙就组织大家开展科学修理。充分利用小仪器、车载及轨检车数据的大峰值图谱,有目的带领大家作业。由于工作位置准确,省时、省力,效果非常好。今年,连续3个月路局轨检车检查11.2公里线路全部达到优良。
2015年春节前夕,职工们偷偷地将节日期间的值班表排好,唯独没有安排工长值班。王龙得知后,马上就急了:“你们都回家团圆,还像往年一样,我在这儿。”“你都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听我们的。”班长冯德成和王龙“顶”了起来,大伙儿也随声附和。“都别争了,遇到紧急情况,我经验多,再说我与你弟妹说好了,今年我们一家三口还在这儿过年。”王龙翻脸了。农历大年三十那天,妻子心疼丈夫,怕他一个人太孤单,领着12岁的女儿乘火车赶来陪伴丈夫。妻子亲自下厨,烹制油闷大虾、干炸带鱼、糖醋排骨、红焖肉等丈夫最愿意吃的菜肴,乖巧的女儿也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除夕之夜,刚强的汉子落下了辛酸的眼泪。
坚守孤寂铸魂育人
一批批西罗奇人走出去,他们传承着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体现的是一种品牌的效应,展现的是我们工务养路人“朴实无华的品质、脚踏实地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直面困难的勇气”。因为他们有了这一段工作经历,使他们在各行业、各岗位工作都能一心朴实地干好工作,也正因为他们在艰苦工区磨练过,才能使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留下的,他们十几年如一日执着与坚守,用责任和担当、用满腔热忱奉献西罗奇。扎根工区15年的老职工艾长义,传承着“人齐心齐扎根西罗奇”的班组精神;拿惯了扳手、摸惯了压机的58岁老职工杨福德,成为线路上最美的夕阳红;老职工田志刚多年来自愿放弃年休假,他说:“工区就是咱们家,休假回去也没啥事干,还不如和大家一起干活儿。”他们与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朝夕相处如同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守护着安全。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长王龙带领工区12名职工以工区为家,扎根大山,用青春守望着茫茫林海,用汗水浇灌着这条生命线。昔日名不经传的西罗奇,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局、全路,闻名全国。工区里那闪光的局“先进班组”标兵、黑龙江省“先进班组”、省“青年文明号”、铁路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奖牌、全路“火车头奖杯”等荣誉,见证了他们执着与坚守。2016年西罗奇亮相央视春晚,在春晚开场短片中播出了西罗奇线路工区避车画面,让全国观众看到了,在大山深处还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祖国的建设奉献青春。
“风战、雪战、奋战边陲铁道线,人齐、心齐、劲齐扎根西罗奇”。这是大家喊出响亮的口号。他们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通往神州北极的铁道线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