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来得及时
2020-11-25于璇
当代工人 2020年21期
于璇
去凌钢采访,偶然结识了戴田军。他瘦小黝黑,一撮小胡子让人一眼难忘。走在厂区里,工友们喊他“小戴工长”,亲切熟络。
他年近40,经验老到,是占据凌钢半壁江山产量的2300 m?高炉的工长。凡此种种,实属不该与“小”字挨边。戴田军脸上挂笑,试图打破我的疑惑:“这都是早些年的事了。23岁那年,我连跳三级是厂里最年轻的工长。隔年,因操作失误,又连降三级做回瓦斯工。这事当时轰动凌钢。”
“小戴工长”是戴田军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他得到过年轻得志的机会,而后的挫折即使由于其他因素导致,但他身上最显眼的标签“年轻”,自然也就成了功与过的最终认定。
俗话讲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正是我们信奉的严谨文化。以至逐渐习惯于以年龄元素集合而成的以“貌”取人,逐渐习惯于认为年老比能力更可靠,认为办事谨慎比开拓进取更可取,认为无脑服从比有脑思考更可贵……
好在凌钢作为一家现代企业,没有囿于“传统文化”的窠臼。对于“小戴工长”的失误能给予改错后的宽容,让他跌倒后爬起,最终以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凌钢产量最大的2300 m?高炉工长的身份站起。
这是有生命力的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素养,也真正完成了让职工可以在“23歲那年,连跳三级成为厂里最年轻的工长”,真正实现了企业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上的闭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