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改革定位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7-11-12饶根如邓小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国有林场招商引资

饶根如+邓小兰

摘 要:江西省作为南方林业大省,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走在前列。本文先是阐述了国有林场改革后面临的机遇,即林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林场的负担有所减轻,林场的生态保障地位得到了提高;接着提出了改革后面临的职工保障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经营方式问题和单位性质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给林场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国有林场;招商引资;林下经济

国有林场是新中国为了改善生态、造林绿化建立的林业事业单位,主要建造在生态脆弱的地区以及大面积的荒山荒地上。随着国有林场的发展,林场办公条件、基础设施、职工生产生活、养老保障等相关问题也开始出现。

一、国有林场改革定位后的机遇

江西省是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试点省份,2014年进行了国有林场全面改革,将国有林场进行合并重组为生态公益型林场。面对国有林场改革转型新常态,这既是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是一次国有林场发展升级的新机遇。

1.林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得到了优化

党和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使我国林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了优化。由于我国的资源环境正在往极限靠近,党和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我国的生态承载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不论是临时的政策措施还是长久性的制度,这些都对林业发展有所帮助。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珍惜森林草原、江河湿地等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要适当扩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增加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2.减轻了林场的负担,提高了林场的品质

据统计,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有效分流了80%的在职职工,买断了3.5万人的工龄,提前退休和竞争上岗的有1.06万人。全面剥离了场办的社会职能。另外,各级政府和林业管理部门帮助林场解决了16.58亿元的债务,从多方面减轻了林场的负担。由于改革之后的林场将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作为目标,加上国家对于林场造林抚育的经济支持,使得各大林场都增强了造林育林的强度,林场的蓄积量得到了稳步的增长。同时,一些地区在当地林业局的协调下,将已经转变为公益型林场的部分林场附近的集体林合并到林场中去,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有林场的经营面积。

二、国有改革定位后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1.职工保障问题与对策

林场的负责人和林场的职工在进行座谈会时指出,职工的后续保障问题在改革后没有得到解决。尤其对于一些公益型的林场来说,很多没有事业编制的职工,即外部聘请人员,不知道该如何缴纳社保。另外,在改革之后,很多企业制经营的国有林场被重新定义,将其定性为公益型林场,使得职工在缴纳社保和收到工资时出现了差额。职工保障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第一,已经退休的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需要当地政府承担;第二,没有参加社保和医疗保险的职工,要以所在的林场为单位,根据当地的管理原则,将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2.基础设施问题与对策

虽然改革妥善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但是办公条件和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还没有得到改善,大部分建筑都是80年代以前建造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同时,国有林场还存在着”城不城、乡不乡、工不工、农不农“的问题,提高了林场建设的成本,以至于一些林场直接放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安排林场专项资金,为林场建造水、电等设施,改造危旧办公楼或者重建新的办公大楼。如果护林员住在离林场较远的城镇新住房里,会降低管护效率。因此,政府要提供资金在林场内建造宿舍或者工棚等设施。

3.经营方式问题与对策

江西省的大部分国有林场在改革后都被定位成了公益型林场,林场性质的改变为林场的经营方式带来了新挑战,林场的做法有以下三种:第一,很多林场会种植大径木材或者楠木等珍贵树种,但是这种方法和集体林的发展模式相似,因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重新谋划。第二,有些林场根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改革方向实施相应的措施,构造林下经济、林业旅游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模式。但是由于上世纪末开办的林产工业有大额负债的问题出现,使得该方法也不能具体实施。第三,有些林场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阳光集团曾经打着延长产业链的旗号进军江西省的林业,但是,他们要求种植的桉树缺遭受了冻害,不仅投资失败,还让合作的林场分担了一部分损失。

解决国有林场的经营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把林场的林地承包给职工,将股权量化分给职工,这样可以给林场的管理带来新活力;然后要优化国有林场的产业结构,在合理利用国有林场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花卉苗木、森林蔬菜和林果林药等其他生态产业,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

4.单位性质问题与对策

改革之后,全省的所有公益型林场都被定性成了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职工的工资也由财政部门来发放,这种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林场以及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林场的收益和造林的动力降低,进而使保护并利用好资源的改革目标难以实现。改革后的事业编制任职导致了待岗职工的不正常回流现象,而且,有些林场的编制数很多,在职职工只需要等到老职工退休就可以升职,长此以往,国有林场可能会有投机性任职的现象发生,将国有林场变为“养老场”。

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要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林场之前的单一委任制,引入竞争机制,竞聘上岗、择优录用、采用统一的合同管理;然后要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薪资与业绩、岗位职责以及具体贡献紧密相关,即多劳多得,对于走在生產一线以及为林场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要相应地获得较多的薪酬,以此拉开各职位的收入差分配差距,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林场的改革给林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更使得林场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可得,林场要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提高国有林场的生态与社会效益,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希望国有林场可以深化改革,实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利明.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2,06:7-11.

[2]魏晓霞,翟洪波,赵鹏武,王宏伟,周奇,于丽瑶.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探讨[J/OL].林业资源管理,201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国有林场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从招商引资、选资到引才
桂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新时期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岂能以招商引资论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