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桦与广州现代版画会

2017-11-11王坚

粤海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广州

近现代岭南美术史,美术流派的社团组织除了“折中派”(即后来称的“岭南画派”)、早期西画社团“赤社”“广东国画研究会”等颇具声望、富于特色外,还有一个全国瞩目、鲁迅先生盛赞、很值得我们广州自豪的闪光历史,这就是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以李桦为首创办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简称“现代版画会”)。

“现代版画会”一出现就以反映时代和人生、揭露社会的民生以唤醒民众为宗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进步色彩,其进步性反映在他们实践着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对我国美术界的要求:即“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指改变国民愚弱的精神),“进步的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家,是能引路的先觉”,“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品,是表记中国民族知能最高点的标本。”【1】广州现代版画作品,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鲁迅先生书信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其内容大多数是反映时代和现实人生、揭露社会黑暗;其成员都是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学生,一群自觉的、有良知的、尚没有党派背景的热血进步青年;其艺术创作方法,是通过投身现实社会生活观察和体验、实践,每一幅木刻,都是画家自己创作兼亲自用刻刀雕刻的创作版画(在这之前的古代版画,几乎都是画工只管画图样,刻工只管雕刻的复制版画)。可以说,现代版画会虽然是一个民间艺术社团,但它是个充满活力、自觉进步的青年社团。

“现代版画会”虽然在广州只存在了3年,但它当时在全国新兴木刻运动的诸版画社团中,有着鲜明特色:其一,展览最多,还负责筹备组织和举办过“第二回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不但多次在城市展览,还到乡村巡回展览;其二,出版最多,编印了18期《现代版画》和《木刻界》期刊,出版了不少个人版画集;其三,活动时间最长,它虽然只存在了3年,但与国内其他版画社团相比,其活动时间是最长的,也因此最为活跃;其四,它有与国外同行(日本版画界)开展美术交流(如相互刊登或出版版画作品)的特色和成绩,而在日本版画界产生了影响。因而,它在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十分突出,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中,占有颇具份量、值得骄傲的闪光一页。

一、现代版画会以前的广州版画

与中原相比,广州古代被视为“南蛮之地”,也是古代贬官、流放的边远偏僻地区,版画的发展较中原迟。明代永乐年间,广州府属下的南海县佛山镇,兴起了民间木板年画,时称“画贴”,至清代道光年间始改称“年画”,为木刻版画之一种。佛山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家居使用的实用民俗美术品,以手工作坊式制作生产,当作商品来产销,形成了相当规模,尤以清代咸丰道光间这一手工行业最为盛行,生产的鼎盛时期,店铺作坊多达200多家,从业者数千人【2】。广东佛山,与国内年画的主要产区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山东高密和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江苏桃花坞、陕西凤翔、山西新绎和临汾、四川绵竹等地同样著名。佛山木版年画类型有门神、神像、榜边、灯画、祥符(诸如八卦符)等,品种有手绘、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种,以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为特色。木刻家赖少其先生曾经评价过“现代版画会”1935年“第二回半年展”中的附带展出古代民间版画的“门神”:“同时收集了全国的‘门神。从这些‘门神中,看到北平的‘门神最纤巧,江浙的是文绉绉的,两广的却有一种粗硬有力的表现;而颜色也较为原始,是近乎‘热带的东西。”【3】

佛山木版年画一直以来大量销往邻省,以至“广西的‘门神都是从广东佛山来的”【4】,并远销至南洋各地,一直延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才衰落。

广州除了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之外,其它版画极少,更别说创作的版画。清康熙年间,广州城西长寿寺住持大汕和尚(1633——1705),本身也是诗僧兼画僧,并精于园林、家具木器设计。他在其诗集《离六堂集》卷首自画木刻插图33幅,图述其生平事迹,为广州较早的创作木刻版畫,大汕可能属古代广州较早的木刻家了。道光以后,因广州出版业繁荣,书版木刻插图兴起,突出的如旅居广州的江宁(南京)人张宝(字仙槎)写,番禺尚古斋张太占刻的《泛槎图》等(表现五岳及广东罗浮等山水);道光年间,以本地风光、时尚服饰入画的梁廷枏《小四梦》一书木刻插图、南海人叶梦草为张维屏编著的《花甲闲谈》一书刻的木刻插图、广州版小说《镜花缘》卷首的百女图,同治年间画家、美术教育家郑绩(新会人,居广州)的插图画学教材《梦幻居画学简明》,光绪间萧寿仁取材广东名山胜景的版画集《粤东葺胜记》,均富有创意,刀法甚精,为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称为“广州派”木刻作品,代表了广州古代木刻的最好成就【5】。

民国初,欧洲新型印刷术传入广州,传统作坊印刷的木刻版画,受到新印刷制版技术的取代,一些民间传统小手工作坊制作的诸如“门神”、“八卦图案”等吉祥、实用性木刻虽依然存在,不过也逐步让位于机器印刷的主流了。

二、“现代版画会”的创立及主要活动

中国的新兴木刻版画,是20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由鲁迅倡导、培育和兴起的,继上海之后,杭州、北平也纷纷出现进步的木刻版画组织。

1928年11月,鲁迅、柔石、崔真吾、王方仁、许广平等在上海组织“朝花社”,是一个文学研究和美术出版的社团,鲁迅为该社定下的宗旨是“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6】。同年2月《朝花周刊》创刊,是我国第一本着重介绍外国版画的文艺刊物。共出版20期,还编印出版了《引玉集》(苏联)《凯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近代木刻选集(一)》《近代木刻选集(二)》《蕗谷虹儿画选》《比亚兹莱画选》《新俄画选》等版画作品集。鲁迅在《新俄画选》“小引”中深感“中国制版之术,至今未精”,又因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7】1930年10月鲁迅与日本内山完造在上海合办的版画展览会,共展出苏俄、德国等国作品七十余幅。 1931年夏,鲁迅在上海聘请日本木刻家内山嘉吉当老师,举办了一期传授国外木刻艺术的“木刻讲习班”,为我国首次举办传授外国木刻的培训。受鲁迅先生翻译出版和介绍外国木刻艺术的影响,也由于木刻便于大量复制的特点,具有进步思想的热血美术青年,在当时蒙昧、黑暗、混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找到了以美术反映社会现实,唤醒蒙昧在黑暗中的大众的有力工具——木刻。于是,讲习班结束后,十三位学生后来在杭州、上海一带纷纷成立木刻社团,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迅速扩散开来。endprint

在杭州成立的有“一八艺社”(1929年1月,有陈卓坤、陈铁耕、顾洪干、刘毅亚、陈爱、胡一川、王肇民、卢鸿基、夏朋、李可染等18人)、“木铃木刻社”(1933年2月,有力群、曹白、许天开、肖传玖、叶洛等人);在上海有“MK木刻研究会”(1932年,有钟步清、王绍络、金逢孙、邓启凡、周金海、陈普之、张望、黄新波等)、“春地美术研究所”(1932年5月)、“野风画会”(1932年8月,有陈卓坤、倪焕之等)、“野穗木刻社”(1932年春,有陈烟桥、陈铁耕、程沃渣、何白涛等)、“铁马版画研究社”(1936年成立,负责人是郑野夫、沃渣、温涛、江丰等);在北平有“北平木刻研究会”(1932年9月,骨干有原一八艺社成员王肇民、王占非等)、 “平津木刻研究会”(1934年夏成立,有许仑音、唐可、金肇野、段干青、周涛、董化羽)【8】。

因此,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源地是上海,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班”正是这场运动的开端。

“木刻讲习班”成员中虽然没有广州现代版画会的人,但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之风,随着木刻出版物由北向南,波及到广州,1934年6月,李桦创办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不过它最初诞生并非响应鲁迅先生的倡导,竟是无意之间在李桦的一场丧妻之痛中缘起的。

2002年,我采访过当年现代版画会骨干成员之一、87岁老人陈仲纲先生(他20世纪40年代移居香港,现已故),据他说,当年李桦老师接触木刻的原因,是因为1933年,李桦的夫人梁益坚(同班同学、画家)生小孩难产,小孩出生后妈妈竟不幸去世了,李桦内心极为悲痛,一时无法解脱。于是他开始找些木板刻木刻,以转移思念的悲痛。木刻与画油画不同,更需要激情、力量和专注,木刻黑白强烈的线条和对比,能达到更强烈、直接的情感表达效果;近距离奏刀,更需要凝神专注,用力埋头操作,更容易分散思念,排解内心的痛苦。但无论如何,他早年留学日本学西画,日本是个版画发达的国家,明治维新后即对西方开放,相信李桦在那里是早已见识过东洋、西洋版画的,因此,他可能是广州第一个开始搞现代创作木刻的版画家。

结果一年多后,李桦刻出来几十块木刻原版,1934年6月,他的“市美”同届同学伍千里知道后,建议他展览出来。其时伍在广州永汉北路(今北京路)开了一间大众摄影店,可将二楼提供给李桦办展览,于是,“李桦创作版画展览”就在那里展出来了,这个展览可能是广州最早的个人创作版画展览。展览引起了他任教的“市美”西画系以及一些其他系学生的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要求李桦教授木刻,当时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并无版画系,于是,李桦于该月发起组织广州第一个版画社团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简称现代版画会),教给要求学的同学。该会成员绝大部分都是西画系二年级学生,当时有27人参加,主要有:李桦、唐英伟、赖少麒(按:后来改称赖少其)、刘兴宪(后来也称刘宪)、潘学昭、胡其藻、陈仲纲、司徒奏、刘憬辉、梅长业、张世光、张在民、潘成业、张影、区旭溨、李灿荣、林世中、李同和等,后来,1935年夏,刘仑等人加入,现代版画会扩充至34人。【9】该版画会创办人、组织者就是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教师李桦(当时是无党派进步青年),骨干成员有李桦班的赖少麒、陈仲纲、潘业、胡其藻,国画系三年级的唐英伟、西画系三年级的刘仑,还有同班的黄培利、刘宪、周朝根等等,基本上是一个师生群体。会址就设在三元宫对面的莲花井13号地下李桦家里,离越秀山麓三元宫道观部分偏殿作校舍的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很近。每周星期六晚上,同学们聚集在李桦家里听取木刻课辅导,然后回去实践,之后又将作品拿回李桦家互相观摩、交流。

这个无意中自发成立的版画会,成立后参阅学习鲁迅编译的苏联版画集《引玉集》等版画集,后来李桦即主动联系鲁迅,请求指导,继续订购鲁迅编译的外国版画集,自觉成为了鲁迅新兴木刻運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木刻团体。为了让木刻成绩优秀的同学有个发表园地,李桦创办《现代版画》会刊,陈仲纲说,他与赖少其、潘业等同学是该刊手印制作的骨干,到李桦家里手印会刊《现代版画》集时,因为师母已不在了,李桦一边指导,一边要去抱哄自己哭喊的孩子,给他喂食。刘仑在后来的《我去莲花井找李桦》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1935年夏,在李桦家的厅堂“看见桦兄丧妻的遗容”【10】。

李桦原来是学油画的,走上了木刻版画新道路是个很大的转变。

对此他在1991年的一篇回忆文章《寻根——为出版〈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而作》写道:“为什么1934年我忽然来了个大转变,投身到木刻运动中来呢?事情是这样的:1933年我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自己学起版画来。半年后,办了一次个人版画展览,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不成熟,非常需要学习资料,而苦于无法获得。这时上海有位朋友告诉我,鲁迅先生将出版一本《引玉集》的木刻集,征求预约。我如获至宝,托他为我预订一本。以此事为契机,我觉得自己在广州孤陋寡闻,便冒昧地写了一封信向鲁迅先生求教,还选了一些自己的版画作品,临时装订成三个集子,与信同时寄出。……没想到鲁迅先生竟这样重视青年艺徒,受到一个素不相识,而又远在南方青年的信,便马上就复。而且在复信中,写得非常认真而恳切。……从此我便认鲁迅先生为师,每刻有新作,必寄去求教,而无一次不获复的。先生在信中详尽地解答我提出的问题,并发表许多高明的意见;对于我的缺点和错误,则给予严格的批评。经过两年书信往还的陶冶,我一步步趋向成熟,终于坚定地走上革命美术大道,并以木刻而参加战斗了。”【11】面对日本军队强行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社会,李桦认为油画“画裸体女人、苹果香蕉有什么用?”他又在1934年12月《现代版画》第一期“卷首语”中说:“木刻本质上保有一种心理组织的积极性,用她特有的强烈的明暗对照,可以表出比任何艺术更深刻的感情。木刻具有更丰富的技巧,可以自由表现社会及人生诸相。木刻是一种机械的生产,可以满足大众的要求。木刻在现社会的各个角度上,都可以完成一般艺术的使命。版画在中国虽只有短短的历史,却循着可喜的步调发展下去,这就说明了客观需求的迫切”,显示出他对新兴木刻深入的认识,和选择放弃油画,转向版画的动机,是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的。这里,也道出了李桦及其创立的现代版画会的渊源,并不是本土的传统版画,而是西方的外来的。endprint

关于“创作版画”,鲁迅1931年在《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一文说:“欧洲的版画,最初也是或用作插画,或印成单张,和中国一样的。制作的时候,也是画手一人,刻手一人,印手又是另一人,和中国一样的。大家虽然借此娱目赏心,但并不看作艺术,也和中国一样。但到十九世纪末,风气改变了,许多有名的艺术家,都来自己动手,用刀代了笔,自画,自刻,自印,使它确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给人赏鉴的量,却比单能成就一张的油画之类还要多。这种艺术,现在谓之‘创作版画,以别于古时的木刻,也有人称之为“雕刀艺术”【12】。受此影响,“现代版画会”主张,版画的内容应不是传统题材的复制或模仿,而是作者以沉重的现实生活为视野,去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

赖少其、陈仲纲、潘业等几个同学经常到李桦家,成为版画会的骨干,后来手印、粘贴、装订各期《现代版画》集,均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当中,赖少其文学底子最好,不但文章文笔好,还善于作诗,常搞配诗木刻、连环木刻;潘业家境较为富裕,因为其兄在广州市文德路城隍庙前开“尊古斋”古董店,所以他又懂鉴别。唐英伟是李桦之后第二个搞木刻的人,甚有才华和文采。唐英伟的表弟梁永泰,当时只有十三、四岁,酷爱木刻,经常要表哥带他到李桦家“偷师”,后来熟了就常常自己登门,也拿一些自己学刻的作品请李桦指导,精灵聪明,大家叫他“泰仔”。虽然他没有正式加入过现代版画会,但靠李桦指导和自学,成为了广州一位极为出色的版画家。

当时搞版画,参考的一些书籍如俄国的《引玉集》、《死魂灵》,刻得很精细,最初模仿西方木刻风格,后来他们商量写信向鲁迅先生请教,除了李桦给鲁迅写信外,赖少其也写信请教,由于赖少其文笔好,有时候陈仲纲、潘业他们向鲁迅请教,也由赖少其执笔写入信中。有一次,鲁迅还将赖少其随信寄去的几幅木刻推荐给一家文学刊物发表了出来,汇来了8元钱稿费(在当时已经是个可观数目了),大家十分高兴,赖少其作东请他们两人去馆子吃了一顿丰盛的,他们三个同学关系很好,曾一起联合举办《木刻三人展》,徐悲鸿路过广州曾去参观过。

不久,凡搞木刻的都有“左倾激进”之嫌,北京、上海一带国民党右派白色恐怖气氛比广州紧张得多,为了避免国民党当局的邮件检查,后来鲁迅也改用“何干”“干”“豫才”等作为笔名回信。但鲁迅先生几乎来信必答复,热情关注、指导 “现代版画会”,使得该版画会的艺术从最初模仿西方木刻风格,逐步转变为探索传统民族风格。在鲁迅指导下,他们开始参考《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介子园画传》等我国传统绘画版刻画谱,力求刻出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李桦的木刻《怒吼吧,中国》(1935年)便体现出以传统白描艺术,有力表现出中华民族决不会甘心于受外来欺负,他会发出深藏的强大力量挣脱束缚,奋力反抗这样深刻的主题,具有个性和民族风格之作。

现代版画会成立以来,其创作作品之丰富,展览与出版活动之频繁、活动范围之广、简直令人惊讶。

1、现代版画会的作品

中外绘画史上各个画派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现代版画会亦然。该会早期的木刻作品,形式基本上在模仿西方版画风格技巧上摸索,以许多细密线条的刻画,强调人物或景物的明暗透视关系,却偏于简单,甚至构图、人物的面部等都留有洋版画的气息。不少作品内容上偏于空泛。如《现代版画》第一集中李桦《室内人物》、《野外诗情》,胡其藻的《野外》等等。随着该会成员们不断将视角聚焦现实社会以及人生状况,他们便感到要将内心深处的种种对社会黑暗的不平、不满、彷徨、激愤宣泄出来,已经不能用心平气和或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去作比较纯粹的审美雕琢,李桦、赖少其等常写信请教鲁迅先生,在他的指导下,李桦、赖少其、唐英伟等人走上了一条进步的左翼文艺道路,于是,彷徨无助、呐喊、咆吼的人物,硬朗有力、黑白对比强烈而又节奏明晰的线条,出现在现代版画会成员的作品中。在日寇入侵我国的时候,木刻又成了他们进行抗日救亡战斗的有力武器,他们富于刀法、木味以及充满作者情感之作,已显露出鲁迅先生期待的“刚健、分明的总体风格”。这些作品,像李桦的木刻《负伤者》(《现代版画》第6集)、《怒吼吧,中国》(同上第14集)《是谁给与的命运?》(第17集),赖少其的《饿》、《阿Q正传》(将鲁迅先生头像刻在墨水瓶上,以隐晦的手法表现一种反抗黑暗的革命象征。鲁迅把它易名为《静物》发表了)、《腰有一匕首》配诗木刻;刘仑的《前面有咱们的障碍物》(第15集)、《联合战线》(第17集)、胡其藻《工人之死》(18集),陈仲纲的《呐喊》(12集),黄培利《战伤者》(13集)等等。鲁迅在1934年致李桦信中,对他的作品评价是“但先生的木刻成绩,我以为极好,最好的要推《春郊小景》,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13】如果说,现代版画会在短短3年时间,展览活动之频繁,出版活动之密集令人吃惊,那么,以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人手创作出大量作品,简直是超乎想象,是什么精神支撑他们产生那么巨大的创作热情、做出那么多贡献的呢?

不能忽视的是,现代版画会在不断地接受鲁迅先生指导和木刻创作实践中,在新兴木刻理论上深化着认识,如李桦便认为“木刻是一种大众艺术,”是反映“十字街头”而不是“象牙之塔”的东西,“因为我相信艺术更带着一个重大的社会使命。”唐英伟在《木刻界》创刊号“发刊的话”论述道:“木刻是一种黑白对照的艺术,画面充满着热烈的力量和刺激,在现社会的经济条件下以简单的工具与手段,明显的给予人们一种生活的指示,引起人们密切的同情与共感,这是木刻的力量。同时它更能多量的生产,供给大众得到充分的欣赏,这是木刻的特点。”赖少其在《木刻界》创刊号上,发表《木刻与大众》文章说:“木刻之所以得到大众的欢迎,不是木刻本身的功绩,而是木刻所给的内在意识,而这种意识恰适合于木刻的特质而得到更大的效果而已” ,并阐述了木刻艺术的生命與大众的关系是必须“联结起来”,木刻的功能是唤醒和提升大众的意识,发挥战斗作用。事实上,从他们的作品也能看到这种以刻刀当武器唤醒民众和进行战斗的巨大热情和努力。endprint

2、展览活动

现代版画会的展览活动和出版活动,我想引用李桦先生当年的记载作说明:

“民国23年(1934年)

6月10日,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由美术教师李桦发起请同学们参加。

16日,召开第一次筹备会,27人参加,讨论会章。

19日,召开正式成立会决定每周六办周展一次。

9月16~19日,在市立美术学校礼堂召开第一回月展,作品有125点。

9月29日,第一回登记,共有23人。

10月23日~26日,在广东省民教馆(即今文德路孙中山文献馆)举行第二回月展,共有作品148点。

12月17日~24日,在基督教青年会客厅举办第一回半年展,展出全部会员作品共316点。26日,第一次征求会员加入9人。

民国24年(1935年)

1月1日,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会,作品共有160点。

1月5日,举行第二次登记共26人。

5月4日~11日,在青年会客厅举办唐英伟个人木刻展览,展出作品112点。

6月15~25日,在中华书局及省民教馆举行第二回半年展,会员作品286点,附带展出国内木刻作品,日本当代木刻,日本古代木刻,西洋复印木刻,中国古代木刻,民间版画国内外木刻出版物,及工具技巧等,全场作品共800余点。

10月15~20日,唐英伟在山西榆次举行木刻展,作品共50点。

10月27日~11月3日,在大众公司举行《木刻三人展》(赖少其、潘业、陈仲纲),作品62点。

11月15日~21日,在大众公司举行《胡其藻个人木刻展》,作品共115点。

12月21~29日,在大众公司举行《李桦个人木刻展》,作品共80点。

12月30日检查全会会员,实际9人。

民国25年(1936年)

1月1日,在新造(建成)民教馆举办第一回农村木刻展。

1月15日在缪涌民教试验区举办第二回农村木刻展。

1月24~30日,唐英伟在潮安民教馆举行个人木刻展,作品共150点。

2月5日,高要民教馆举办第三回农村木刻展。

2月10日唐英伟将作品在杭州民教馆展出。

2月28~30日,在河南开封将会员作品115点展出。

3月25日,在龙川民教馆举行第四回农村木刻展。

5月10日,发出会简章。

5月10日,在惠州举行第五回农村木刻展。

5月25日,在惠阳第九区举行第六回农村木刻展。

5月28日~6月4日,在南宁博物馆举行现代版画展。

6月30日,“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征集作品期满。

7月1日,在开平举行第七回农村木刻展。

7月5日~10日,《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首次在广(州)展览。”

(见李桦《现代版画会大事记》,参见江苏古籍出版社《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第1集:《现代版画》)

1934年现代版画会成立后,最先在市立美术学校教室举行过周展、后来在学校礼堂、广东省民众教育馆分别举行两次月展,展出作品有一百三四十件。从第二次月展起,已经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公开展出了。及后在广州公开举行两次“半年展”,规模更大,第一次作品有316件,第二次在中华书局及省民众教育馆举行第二回半年展,会员作品286件,附带展出国内木刻作品,日本当代木刻,日本古代木刻,西洋复印木刻,中国古代木刻,民间版画国内外木刻出版物,及工具技巧等,全场作品共800余件,简直是大规模的国内外木刻史式展览。1935年参加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提供作品共有160件。1936年7月5日~10日,《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首次在广州展览(在文德北路中山图书馆展出),黄新波从上海到会参观。

举办过个人木刻展的成员有:李桦、唐英伟、赖少其、胡其藻。几个人联合展览的有“赖少其、潘业、陈仲纲三人作品展”。1936年,该会举行过7次“农村木刻展览会”,更将展览巡回办到县城和四乡,贴近农民大众。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版画会在广州的展览及个人木刻展览,多次利用广州市、广东省县级的民众教育馆举办。民众教育馆前身为私立的通俗教育馆和通俗教育会。民国政府于民国21年(1932年)2月公布《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此后全国各地成立民众教育馆推进民众教育。现代版画会能够利用到民众教育馆举办进步木刻展览,这可能是内地其他版画社团所未有的,因为他们所在的城市蒋介石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严厉查禁进步刊物、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赤色”分子。而广州现代版画会存在时期(1934—1936年),则是当时有“南天王”之称的国民党军阀陈济棠管治广东省之时(1929年—1936年),政治上并不完全听从蒋介石,引进侨资大办实业,振兴岭南经济,保持相对独立性,在对木刻版画上也相对于国民党南京政府较为宽松。详细原因,后面再述。

3、出版、交流活动

民国23年(1934年)

12月17日,现代版画第一集发行,铅印500册

民国24年(1935年)

2月1日,《现代版画第二集》出版(50册)

15日,《现代版画第三集》出版(50册)

3月1日,《现代版画第四集》出版(50册)

15日,《现代版画第五集》出版(50册)

4月1日,《现代版画第六集》出版(70册)

15日,《現代版画第七集》出版(80册)

5月1日,《现代版画第八集》出版(102册)

15日,《现代版画第九集》出版(82册)endprint

6月1日,赖少其《自祭曲》(连环木刻画)、李桦《春郊小景集》、唐英伟《晴空集》出版。

10日,《失业·连环木刻之一》出版(500册)。(按:这是胡其藻的个人画集)

15日,《现代版画第十集》出版(100册)

15日,《胡其藻版画集》(现代版画丛刊之一)出版(50册)

9月1日,《现代版画第十一集》出版(50册)

15日,《李桦版画集》(现代版画丛刊之二)出版(50册)

10月1日,《现代版画第十二集》出版(50册)

11月1日,《现代版画第十三集》出版(50册)

15日,《一个平凡的故事》(连环木刻之一)出版(400册)(按:这是胡其藻的个人画集)

15日,《(赖少其、潘业、陈仲纲)木刻三人展览会纪念册》出版。

12月1日,《现代版画第十四集》出版(50册)

民国25年(1936年)

1月1日,《现代版画第十五集》出版(50册)

1日,在日本白与黑社出版《南中国乡土玩具集》

1日,新造民教馆《民众画报》第一期出版。

1日,《培利版画集》出版50本。

2月1日,日本白与黑社出版《北中国乡土玩具集》。

1日,新造民教馆《民众画报》第二期出版。

3月1日,《现代版画第十六集》出版(50册)

15日,新造民教馆《民众画报》第三期出版。

15日开始筹备《木刻界》杂志。

16日,唐英伟作《火线》(连环木刻丛书之四)在杭州《东南日报》副刊开始发表。

18日,开始筹备全国木刻流动展会及《木刻界》之出版。

4月1日,《现代版画会第十七集》(反帝专号)出版(50册)

15日,《木刻界第一期》出版(500册)

21日,《现代版画第十八集》出版(50册)

5月15日,《木刻界第二期》出版(500册)

6月15日,《木刻界第三期》出版(500册)

7月1日,唐英伟作《国内大事记》出版。

1日,唐英伟作《藏书票集》出版,手印50本。

5日,《木刻界第四期》出版(500册)。

(见李桦《现代版画会大事记》,参见江苏古籍出版社《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第1集:《现代版画》)

现代版画会的出版活动,其一,出版《现代版画》、《木刻界》期刊、与日本民间版画界进行艺术交流。从1934年12月17日,《现代版画》发行的第一集(铅印,印刷了500册)至1936年5月1日,共出版了18集,被鲁迅赞誉为“内容以至装订,无比优美。”从第二集起至第十八集均手印本,主要是由赖少其、陈仲纲、潘业三个人在李桦家里忘我地逐张印好作品,再用浆糊粘在裁好的纸上,然后装订成册的,虽然只有50册,有几期是100册左右,但劳动量也可想而知,同时,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耐心!《现代版画》期刊还出版多种专辑如《风景静物专号》(第二集)、《新春风俗专号》(第四集)、《广州生活专号》(第五集)、《民间风俗专号》(第八集)、《藏书票特辑》(第九集)、《贺年片特辑》(第十五集)、《反帝专号》(第十七集),涉及时代与现实生活诸多方面,其中藏书票和贺年片、民间风俗等内容的作品,通过鲁迅的关系寄去了日本民间版画界进行交流,现代版画会在与日本“创作木刻会”、“白与黑社”交往中,接触到日本藏书票,部分会员们也刻印起自己的藏书票。1935年5月《现代版画》第九集内纳入了一个《藏书票特辑》,发表了李桦先生和其他5名会员的12张藏书票作品。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藏书票拓印本。

《木刻界》是现代版画会创刊于1936年春,为配合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的用机器印刷出版的杂志,每期发行500册,但前后只出版了4期,就在1936年7月因左倾激进,遭到国民党当局查禁。

其二、除了《现代版画》、《木刻界》期刊之外,个人的版画集出版也十分活跃。李桦、赖少其、唐英伟、胡其藻、黄培利等会员,均出版了个人版画集:有李桦《春郊小景集》《李桦版画集》;赖少其的《自祭曲》(连环木刻画集);唐英伟的《晴空集》《火线》(连环木刻丛书之四)、《国内大事记》《藏书票集》;胡其藻的《胡其藻版画集》《失业·连环木刻之一》、《一个平凡的故事·连环木刻之二》;赖少其、潘业、陈仲纲的《木刻三人展览会纪念册》;《培利版画集》等等。有关木刻的评论、理论、技法等的文字也相继出版或发表,见诸1934至1935年间,李桦、赖少其、唐英伟等在广州青年艺术社主编的《艺术》周刊中,1934年9月《木刻版画专号》、1935年《木刻技法讲座》、1936年《广州市民时报》副刊《新园地》的《现代木刻》(李桦主编,每周一期,至1937年7月止)等等中。

为了推动新兴木刻运动在广州迅速壮大发展对木刻技法理论和经验的需要,提高木刻创作艺术水平,1934年赖少其编译出版了《创作版画雕刻法》一书,介绍日本版画雕刻技法。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本介绍木刻雕刻法的书籍(暂未见在此之前有同类书籍)。后来他还在《木刻界》上著文《我是怎样刻木刻的》,介绍自己的技法、经验。

其三、艺术交流活动。最为突出的是与日本民间版画艺术社团的交流。由于李桦曾经留学日本的缘故,《现代版画》出版后,通过这本刊物,凝聚了不少国内外优秀木刻家。如与日本民间版画社团“白与黑社”、“青森版画会”等,有了艺术交流。从《现代版画》第9集起至15集,分别刊登了日本木刻家料治朝鸣、前村千帆、川上澄生、谷中安规、藤森静雄、守洞春等的共8幅版画。而现代版画会成员的作品也寄去刊登在日本版画刊物上。1936年2月,李桦、赖少其、潘业、陈仲纲等作的中国民间乡土玩具木刻原版手拓件,寄往日本 “白与黑社”,两个版画社团合作,在该社刊物《版艺术》上出版了《南中国乡土玩具集》、《北中国乡土玩具集》,为原版手工拓印本,印数限定400本,甚为珍贵。其中,有赖少其的《毛猴子》、《泥猪》、陈仲纲作的《龙》《泥蛙》、潘业的《波罗鸡》《不倒翁》等,李桦作文字注釋。1936年,日本“梦人社”负责人佐藤米次郎,在编辑出版的《第一回趣味的藏书票》中收入了现代版画会李桦、赖少其、陈仲纲的藏书票6枚。这些是中日民间社团木刻艺术合作成果。endprint

1936年10月,刘仑到日本深造,经李桦写信介绍与日本的“白与黑社”等版画社团联系,被日本版画社团视为现代版画会“特使”,进行了友好的艺术交流和访问,创作了一些日本街景木刻,也发表了一些作品在日本版画刊物上。

当然,除了刊登日本同行的作品外,《现代版画》也吸引了国内一些优秀的木刻家罗清桢、力群、陈烟桥等等,在上面发表木刻作品。

现代版画会搞了这么多的活动,经费是从何而来的呢,我就此问题问过陈仲纲老人。他说,最初,现代版画会的展览、出版活动经费,是由李桦从自己工资中拿出大部分来支出的。后来,从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支持,包括一些展览场地免费提供等。

该会展览活动范围,从最初在市美学校内部举行每周展和月展的内部观摩展,到规模较大的“半年版画展”以及到社会(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广州市立图书馆等地)上公开展览;从广州本地到广东四乡,从本省到外省十几个城市展出;创作作品的数量从最初百多件到800多件。其中,1935年10月赖少其、陈仲纲、潘业在广州永汉路大众公司,举办《木刻三人展》,展出木刻作品63件,当时大艺术家徐悲鸿先生途经广州,看到展览广告而参观了展览,给予好评和勉励,并和赖少其等合影留念。

1931年上海一带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说起‘木刻有时即等于‘革命或‘反动,立刻招人疑忌”,白色恐怖气氛甚为紧张。如1932年5月春地美术研究所在上海成立,同年7月因主要成员被捕而停办。上海、杭州等地多数木刻社团组织活动时间,都不超过一年便因为作者被抓而解散。1935年由北京全国木刻界联合会组织的“第一届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北京太庙举办以后,有感于广州政治氛围较宽松自由,全国木刻界联合会委托广州现代版画会筹备“第二回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

1936年7月5日至10日,现代版画会李桦、赖少其等负责筹备组织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內举行,共展出作品600多幅,当时木刻家黄新波等人从上海来到广州参加展览,与现代版画会成员见面。随后,8月在杭州、10月在上海展出,后来还去了南京、太原、汉口、南宁、桂林、梧州等城市流动展出,形成广州新兴木刻运动最高潮。该展览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展出时,鲁迅带病亲自到展场参加,并在现场与木刻青年们进行交谈,留下了一张合照,这是仅距他逝世前11天的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活动。这次展览之后,现代版画会又接受了第三届全国木刻展览的筹备工作,进行筹备工作期间,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办成。

就全国而言,现代版画会能成为最活跃的版画社团,有其社会政治方面的客观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广州正处在两广军阀陈济棠治粤时期(1929——1936年),共8年时间。因陈不是蒋氏嫡系,向与南京政府的蒋介石集团,在权力与利益上有矛盾,但他懂得利用各种反蒋势力和矛盾,保存和扩展自己的实力,利用广东海外贸易口岸和华侨众多的优势,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和华侨资金发展工商业和城市建设,后来甚至另行组织广州国民政府,使广东出现了蒋介石势力一时影响甚微的半独立状态。在这段时期里,广东的省会广州,百业兴旺、经济繁荣,出现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秩序相对安定的社会状态,因而政治上也相对较为宽松和包容。因此,当时全国的诸版画社团中,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处于隐蔽、解散的低潮时期,广州新兴木刻运动却出现相对蓬勃发展的局面,导致现代版画会成为展览最多,出版最多,活动时间最长,最为活跃的社团。

现代版画会3年时间的活动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与模仿外国版画形式,作品如《现代版画》第一集中李桦的《室内人物》《白马》《即景》,胡其藻的《野外》,刘兴宪的《弃妇》等等。新兴木刻运动中,我国木刻家学习最初的起点,不是从中国传统中来,而正是鲁迅先生等翻译介绍过来的德国、俄国、东欧等外国版画如《引玉集》等等中来,不过,这学习模仿的进步极快,像李桦的《春郊小景》、《即景》就很得鲁迅先生的赞扬,“最好的要推《春郊小景》,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即景》是用德国风的试验,也有佳作”(鲁迅1934年12月18日致李桦信,见张光福编注《鲁迅美术论集》P484,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第二阶段:1934年至1936年初是以刀笔为武器,在鲁迅先生指导下实践的为人生而艺术,其一,创作了大量暴露当时社会黑暗,反映现实人生的作品,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赖少其的《饿》《债权者》、《阿Q正传》,刘仑的《土劣》、唐英伟的《被捕》、陈仲纲的《不幸者》等等;其二,创作藏书票木刻、描写我国南北方传统风俗、民间玩具的木刻,通过鲁迅与日本民间木刻组织进行艺术交流。这时期的艺术,也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要现代版画会的木刻家们参考《十竹斋书画谱》等,探索中国的民族化风格,而且有了可喜的面目,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等。这个阶段现代版画会的画家们的创作,唤起民众,改变他们的精神的主题和内容就十分明显了,到了第三阶段,就更为强烈了。

第三阶段:1936年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但侵占我国东三省,还想侵略整个中国,到了国家危亡之时,抗日救亡木刻成为此时现代版画会成员大量和突出的主题,诸如:李桦的《是谁给予的命运?》、赖少其的《认识了民族的敌人》(背景是“日本帝国”)、《怒吼着的中国》、刘仑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联合战线》等等。

三、“现代版画会”结束后其部分主要会员简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桦、刘仑、赖少其相继投军抗战,随着日本军队占据了广州,广州文化艺术界沉寂了,现代版画会也结束了。但是现代版画会与其他版画社团一样,他们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新兴木刻运动的结束,新兴木刻运动也并未因为抗战而消亡,参加新兴木刻运动的木刻家们,在国共两党抗日部队中间,在前线或后方、在国统区或者解放区,都依然以木刻刀为武器进行宣传战斗。现代版画会的木刻家们在国家危亡的关头,积极创作发表抗日救亡题材的版画。在抗战期间以及后来的简况如下:endprint

李桦(1907—1994),广东番禺人,1938年秋广州沦陷,转到广西桂林,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40年的时候香港漫画协会举办了《李桦、刘仑战地速写展览》。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当选理事长,组织抗战八年木刻展。1947年受聘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50年以来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1988年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金奖。出版有《李桦木刻选集》和美术评论集《西屋闲话——美术评论十八题》、《美苑漫谈》,与李树声编《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等。 1994年5月在北京逝世。

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 1934年参加老师李桦创办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并成为骨干,1936年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毕业。1937年,他的木刻作品参加“中华全国漫画木刻抗敌展览会”,在广州和广西等地展出。1938年到武汉,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总会”理事。同年秋,到桂林,任《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杂志的编辑兼发行人,以及“中华全国木刻总会”的会务临时负责人之一。他作于1939年的《抗战门神》套色木刻,描写群众簇拥着抗日战士奔赴战场。它以民间传统门神形式,去承载抗战救亡的内容,在该年春节被大量印刷,贴在桂林后方的千家万户门上,唤起了“匹夫有责”的抗战激情。1939年10月,以《救亡日报》战地记者的身份辗转来到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总部,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工作。在新四军军部,赖少其主编《抗敌画报》,由于有长期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丰富,使《抗敌画报》的质量大大提高。从新四军到解放军,赖少其一直在部队,建国后,到过上海、安徽,历任文艺界领导职务,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在安徽期间,复兴当地传统版画艺术,领导当地版画创作小组,创作出少见的新时代题材大型木刻版画(版刻面积达到2米×1米,历史上也罕见),被美术界称为“新徽派版画”,同时也培养出师松龄、陶天月、张志等等一批出色的版画家。20世纪80年代退休后回到广州,专心于国画书法,不再刻版画。1988年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貢献金奖。出版赖少其画集多种,后来捐赠版画、国画、书法作品一批给广州艺术博物院,该院专门设立“赖少其艺术馆”陈列他各个时期作品。2000年病逝于广州。

刘仑(1913——),广东惠州人,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曾到日本深造,受李桦之托,代表现代版画会与日本版画社团进行艺术交流,1935年加入“广州现代版画会”。1936-1949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主持全国木刻协会广东分会工作,主编《抗战木刻》,抗战爆发后参军抗日,1940年在随军转战途中,创作了《前线军民》、《河傍》等一批抗日题材木刻。1940年的时候香港漫画协会举办了《李桦、刘仑战地速写展览》。刘仑建国初在北京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工作,创作了不少红军、解放军部队题材的作品,如版画《通讯兵》等。他30年代创作的版画《河傍》在1990年选入在巴黎举办的《中国版画五十年》版画展览,《前线军民》50年代曾经被送到去苏联展览,刊登在《中苏友好》杂志上。后来转而进行油画、国画创作,1955年创作的油画《红军过草地》被多次印刷,长期陈列于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中。1976年转业回广州后,被调到广州画院任院长,展开了国画创作,创作了《北上军号》、《过岷山》和《红军渡激流》等佳作,退休后仍任名誉院长。

陈仲纲(1915——),广东南海人,少受其叔父陈丘山影响而喜爱美术。陈丘山是广东画坛著名水彩画家,留学过日本,并同胡根天、冯纲百等人组成广州著名的西画社团——赤社。抗战初期,陈仲纲投入抗日救亡工作队行列赴粤西一带宣传,后来应赖少其邀请从广州到桂林大后方参与《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编辑工作,并在桂林教过6年中学图画课(李育中教授曾经在当时与他做过同事)。当时广西桂林集中了国内大批文化人,因此他同王超、廖冰兄、特伟、张在民等画家有交往,并为廖冰兄的《抗战必胜连环图》木刻制版,使其便于印刷。抗战结束前夕到重庆,改行从事戏院电影广告、香烟烟包设计工作,认识“大中华”影片商,后移居香港。 1949年获得香港乐声戏院的银幕台口设计奖后,定居香港。改而为电影院戏院绘画几十至上百尺的大型电影海报工作,当时全香港面积一百尺以上的电影广告画,多是出自他手。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退休,现居香港。

唐英伟(1915——20世纪90年代卒,具体年份待考),广东潮安人,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抗战后到了重庆,抗战胜利后,他由重庆到北平,准备投入徐悲鸿任校长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来放弃,又转投杭州艺专,也放弃。1946年夏,他先回广州,然后移居香港,后来在香港渔农署工作至退休,但直到晚年仍在搞木刻、画国画,曾经花了6年时间绘出一卷长约7丈,高3尺半的国画巨作《香港全景图》,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去世。

潘业(——1989年),世家是古董商,在广州文德路城隍庙前开“尊古斋”古董店。广州市美毕业后,专门从事祖上传下来的古董生意,不再搞版画了。抗战期间也移居香港,是一位香港文物收藏和鉴赏家,1989年在香港去世。

刘宪(生卒籍贯不详),抗战后移居香港,不久,又由香港移居美国,从事设计专业,以后情况不详。

林檎(生卒籍贯不详),抗战爆发以后移居香港,后来大约20世纪80年代后期或90年代初在香港去世。

黄培利、周朝根等等其他现代版画会成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失去联系,没能收集到资料。

梁永泰(1921——1956),广东惠阳人,他虽然不是现代版画会成员,但深受李桦影响,值得一提。梁自幼丧父,靠母亲在广州做什工所得微薄工资维持生活,但天资聪明,爱好画画,1934年考入中大附中,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但他的上进心很强,13、14岁时就到李桦家里求学木刻,帮忙手印《现代版画》刊物等一些杂活,大家称他为“泰仔”,是受李桦指导成长起来的年轻木刻家。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演剧队、“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上世纪40年代初在粤汉铁路沿线工作,创作《他们等待救济》和木刻《铁的动脉》组画,无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面目和描绘出铁路工人在艰苦的运输中支援抗日救国的热忱。他一直坚持深入生活第一线,1954年创作《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从一个巧妙角度,生动地刻划出解放后祖国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的面貌和速度,获得国内外的好评,被编入《广东十年来版画选集》、《全国十年版画选集》,参加全国版画展览,成为全国有名的版画家之一。1956年,梁永泰与柯华两位版画家准备创作一套解放广东海岛的木刻组画,两人一起前往沿海岛屿体验生活,收集素材。17日在伶仃岛速写时,不幸遇难殉职。endprint

在本文初成稿的2003年,尚健在的现代版画会成员,仅剩广州刘仑、香港陈仲纲两人,均已年过90岁,惜现修订时两位已都离世了:刘仑2013年离世,陈仲纲2008年离世。

建国初,原来活动于上海一带的新兴木刻运动骨干、著名版画家黄新波、胡一川相继到了广州,分别担任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领导职务,使广州新兴版画又有了一段时期的兴旺发展,使广东成为版画力量雄厚的强省。不过这已是与本文关系不大的后话了。

2003年初稿,2008年二稿,2017年三稿

注:本文參考书目和资料:

【1】引自《鲁迅全集》的《随感录四十三》,见《鲁迅美术论集》扉页。

【2】参见《佛山木版年画:历史中走来》,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佚名,发表日期:2006年8月21日 。

【3】【4】赖少其:《关于“抗战门神”想起的一二》,见洪楚平、赖晓峰、于在海主编《赖少其诗文集》116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5】郑振铎著、郑尔康编:《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6】【7】【8】转引自朱伯雄、陈瑞林编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

【9】据《现代版画》第一集作品目录,见上海鲁迅纪念馆、江苏古籍出版社编《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第一集,P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0】上海鲁迅纪念馆编《李桦纪念集》P18,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第一版。

【11】本文引文中引用的《现代版画》各期的文字,均载于上海鲁迅纪念馆、江苏古籍出版社编《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第一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为节省篇幅,不再逐一标注。

【12】张光福编注《鲁迅美术论集》P304,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13】张光福编注《鲁迅美术论集》P484,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14】王心棋编著《鲁迅美术年谱》P21,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此外参考的书籍文章还有:

1、口碑资料。2003年春节期间,两次采访到广州亲属那儿过春节的陈仲纲先生,并参考他的口述和提供的一些剪报、信件、旧照片复印件资料。

2、口碑资料。2003年春节期间采访赖少其夫人曾菲同志(其时陈仲纲先生也在座)。

3、谢文勇《广东画人录修订本》。1996年广州美术馆编辑出版。

4、鲁迅《艺苑朝华》中《新俄画选·序》

5、本人旧作《试谈广州古代版画及现代版画》,载《羊城今古》1992年第二期,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6、王坚整理《刘仑从艺63周年艺术座谈会纪要》。载《广州美术研究》1995年第一期。 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编。

7、《集外集拾遗补编》见《鲁迅全集》8卷。

8、黄蒙田:《回忆三人木刻展》,载香港《美术家》49期,1986年4月1日出版。

9、谢其章:《唐英伟与〈文艺季刊〉封面画》

10、池重文:《乡土·玩具·其他》(陈仲纲提供的刊物复印件,出处不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广州
版画作品选登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