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优衣库的救命稻草
2017-11-11叶丽丽
叶丽丽
优衣库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主要是与其用户定位和中国人的服装喜好有关。
10月12日,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发布2017财政年度(截至2017年8月底)业绩报告,本土和欧美业绩都困难重重,但在亚太地区业绩亮眼。
这份财报显示,迅销集团2017年度综合收益总额达到18619亿日元,较上年度增长4.2%,净利润同比增长148.2%至1192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海外市场依然是整体业绩的主要推动力,销售额达7081亿日元,同比增长8.1%;经营利润731亿日元,同比增长95.4%。根据预测,2018年海外优衣库事业分部的收益总额有望首次超过日本优衣库事业部。
在优衣库海外事业部的业绩中,大中华区、东南亚及大洋洲地区表现强劲。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优衣库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主要是与其用户定位和中国人的服装喜好有关。优衣库在中国的定位是中高端人群,这部分群体更在意品质而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他们更愿意选择线下门店而不是电商渠道,而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主要分布在商圈,吸引了大量中高端用户。
截至今年5月底,优衣库目前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超过540家,分布在120个城市。迅销在华业务负责人潘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优衣库将加快开店的速度,在2020年将达到1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7财年优衣库在日本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4%。相对于在海外的扩张,日本国内优衣库的店铺为840家,这个数字已经处于长期停滞状态。张毅认为,由于日本经济的低迷,整个日本的消费需求降低,优衣库很难在日本继续开店,且优衣库在日本发展至今,增长空间已经不多,更多的机会在海外。
跟亚洲地区的快速发展不同,优衣库在欧美地区的发展也困难重重,去年1~6月,优衣库关闭了5家美国门店。财报显示,2017年美國优衣库的经营亏损减半,但未能盈利。
“优衣库在欧美的市场没有发展好,和欧美的快时尚品牌竞争激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亚洲品牌,它的设计与欧美消费者的审美不一定相符。另外,欧美这几年的经济增长一般,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如亚洲地区。”张毅说。
即使如此,优衣库也未停下在欧美扩张的步伐。据媒体报道,优衣库计划在3年内将其在欧洲的门店数量增至100家,它将继续面临欧洲大大小小的快时尚品牌的竞争,其中包括ZARA的母公司西班牙Inditex集团和H&M的母公司瑞典Hennes&Mauritz。
除了优衣库,迅销集团旗下还有其他品牌。优衣库姐妹品牌GU今年盈利下降,销售未达预期。这个品牌的定位更年轻,价格更低,在2016财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经营利润达到222亿日元,同比增长34.8%,但今年并未延续增长趋势。反而是迅销出资35.2%的美国轻奢服饰品牌theory,今年销售和盈利有明显的涨幅。
对此,张毅认为,从中国市场来看,GU并没有打出品牌知名度,这影响了它在海外的销售。另外,中低端的品牌定位,令它的生存压力更大。在中国,中低端的品牌更适合电商渠道,而定位于中高端的品牌则更适合于线下门店销售,所以theory和优衣库的销售状况比GU要好。
尽管如此,迅销集团仍打算在日本每年新增40~50家GU门店,10年内在国际市场上开出1000家GU门店。目前,GU在中国已经有4家门店。
在中国,迅销集团确实需要培养优衣库以外的品牌。尽管优衣库在中国的销售额依然在增长,但是相比于2014年、2015年接近50%的增长幅度,近两年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情况。而对于持续低迷的日本市场来说,依靠其他品牌拉动销售也是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