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

2017-11-11润,张君,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1期
关键词:毒副放射治疗鼻咽癌

徐 润,张 君,姚 彪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中药治疗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

徐 润,张 君,姚 彪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目的对比分析在同步放疗下应用中药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药+放疗)62例,对照组(单纯放疗)5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情况、以及口腔黏膜炎病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毒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生活治疗有所提高。

鼻咽癌;毒副反应;放射治疗;中药

鼻咽癌,是临床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是发生于人体鼻咽部黏膜上皮位置,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对鼻咽癌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患者全身和局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中医药在加强鼻咽癌疗效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出现,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1]。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疗效。本文结合近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我院收治的112例鼻咽癌,其中用中药辨证论治配合放射的62例,与单纯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例比较分析,对鼻咽癌放射治疗产生的毒副反应,以及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2例,经病理细胞学确诊的鼻咽癌患者[2]。其中,男85例,女27例;年龄:12~83岁,平均50±8.3岁,40~59岁患者共68例,人数最多为58.1%。病理分型:86例患者为低分化鳞癌,1例患者为中分化鳞癌,5例为鳞癌,大圆细胞癌1铡,未分化癌14铡。临床分期:Ⅱ期25例,Ⅲ期62例,Ⅳ期25例[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理分型等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症候

本次研究中112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患者均有毒副反应出现,主要包括口腔黏膜、消化道反应以及皮肤等。临床资料数据中显示,112例患者口干舌燥、咽痛100例、口腔黏膜溃疡35例、吞咽困难31例、食欲减少70例,头昏乏力39例、白细胞下降32例、干湿性脱皮25例、发热2例,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各1例。

舌象和脉象:据分析,舌质红舌38例、淡红舌13例、淡紫或暗紫舌6例;舌苔情况:无苔或少苔13例、薄苔20例、黄黑苔8例、白腻或黄腻苔16例。脉象表现多见细、或是弦滑脉等。

1.3 辩证分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候表现,对患者进行分型,包括热毒炽盛型、痰湿内阻型、气血凝结型。

(1)热毒炽盛型:多出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主要表现包括口干、咽痛、以及口腔溃疡等。

(2)痰湿内阻型:多出现在放射治疗中期,表现为痰湿内阻。

(3)气血凝结型:多在放疗后出现气血不畅,脉细或滑弦。

1.4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原发灶的放射使用剂量为6000~7000c Gy,而转移灶的放射使用剂量则为4000~5000c Gy。治疗组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1)热毒炽盛型:治疗中心为清热解毒、以及养阴,使用药方:金银花30 g、玄参18 g、连翘12 g、麦冬、黄芩、以及山豆根、玉竹12 g、天花粉12 g、野菊花12 g、薄荷12 g。

(2)痰湿内阻型: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化痰除湿、理气、以及开郁。使用药方:30 g苡仁、猪苓、淮山,12 g白术、贝母、以及藿香,15 g茯苓、车前仁,9 g白芥子、法夏,6 g制南星、佩兰10 g、甘草6 g。

(3)气血凝结型:治疗主要是理气、活血。使用药方:12 g三七、丹参、石见穿,9 g当归、川芎、泽兰,6g红花、莪术、甘草,9 g柴胡、玄胡、郁金,30 g葛根。随证加减。对照组基本不用中药,适当对症用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效果临床判定标准:患者鼻咽原灶、以及颈部的转移灶基本改善,为治愈,有部分改善则为好转,若病情出现加重,或是出现转移则为无效。(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放射治疗疗程完成情况

放射治疗完成标准:原灶放射量,超过根治量(6000c Gy),转移灶的放射量,超过4000c Gy。

治疗组患者,60例(96.8%)患者完成,中止患者2例;而对照组患者,完成患者38例(76.0%)、中止治疗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中止原因:毒副反应过强,无法耐受患者9例,口腔反应较强患者6例、发热患者1例、头痛患者1例、白细胞出现下降患者1例;其他原因中止患者5例。

治疗组患者完成放疗疗程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症候改善情况

治疗组服中药前可进普食者38例(%),服药后可进普食者50例(%),饮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主要临床候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改善情况比较(n,%)

3 讨 论

NPC是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能与种族、遗传、病毒感染、生活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临床部分文献中提出,Ⅰ期、Ⅱ期患者,治愈率在90%左右,而Ⅲ期、Ⅳ期患者,治愈率在70%左右。NPC治疗主要以放疗为主,在放疗过程中通常会一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口腔黏膜毒副反应:“口干、口腔溃疡、咽喉疼痛、进食困难”、饮食减少、头昏乏力和白细胞下降、发热、肝肾功能损害等。目前毒副反应治疗主要以消炎及激素处理,导致多重耐药、多重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致放疗中止,影响疗效。

为确保放疗的顺利进行,缩短治疗时间,保证疗效,减轻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及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肿瘤的治疗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更好地将现代科学与中医药相结合,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中医中认为,放射为“火热毒邪”,会导致人体出现热毒过盛,影响脏腑的情况;中医辩证治疗中指出,治疗恶性肿瘤,其实质是分清病症主次,在不同阶段主次兼顾的进行针对性治疗。本研究运用清热解毒生津中药治疗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口腔黏膜的毒副反应。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愈率、症候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表明中药辩证论治,具有清热解毒、滋阴、以及健脾等效果,修复患者受损的唾液腺,促进患者分泌功能的恢复。且具有健脾、生津、养阴,中药具有调节和提高体内抗癌免疫力作用,明显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1]姚礼珑,吴显文.吴显文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副反应经验漫谈[J].辽宁中医杂志,2014,07:1342-1343.

[2]毛燕萍,李文斐.鼻咽癌2008分期的临床验证[J].癌症,2009,10:1022-1028.

[3]冼献清.95例鼻咽癌疗效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

R739.6

B

ISSN.2095-8242.2017.061.11890.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毒副放射治疗鼻咽癌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