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7-11-10陈秀东陈欣欣司巧巧乔玉娟
陈秀东+陈欣欣+司巧巧+乔玉娟
【摘要】21世纪初安然事件的爆发和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掀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献从公司主体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而后又从软因素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所以,本文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梳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 治理结构 经营特征财务状况高管背景特征
1引言
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国外来看,21世纪初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造假案件,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美国政府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从国内来看,广东科龙电器进行财务舞弊、酒鬼酒“塑化剂”等问题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公司内部控制。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更加科学与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通过研读以往的文献,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关注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的硬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等,随后又研究软因素,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以下文献综述,发现前文研究的脉络,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2文献综述
2.1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从国外来看,Doyle等(2007)认为法人治理结构较健全的公司,其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更小。从国内来看,部分学者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关系。早期大多数学者将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看待,认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闫达五2001)。而李连华(200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是嵌合关系。在之后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采取了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两者关系。如程晓陵(2008)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董事会监事会两会会议频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的正相关。而李辉(2009)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等对内部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之后的学者又实证证明股权结构(吴益兵、2009)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
2.2公司经营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公司规模、公司发展阶段等角度对这一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DeFond(2002)认为,公司拥有的子公司越多,其经营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差。Ge和McVay(2005)研宄发现,公司规模越大,则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概率越小。朱荣恩等(2004)研究发现,规模较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总体应用效果比规模较小的企业好。林斌(2009)发现公司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存在违规的公司的内部控制差,且不愿意进行内部控制鉴证和披露。郑石桥等(2009)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类型与企业发展阶段有相关关系,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多处于逐渐衰落期,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多处于投资建设期。
2.3公司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Ge和McVay(2005)和Doyle等(2007)研究都发现,公司的盈利状况越好,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越少。张颖(2010)也发现在财务状况较好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也更好。石立莎(2013)实证分析验证了公司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着显著影响,财务状况越好,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具体表现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好。
2.4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从现有的文献看,仅有为数不多的文献直接研究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祁恒庆(2012)以高管团队为研究对象,证明了团队规模、团队性别、团队教育水平、团队任期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相关。戚俊杰(2014)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管理者团队和董事长,同时考虑中国特征的背景制度,区分不同企业的产权性质,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以上研究都是以高管团队为对象。池国华(2014)从高管个人的背景特征人手,分别实证检验了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监事会主席个人的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的背景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有一定影响,且不同高管的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
3国内外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關注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的硬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等,而往往忽略了对诸如高管风险意识、经营理念、管理哲学与价值观等隐性的软因素的考察。之后又学者开始从高管背景特征的角度来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但结论不尽一致。所以,应该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