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现代制造技术的工科高职教育

2017-11-10迟涛

商情 2017年3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高职教育

迟涛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制造技术应用与工科高职教育的交互作用,提出了面向现代制造技术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体系

一、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态势

现代制造技术又称先进制造技术,是在不断吸收机械工程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快速发展的先进技术一样,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如:设计技术超前,加工技术滞后;实验室研究超前,工业应用滞后;技术超前,管理滞后等。制造链条上的许多关键环节尚存在着有待解决的诸多技术性问题、经济性问题与配套协调问题,凡此种种,都制约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在我国,关于现代制造技术的理论研究开始得并不算晚,而且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也获得了充分的国际认可。但我国已掌握的现代制造技术中跟踪性技术大大多于原创性技术,自主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均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我国的技术开发不但受制于现有的技术基础和装备条件,更受制于投资体制和研发体制。故而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其一,现代制造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发展极不平衡。其二,现代制造技术在地区间、部门间发展不平衡。其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高成本抑制了对它的客观需求,而需求不旺又使成本下降速度放缓。此外,先进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有时还受到国际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正常发展。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浪潮对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發与推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量外资和外企进人我国,势必伴随着可观的技术引进与设备进口。外企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带来的丰厚回报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实力的国内企业也将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武装自己,新办企业有可能在高起点上开始其生产经营。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现代制造技术会在制造业居于主导地位。

二、现代制造技术应用与工科高职教育的交互作用

现代制造技术在纵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面,位于最高端的是原创及开发层面,这一层面掌握着受到内部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控制着相关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中间是技术转化与设备制造层面,这一层面要开发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并将技术移植或固化到产品中,同时围绕产品开展技术服务。最低端就是技术应用及设备使用层面,这一层面是现代制造技术的立足点和生存基础,现代制造技术通过这一层面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达自身的价值。尽管技术的各个层面与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有所侧重是客观存在的。现代制造技术应用层面的属性表现为:所拥有或所使用的技术通常为外围技术,使用者对其技术过程只能知其然而不可能知其所以然,但可以了解也应该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要求使用者能够建立起技术与产品的联系通道,这包括工艺设计、工装设计、接口设计以及程序编制等;生产链条上不同环节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协同工作,这要求技术人员精通本行,触类旁通,且有协作意识。现代制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既是其研究和开发的终极目标,也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制造技术应用层面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着整个技术系统的功能发挥,而技术应用者或使用者又是决定应用层面水平和状况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人担负着技术应用和设备运用的重要责任,其业务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现代制造技术的工业化进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批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我国制造业的振兴与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制造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工科高职院校主动适应这一发展进程,这种适应性事关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同时具有这种适应性的高职教育对现代制造技术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构建面向现代制造技术的工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这一体系应当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与技术发展进程相对应的知识及技能,创设一个兼顾当前和未来的平台。考虑现时胜任或尽快胜任,需要授学生以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考虑未来提升或发展,需要授学生以相对厚实和系统的基础理论。侧重前者是技校层次的教育特征,侧重后者是本科层次的教育特征。作为特别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在三年学制下做到二者兼顾,按照传统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另辟蹊径,探索一种实用知识技能与系统理论相融合的崭新模式,在体制创新中确立高职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其次,这一体系应当是动态开放的,能够及时汲取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知识,调整和淘汰与技术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或冗杂的教学内容。同时它又应当是相对稳定的和受控的,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与衔接。动态开放与稳定受控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一点,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和得到切实保障的评审机制。

第三,这一体系应当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相适应。由于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服务面向多为某一特定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种必然的要求。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是指考虑本区域相关企业群的普遍需求,而非某一企业的特殊需求。这方面的考虑可由外请专家学者及企业工程师参与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方式实现。

四、结束语

此外,构建这一体系还必须认真研究和论证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之间的联系。我们强调现代制造技术的功能和影响,但不能因此贬低传统制造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传统制造技术因其成熟和廉价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制造业的支柱甚至基础。我们必须纠正忽视传统制造技术的偏向,须知现代制造技术的众多分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即使全新的现代制造技术分支在产品生产流程中也无法回避与传统制造技术的联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二者取舍的尺度,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如何规划未来教育资源的配置。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高职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