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东部的农业起源过程
2017-11-10杜雨薇
杜雨薇
【摘要】北关东部作为农业起源的一个重要地区,植物从野生采集到多种作物栽培,最后发展到农作物的种植这一过程带有渐进性,并且受气候的干扰较小,更利于观察农业起源过程的发展。本文探讨北关东部各时期的典型性遗址及其出土的植物遗存驯化与组合形式的证据,并在延伸问题中简单讨论农业起源过程的各个阶段与背后反映的人与社会结构的问题。 【关键词】北关东部 农业起源过程 植物遗存 阶段性
在北美地区,考古学家通常将植物考古学称为“paleoethnobota-ny”,更具有“古民族植物学”的含义。北美考古学源自对印第安原住民的研究,侧重的更多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研究资料。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更偏向利用这些植物的群体,并且通过这些植物遗存研究背后的人与社会组织关系。北美东部作为农业起源的典型区域而多被探讨。
一、北美东部的基本情况简介
本文所研究的北美东部地区主要位于美国的田纳西州与伊利诺伊州的中部与以东范围。地形主要包括密西西比河形成的平原、河谷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地,从植被上来看,属于森林和草原间的过渡地带,为橡木——草原和橡木——山胡桃林区。森林带来的橡子与其他坚果作为植物遗存中占据优势的部分,与各种种子植物、丰富的野生动物以及河流所带来的鱼类与贝类等构成了东部地区史前人类的食谱,所以大部分的遗址主要位于河谷、冲积平原与山前平原等拥有丰富植被的地带。
在公元前7000-600时期,此地区的气候还十分湿润,但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气候稳定下来,并且和现代基本相同。本文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大约为公元前2200-公元1400年,处于气候与现代相符合的时间段下对农业起源过程的研究更具有直接性与可靠性,与后来的农业发展情况更能提供紧密的衔接关系。研究时间跨度较大,按时间顺序涉及的主要有古风晚期、早、中、晚伍德兰时期与密西西比文化中期。
北美东部作为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得到重视的不仅是遗址中出现的单一作物可能驯化程度的证据,更多注重在野生植物内部、野生植物与栽培作物、野生植物与粮食作物、多种粮食作物的组合形式,以及形式背后所涉及的生态变化、文化因素与社会变化的影响,无可置疑的是这些影响与以组合形式变化为代表的农业起源和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对典型遗址的情况分析
在古风晚期,北美东部的人们还是以采集植物为主,以森林的坚果、橡子等为食,多采集植物的种子,同时出现了最早期的植物种子驯化证据,布鲁斯·D·史密斯(Bruce D.Smith)对此进行了检测与研究,并得出相关数据(Fig.1)。密苏里州的Phillips S研ng遗址,它位于中南部的密苏里河的支流波姆德泰尔河(Pomme deTerre River)的一级阶地上,存有北美南瓜(Cucurbita pepo ssp.ovif-era)的种子遗存,有125粒未碳化的南瓜籽与葫芦种子在K2位置被发现,测年时间为距今5025年,根据其物理性状与碳十四测年,这是北美南瓜最早的驯化证据。还有拿破仑沟(Napoleon Hollow)遗址,它位于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河谷中,古风晚期有相当丰富的遗存,如关于植物种子的遗存包括南瓜属植物的碎壳、豚草属植物(ragweed seeds)等以及44个碳化的假苍耳(Iva annua var.macro-carpa)瘦果等。根据种子的形态变化显示出,这是现今发现最早的假苍耳驯化证据,碳十四测年为距今4400年。在田纳西河中西部达克河一级阶地上的海斯(Hayes)遗址也出土了单独作物的驯化遗存证据,即存在6个已经驯化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var.macrocarpus)种子,其中一个AMS测年为距今4840年,可以确定为现今已发现的向日葵最早驯化证据。这些样本采集地点位于晚期冲击堆积的一个居住面上,之下为一个较早期的垃圾堆,内含有大量的淡水腹足纲动物贝壳遗存,而晚期的居住面上却完全没有贝类遗存,是周围环境的改变导致还是认为选择,海斯遗址现拥有的信息不足以支持我们进行論断。
植物受到人工栽培与驯化,在各个种属提高产量的同时,异于野生环境的驯化环境会促进种属发生一定的物理变化,这应该是比野生环境中种子与种子之间密度高得多的情况下发生的竞争情况而导致的,如假苍耳与向日葵的种子形态变大或是变长。而在里弗顿(Riverton)遗址发现的现今最早驯化即距今3800的伯兰德氏藜(Chenopodium berlandier)则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变化,一种为薄皮驯化种,皮经过驯化而变得低于野生种的厚度,另一种为白种皮或是无种皮即完全失去了外部的黑色硬皮,只剩半透明的内表皮层,这两种形态更易于种植的伯兰德氏藜的发芽与生长。然而易生长的伯兰德氏藜并不意味着可以成为支撑史前东部林地人们生存的主要来源。里弗顿遗址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提供了伯兰德氏藜这种单项作物的最早驯化记录,大面积、完整揭露的遗址更是提供了古风晚期里弗顿人群依赖的作物组合形式。学者们通过对遗址内环绕房屋遗存的垃圾堆积进行样品采集,浮选与干筛后获得了43克木炭、322克坚果壳、12克橡子果实(Quercus sp.)、635粒种子和6片南瓜或葫芦壳碎片,1个葫芦果壳碎片以及1粒碳化向日葵果,其中有605粒种子为伯兰德氏藜。此时坚果类等采集植物仍占据了里弗顿人群食谱的主要部分,再加以栽培的种子植物予以食物补充,其中种子植物中伯兰德氏藜为主要来源,伴以少量的其他驯化或可能驯化的植物。
在古风晚期甚至伍德兰早期,可以说栽培作物在此时期的人群饮食中所占比例等于甚至还低于采集与渔猎的比例,如对肯塔基州东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两个岩厦中的印第安人粪便进行分析,发现坚果类植物的如山胡桃(Carya sections carya)壳或橡子壳所占比例很大,可以说它们不是作为栽培作物的补充而应是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以及古风晚期的典型遗址Povery Point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仍以山胡桃、榛子(Corylus cornuta)与橡子为主,同时此时出土的相关工具有进行植被清理与挖洞的斧头、种子研磨的石磨盘与石磨棒、以及用于储存的滑石容器和用于食物加工的火烧土。在古风晚期东部林地史前人群仍将季节性营地为根据地来进行生活,由房屋建筑来看,以里弗顿式相互联系又各自拥有较大独立自主权利的小型社群为主,河谷内的聚落不断增加,更多的占据台地或高地等拥有稳定又范围广阔资源域的地方;发展至Povery Point遗址时期,在仍以采集、狩猎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建造较大型的社群活动场所,甚至存有略微大规模、恢弘的土质设施与中心广场等,说明开始逐渐拥有了较稳定的生活地点。以上都表明植物的驯化过程与驯化植物的栽培都更倾向在一个较为稳定与资源较为丰富的环境下完成的,在食物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人们发现植物的可利用情况,再有选择的采集植物种子,投入到房屋建筑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点附近进行集中的栽培,种子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竞争式的生长,人们选择性的干预,逐渐进入到驯化的过程直至结束。endprint
从伍德兰早期到中期阶段,栽培作物在人群的饮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对一年性的野生种子与果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只是作为栽培作物的补充。伍德兰中期阶段,可以说已然形成多种栽培作物为主的粮食生产经济。在公元前1000左右,以采集坚果为主的食物来源逐渐向小型淀粉类种籽植物转移.如位于田纳西州,贯穿古风晚期至伍德兰中期的“Big BoneCave”遗址中出土8个古印第安人的干粉状粪便遗存,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当时人主要食用假苍耳、伯兰德氏藜、直立蓼(Polygo-num erectum)、向日葵与山胡桃,虽然山胡桃所占约有30%的比例,但是可以发现前四者比例总和大大超过了50%,这种多种栽培作物进行组合形成作物群的生业经济模式,表明对小型淀粉种子的利用大大加强。以北美南瓜、假苍耳、向日葵与伯兰德氏藜为主要的栽培作物,外加直立蓼、小大麦(Hordeum pusillum)与卡罗琳娜荫草共同作为主要食物的来源集合,形成了“crop complex”的粮食作物经济现象。此时期的霍普韦尔(Hopewell)遗址时期的人群食谱中,采集与渔猎虽然没有完全被替代,但是本地驯化种的栽培逐渐占据了最主要的部分。宏大又数量多的土丘建设也是该遗址的特色之一,相对于有专门的功能性,这些土丘的作用更倾向于强化群体凝聚力、增强各个地区的联系;同时不同等级的墓葬以及其中的随葬品表明霍普韦尔人群中已经出现分化与不平等,以上遗存的发现说明霍普韦尔遗址存在一个较早期遗址更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有更丰富也更稳定的食物保障,这并不仅靠采集渔猎就能完成的,而是更需要多样化的栽培作物以及其形成的较为庞大的粮食作物经济。
到公元200年,玉米在墨西哥高地本地经过驯化后传入北美东部,玉米传人之处并没有占据古人食谱的多大比例,而是在公元800后才大量增加而其他作物的种子不断减少,逐渐发展成单一的作物制度。在这600年左右玉米为何一直不得到重视还没有准确的结果,不过很可能是本地人群对非本地驯化作物的不信任。到Cahokia时期,玉米种植已然成为强大的农业经济方式,根据人骨骼中813C检测,玉米的消费与日俱增。玉米带给经济与人口大跨步式发展的原因现在也不清楚,但是玉米的优势是毫无疑问的:它受到其他生物觅食的影响较小,同时分明的单粒种子更利于收获与加工,并且它的食用方式都是多样的,比之前的本土驯化作物食用口感更好。同时玉米更容易储存,保存更久远,使得食用人群的健康程度普遍上升。
三、北美东部农业发展阶段与延伸问题
现在我们可以将以上北美东部农业的发展过程做一个总结与归纳:在古风晚期此地的人群主要对部分北美本土植物种子进行了挑选与驯化,使得种子形态逐渐产生了物理变化,此时期人们仍处于采集渔猎为主的季节性营地生活形态;从伍德兰早期中期的时候,此地人群开始选择逐渐固定的生活方式,在居住地附近进行较为密集的植物栽培,甚至形成了以南瓜、向日葵、假蒼耳等多种作物组合为主的粮食作物经济,而采集只是作为小部分的补充;从公元800年开始,玉米作为单一的粮食作物成为东部地区史前人类的主要食谱,而其强大的高产量、易储存的特点足以成为稳定的经济基础支撑此时的社会、文化高度发展。关于农业发展每一地区的阶段开始的时间不同,如北美东部向东以游牧为主的地区,玉米种植就发生的很晚。
对于各个阶段背后的人与社会结构的研究有许多重点问题。关于农业起源的动力机制问题,陈淳老师也曾经探讨过,他认为主要有三个解释模型,一为“外部压力模型”,农业起源因为气候、资源或是人口的变化导致人群与原先能够满足其生存的食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不得不采用作物种植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压力;二为“社会内部的动因模型”,一方面人群内部或是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活动,使得弱势的群体或是群体内部的边缘人群有食物资源压力,另一方面领袖对资源的控制使得主体人群不得不另辟蹊径去进行作物的种植满足自身生存或交换需求;三为“象征新与后过程模型”,物质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复杂与强化,同样社会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物质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农业起源的发展。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的伊利诺伊州东南部河谷的里弗顿遗址所出土的北美东部地区早期的作物群,结合本遗址聚落结构、公共墓地与垃圾坑等遗存来看,可以说“人们已经开始长期利用和占有部分河谷台地及附近的高地,但似乎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土地和资源的争夺与这一地区植物最初驯化和形成作物群有任何因果关系。”可以说在此处显示出的作物驯化过程应该是发生在一个环境较为稳定的、周边资源长期丰富的背景情况下,说明农业起源可能与资源压力之间没有关系。可能越是资源丰富,才能越进行植物栽培的尝试。同样,资源本身获得较少的弱势群体没有数量相当丰富的种子进行栽培试验(毕竟驯化的过程十分漫长),在栽培作物没有相当高的收获保障时,也很少可能进行这样复杂的尝试。当然,农业起源的方式更有可能属于多样性的,不同情况下人们做出的不同选择,同样推动了对植物的驯化程度。
关于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从史前人群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与适应方面进行探讨,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多称为“人类生态建设”。在伍德兰早期到伍德兰中期栽培作物发展的阶段,不排除东部地区的人们人为的扩大栽培范围、改变当地环境,如进行原先地区植被的破坏、改变自然的植被组合,进行人为的种子选取与集中种植,增强人类生存经济的稳定性。此方面的论点也对农业起源研究有巨大帮助。
小型种子的利用与定居的生活形式也有一定的相互促进。需要进行多种作物的种植与采集促进季节性营地的发展,同时半定居或定居生活更加依赖作物栽培,直至伍德兰晚期,出现了许多小型聚落组成的低等级的社会复杂化和带有政治色彩的组织。而玉米的栽培与种植应该与社会复杂化有相当的联系。如密西西比文化典型的Cahokia遗址,有巨大的土墩金字塔、辉煌的纪念性建筑、完善的仪式活动,这些与强大的、以玉米为主的单一作物制度作为经济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在公元800年后,这种经济基础作为重要因素促进了更具有文化性、社会性的复杂社会的出现。玉米的种植带来稳定的粮食来源,促进人口的增加,从而带来大量的劳动力。玉米的重要程度之高甚至被称为"food 0f the gods”。具有粮食保障的情况下玉米的储存与单个家庭劳动力的增加无疑推动了家户型社会的发展,更加提倡私有制,社会之间的区别不断扩大,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四、小结
近些年来世界上关于农业起源的问题着实探讨了不少,中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成果斐然。作为世界重要农业起源地之一的北美东部地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研究材料,同时给多项课题、设想与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实际验证。北美地区农业的研究既为中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材料与理论的结合提供了研究的新样本,同时也为农业起源研究进行世界化视野的扩展。材料丰富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条件,但对其的全面、有效的利用也是研究的必要方面;同时,对理论的不断思考、巩固、琢磨才能推进研究进步。材料、理论的相辅相成更会提高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的世界性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