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给语文课加点佐料
2017-11-10施分明
施分明
摘 要:课堂就像一场旅行,不仅在意目的地,更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让“智慧”去旅行!用智慧去碰撞智慧、用激情去点燃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教学充满乐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文化知识 补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63-01
当前,有些语文课堂教学一味地按本照搬,书本上写什么,教参、教案上写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充当了“二道贩子”(即将书本的知识贩给学生,学生再贩到试卷上)。一篇课文就字词、分段、中心思想、阅读、做练习就结束了,充满知识和生活味的语文被分割地支离破碎,这样的语文课枯燥乏味,好比一道菜少了油盐酱醋。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钱理群),把学生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更有品位、更有才华。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和知识领域,为学生的成长“固本厚根”。如果把学生固定在僵硬的模式下无疑会钳制学生的思维,封锁他们的语文知识获取链条,只能把他们局限于一条书本知识的“死胡同”里,而对于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等知识被关在学生心灵的大门外。教来教去没个新鲜,没个乐趣,偏离了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的轨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一天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也提到“认识中華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要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打破僵硬的教学常规,结合教学内容给我们的语文课添点“油”加点“醋”,让学生在接受文本基础知识外再领略一些知识海洋中的奇花异草,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 作者类
我们的课文大多选用的是名家名篇,哪个名人没有点光辉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轶事?适当增加作者的一些材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更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和韵味。如教学《背影》时,可介绍朱自清宁愿挨饿也不食美国面粉的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朱自清高贵人格的理解。《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在与朋友的聚会上“瞎凑”一首包含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的小诗。“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大作家的博学睿智。《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冬夜无从取暖,就走了几十里路,暖和全身,并幽默地称夜间之行为“暖足”,从中我们看出了他乐观进取的精神……
2 课文主要人物类
有些课文特别是写人记事或者是历史名篇节选,对其中一些主人公的其它事迹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可以讲授其和曹操经过曹娥墓时,对“黄绢幼妇,外孙齏臼”的理解,杨修早于曹操,既可以看出杨修确实是一个饱学之人,同时也是一个不注意场合,不顾及“领导”面子的人,暗示曹操对杨修的嫉妒是有根源的。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可以补充54岁的范进在考相公时巧遇“学识渊博”学道周进,看了三遍才赞叹“真乃千古至文也”,于是周进将范进录为第一名,从中可以使学生明白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摧
残……
3 文化常识类
一些课文中也不乏有些文化常识,这些好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积淀,教学时千万不能忽视。再如《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课文只解释为“家乡”,其实我们可以更详细得给学生讲解。《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当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讲解“申时”(《智取生辰纲》)时要适时顺带出古代的十二生肖与计时的方法。讲解“豆腐西施”(《故乡》)千万不要忘了“东施效颦”;讲解“正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还要顺便说说古代的“野史”……
4 相似情节或人物类
将与课文情节或主要人物相似的例子介绍给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或人物的理解。如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苏教版国标本)时,可以举刘德华成名背后的故事。刘德华生于一个贫穷之家,从小受过很多磨练。他原本歌唱的不怎么好,曾经向一大腕求学,被拒之门外。刘德华就刻苦学唱,将活泼的舞蹈和歌曲很好得结合在一起,终于一举成名。“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教学《绿色蝈蝈》在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程度时,也可以介绍张艺谋上学期间就痴迷摄影,卖了三次血终于攒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照相机,开始了他的梦之旅……
语文课堂的“添油加醋”还可以是其它学科知识,丰富的多媒体视界,生动鲜明的影视资料,语文教师的快捷形象的简笔画、圆润清亮的歌喉、婀娜多姿的舞蹈……总之,只要不偏离文本教学的主跑道,凡是和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都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添油加醋”旨在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减轻上课时的思维疲劳。但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偏离教学目的要求,上成了常识课、文化课、历史课等。更不是暂博学生一笑的俗气的笑话课。相信正确的、适度的“油”和“醋”,定能使语文课堂再现勃勃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这道大餐色、香、味俱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