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4年7月至12月11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7-11-10陈月华
陈月华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我院2014年7月至12月11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陈月华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目的施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12月118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的分别为:按年龄分布60岁及以上达42.38%,按给药途径分静脉注射达85.59%,按药品分类抗菌药物达31.62%;临床症状皮疹、瘙痒为43.22%。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占所有疾病中达第四位[1-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原因,如药物选择性低、有杂质、剂量过大、剂型影响、给药途径等;机体原因,种族差异、个体差异、性别、年龄,病理状况等;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是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多种药联用,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国家目前十分重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我院2014年7月~12月我院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118例,按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统计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7月1日~12月31日的不良反应报告118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上述病例按按年龄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年龄情况分布
从数据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到各个年龄段,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42.38%。见表1。
表1 药物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情况(n,%)
2.2 药物不良反应按给药途径分布
118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有6种,分别为静脉注射、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外用、硬膜外注射。其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最高,占总数的85.59%。见表2。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
本次监察的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到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水电解质调节药物、营养药、抗肿瘤药等各系统药物,其中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31.62%。见表3。
表2 药物不良反应按给药途径分布情况(n,%)
表3 药物不良反应按给药途径分布情况按药品分布情况(n,%)
2.4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皮肤临床症状发生率最高,占43.22%,其次循环系统20.33%,消化系统18.64%。见表4。
表4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情况(n,%)
3 讨 论
以上通过对我院2014年7月1日~12月31日的不良反应报告118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从患者年龄情况分布情况看,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42.38%,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脏代谢功能减弱,肾脏排泄功能降低等有关。从给药途径分布情况看,静脉滴注比例最高,占总数的85.59%。其原因主要与静脉给药存在滥用,药物质量问题及部分患者过敏等因素有关[3]。从药物构成比看,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31.62%。这与国内大多报道相似[4]。主要与抗菌药物使用广泛,品种较多,易产生过敏有关。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老人用药需根据老人身体的特点,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给药途径上,做好宣教,让患者明白很多情况口服药物就能达到效果,能口服药物控制症状的就不要静脉给药,减少静脉注射。严格限制抗菌药的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做到合理用药,同时继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向群众普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
总之,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坚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能给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掌握适应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对已知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好解释,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坚持用药达到疗效。
[1] 刘 红,陈孟云,张艳华.我院1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5):429-431.
[2] 马书田.我院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0):2862-2863.
[3] 王裕宏.2012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2):2097-2098.
[4] 谢 丽.1 7 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3):360-361.
R927
B
ISSN.2095-8242.2017.055.10805.02
本文编辑: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