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形象 找回失落的家园

2017-11-10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铁人精神家园大庆

重塑形象 找回失落的家园

历史的峰回路转中,总有一些东西贯穿岁月、一脉相承。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场旨在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重塑石油良好形象的大会战拉开帷幕……

在2015年领导干部会议上,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强调指出:“企业形象关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关乎事业成败。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尽快扭转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的被动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王宜林给全体参会代表提出4个问题:在当年石油会战时期面对那么艰苦的条件、那么恶劣的环境,为什么我们的领导威信那么高?为什么我们的干部带头作用那么突出?为什么我们的干部队伍战斗力特别强?为什么我们的干群关系那么和谐?

“4个为什么”振聋发聩,引发了许多深入思考。

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石油人唱响会战壮歌,向油气生产难题挑战,艰苦卓绝、勇于担当,为共和国立下“当惊世界殊”的卓越功勋,树起一座永恒的形象丰碑。回望光荣传统,汲取会战营养,像当年艰难拓荒那样,石油人在形象领域二次创业,打响了一场重塑形象的新会战。

两代石油人,在不同的时空里,唱响了“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的豪迈。

仲秋的大庆海塔。奋战在海拉尔和塔木察格的员工300多人齐聚一堂,聆听“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活动的第400场宣讲。宣讲员尚未开始,会场就唱起了《踏着铁人脚步走》的雄壮歌声;秋末的塔里木,1400名甲乙方员工走近征服塔克拉玛干纪念碑、塔中1井等12个会战纪念地,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大庆和塔里木,一东一西两个油田,用嘹亮的歌声,炽热的情怀,表达了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致敬!

由东到西、由南至北、由国内到海外,从戈壁油区到平原炼塔、从荒漠管道到市井油站,从浅海钻台到山路车队,百万石油人拿出当年围着篝火学“两论”的劲头,深刻反思、认真讨论,为重塑企业形象出谋划策,共同绘就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两年来,中国石油各单位通过动员会、部署会等形式广泛组织发动重塑良好形象大讨论活动,组织集中学习、宣讲辅导、座谈交流,举办各类主题论坛、大讲堂、小讲堂、微讲堂74506场,开展“学铁人、忆传统、树形象”主题教育,举办“老石油”讲故事、重走“创业路”、参观石油精神教育基地等石油传统教育6204场。按照党组部署,集团公司策划组织“弘扬石油精神,推进稳健发展”专题报告会,分批次到各企业巡回宣讲,行程超过1.5万千米,136个局处级单位干部员工听取了报告,各层面专题集中学习讨论5.8万场次,撰写心得体会4万多篇……

这是一次回归传统的“思想整风”。教育实践活动,补的是钙、强的是骨。“想发财别到石油企业”的告诫振聋发聩;特权意识式微了,“能源报国”的宗旨不断增强。这是一次直面现实的“问题清扫”。“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舞台上的奢华”……员工反映强烈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正风肃纪的铁扫帚下无所遁形。这是一次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从规范党内生活,到问责严格执纪,从亮短揭丑的民主生活会,到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守底线、讲原则开始成为新常态。这是一次规范权力的“制度构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觉悟不能代替制度,教育实践活动向实处使劲、往细处用力、从严处较真。制度“笼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没有含含糊糊、没有模棱两可、没有特殊例外。

大讨论以来,中国石油打开门、推开窗,从官方微博、微信相继上线,到关键时点、重要信息及时披露,主动沟通、及时融入,确保利益相关方知情权,讲好石油故事,赢得公众认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反馈,这一年从中国石油明显感受到一股清风、一派正气、一种力量。

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推出的2017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上榜前100强的石油公司只有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石油,其他石油公司均在百名以外。

而到了2017年,在这一排行榜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双双挺进前40强。

家园是人对生存空间的一种眷恋和依赖,是人固有的本性和天性。我们每个人每一次出发,都是从家园开始,最终又回到家园中。

家园有有形的,它由钢筋、水泥等材料构成;也有无形的,由理想、信念等构成。与有形的家园相比,精神家园甚至更重要。正是有了精神家园,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才能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层,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正是有了精神家园,共产党人才能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发展为拥有960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巨型航母”;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一棵“小树苗”,成长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参天大树”,才能从居无定所、衣衫褴褛的“泥腿子”,成长为开天辟地、亘古未有的新中国光明的“摆渡人”。

正是有了精神信仰,石油人才有了“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的豪迈!半个多世纪以来,石油人高举着精神火炬,顶着准噶尔风沙,冒着柴达木严寒,蹚过老君庙石油河,翻过川中重重大山,鏖战松辽平原……最终在“贫油国”预言中,建起了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支撑了中国经济高速运转。

作为拥有光荣文化传统的石油企业,在“重塑良好形象”中拥有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它既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创造者,又是传播者和传承者。它良好的文化基因仅仅需要激活或是唤醒,而不是创造。当我们凝心聚气重新审视哺乳过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传统文化时,发现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三老四严、无私奉献等,正是我们今天丢失的精神财富。

因而,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首先要向历史寻找智慧,从根脉汲取力量。体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精髓,触摸这些精神的烙印,让每一个石油人深深感到,这些精神所蕴含的一系列价值追求正是石油精神家园最鲜明的特质,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尽管,时光之船已经驶过20世纪,国内外石油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的石油精神散发出的魅力和光彩没有变,经过“重构良好的政治生态,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的激浊扬清,仍旧熠熠生辉,唤起百万石油人永远铭记、自觉传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百万石油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在新的征程上,要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猜你喜欢

铁人精神家园大庆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构筑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讲价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