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2017-11-10董瑶
董瑶
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董瑶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识别、分析出影响精益实施绩效的诸多因素并评估出实际工作中各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保持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和持续健康发展影响重大。因此,结合现有我国制造业精益实施情况及相关文献,得出影响精益生产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及环境管理水平等四大方面;随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生产绩效的实际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精益生产绩效受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精益化技术水平,最后是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管理水平。
制造业;精益生产方式;实施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结构方程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当前正面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共同呼声。作为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模式,精益生产方式因其可最大限度降低库存、识别并消除浪费、缩短开发与生产周期并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等优势,已逐渐被各国不同领域企业所广泛应用。因此,深入研究与应用精益对于改善我国制造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而深远。
自精益生产方式引入我国制造业以来,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精益生产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掌握不扎实、缺乏精益文化氛围、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精益生产经验等,均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模式时绩效偏低,持续改善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我国制造业不能准确地识别、分析出影响精益实施绩效的诸多因素,并无法评估实际工作中各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及相互作用关系。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在精益生产理论、影响因素及实施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在影响因素、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为本文探究精益实施绩效影响因素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B ayat等从公司规模、生产类型及组织结构等研究其对精益生产实施结果的影响成果;P azos等以美国及墨西哥制造业为例,研究了社会环境因素对精益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Dong等以精益细胞生成系统为背景,探究人为因素对其效率及质量的关联作用;魏鹏飞从人员、技术、环境及文化等方面总结了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刘晶晶基于文化层次探究了精益生产方式在我国制造业所推行的因素;李书全等运用系统动力学确定出精益建设实施中各关键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曹卫从人、机、环、料、法等分析了影响涂装精益生产的各个因素及相关内容;Yoshiki等基于准时制生产的认识,构建出了丰田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B ehrouzi等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衡量精益生产系统的性能;Karim等开发出一套考虑效率和效果属性的性能评价指标来进行精益实施连续评价;David等通过评估精益生产中的取货系统,证明了看板的数量和动作的物理能力对工厂运营能力影响较大;Lucato等通过调查巴西51个不同规模企业精益原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开发出一套适用性的绩效评价工具来衡量各自公司精益实施程度;张公一等运用S E RV Q U A L方法构建了我国服务业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评价体系;韩雪飞等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并成功实施应用;蒋丽华等结合精益物流特征,创立了一种基于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管理者进行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分析上述文献可知,目前,对于精益生产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为一些专家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实践和判断做出的定性的结论,即使有小部分量化的数据,也存在量化指标选取不够合理,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的问题,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另外,现有研究对影响要素多为表征性描述分析,鲜有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实际生产绩效的影响程度。
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我国制造业推行精益的实际情况,首先提出影响制造业精益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及环境管理水平等四大方面),并构建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力图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解释;随后,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河南省三市相关制造业的实际数据进行收集,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采用S P SS20.0软件中的信度分析方法和效度分析方法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最后,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具体假设和理论模型,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制造业精益实施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既拓展并深化了我国精益生产理论体系,也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地实施精益生产模式,提升企业绩效及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及方法。
二、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经济学角度,企业绩效是结果。但当有其他的因素对结果具有相对稳定的影响且影响程度较高时,那么当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变并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时,绩效结果也将变得更好。换言之,如需提升企业绩效和市场竞争力,就要对那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在精益生产理论基础上,从中提取出影响企业绩效的各个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假设,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
(一)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确定
潜变量的确定是建立假设模型的基础,具有不可直接测量或无法直接观察得到的特性,只能以间接的方式推论出来,通常被成为构念、层面或因素。而现代精益生产理论认为,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有六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即员工环境与参与、工作场地组织、质量、生产可运行性、物料移动、流畅生产。结合六大要素,可以将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外因潜变量:人员管理水平、精益技术应用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及环境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过程中,观测变量是潜变量的具体指标,其选取的全面合理与否将会对潜变量最终分析结果的好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依据以上论述及相关精益相关资料,针对上述四个潜变量分别选取了观测变量,具体如表1。
表1 影响因素中潜变量及观察变量分类
(二)潜变量关系假设及模型构建
1.研究假设
依据上文对精益生产理论分析以及制造业精益生产影响因素中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确定,本研究提出了潜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构建了制造业精益生产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其中,企业精益生产绩效(Y1)包括企业生产计划完成率(Y11)、材料消耗控制率(Y12)、成品合格率(Y13)及全员劳动生产率(Y14),具体有如下研究假设:
H1a:人员管理水平对精益生产绩效呈正向的显著影响;
H1b:精益化技术水平对精益生产绩效呈正向的显著影响;
H1c: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对精益生产绩效呈正向的显著影响;
H1d:环境管理水平对精益生产绩效呈正向的显著影响。
2.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构建的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模型
(三)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进行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方法来探究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问卷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具体为: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主要阐述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让被调查者了解调查方向;第二部分是统计被调查者基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位和在企业工作的时间等信息;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制造企业有关精益生产实施的现实情况描述的同意程度,主要包括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以及环境这四个潜变量,共15个问题项;第四部分主要是被调查者(管理层)在过去一年来,对企业绩效提升情况描述的认同程度。而本问卷采用里克特态度量表中的五级分值评分法(Likert)进行测量,在第三部分回答“非常不同意”得1分、“不同意”得2分、“一般”得3分、“同意”得4分、“非常同意”得5分;在第四部分回答“非常不认同”得1分、“不同意”得2分、“一般”得3分、“认同”得4分、“非常认同”得5分。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分别是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是,测量模型反映的是不可被直接观察的潜在变量与其对应的可测量变量间的关系,包括外因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与内因潜在变量的模型两块;结构模型反映的是各个不可被直接观察的潜在变量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1、公式2分别代表结构方程模型的外因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内因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X为外因潜在变量ζ的观察变量,∧x是观察变量X的因素负荷量,δ为观察变量的测量误差,相应的Y为内因潜在变量η的观察变量,∧y是观察变量Y的因素负荷量,ε为观察变量的测量误差;公式3代表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模型部分,B是内因潜在变量间的关系,τ是外因潜变量对内因潜变量的作用,ζ为模型中未能解释的部分。
(二)数值收集与样本描述
本文所需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各个地区典型的制造业,而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的制造业在全省范围来讲发展水平及精益管理模式普及性相对较高。因此,本问卷主要针对这3个城市中具有典型精益化生产模式的企业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2份,回收率为89.14%,其中有效问卷295份,问卷有效率是94.55%,有效样本数达到了统计学的规定,满足本研究的要求。问卷样本的基本特征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
其中,从职位上看,问卷中普通工人和高层管理人员所占比例都比较低,分别是25.4%和9%,而中层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为64.6%。这是因为问卷表格涉及内容偏宏观管理,而基层工人对精益实施程度关注不够,且高层管理人员因工作繁重而无法按时填写,所以中层管理人员占的比较较大。
表2 调查样本特征描述
(三)信度检验
信度(Re l ia b i l ity)是为了检验测量量表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可靠程度,常用的检验指标有三种:稳定性(跨时间的同质性)、等值性(跨形式的同质性)和内部一致性(跨项目的同质性),前两种检验指标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不容易实现。因此,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中的克朗巴哈α(C ron b ach'sα)系数来作为检验问卷一致性和可靠性的最佳指标。
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首先使用S P SS21.0对所测量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环境管理水平和精益生产绩效的量表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测量量表整体的C ron b ach’sα系数值为0.923,量表整体具有较好的信度;其中人员管理水平的C ron b ach'sα系数值为0.819,精益化技术水平的C ron b ach'sα系数值为0.842,精益文化建设程度量表C ron b ach'sα系数值为0.828,环境管理水平量表C ron b ach'sα系数值为0.883,精益生产绩效量表C ron b ach'sα系数值为0.759,可知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符合信度检验要求。
(四)效度分析
效度(Va l idity)反映了问卷测量变量与测量对象真实属性的接近程度,效度检验目的在于帮助调研人员明确检验变量的合理性,题项设置的准确性以及收集数据的客观性。效度指标越高,表示测量工作越合理准确,结果对客观事实的呈现能力就越强。
本研究中利用A M O S21.0软件,使用的是验证性因子分析法(C F A)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并选择几个绝对拟合指标和相对拟合指标来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判断一个模型和数据是否拟合良好通常需要综合绝对拟合指标和相对拟合指标,绝对拟合指标包括x2(x2/d f)、C FI、A G FI、N C P、E C V I、R M R、R M S E A等,相对拟合指标包括C FI、NFI、IFI、T L I和R FI等。本研究主要是从绝对拟合指标IFI、T L I和C FI等五个指标来判断模型拟合的好坏。其中,当1<x2/d f<3时,模型拟合较好;3<x2/d f<5表示整体模型还可以接受;A G FI、G FI、T L I、NFI和C FI越接近1,表明模型整体拟合越好,一般认为大于0.8表示拟合较好,大于0.9表示拟合很好,R M S E A和R M R越接近0,表明模型整体拟合越好,一般认为0<R M S E A<0.05表示模型拟合非常好,0.05<R M S E A<0.08表示模型拟合很好,0.08<R M S E A<0.1表示模型拟合可以接受。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整体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
从绝对拟合指标来看,x2/d f=2.736<3,G FI=0.878>0.8,A G FI=0.836>0.8,R M S E A=0.077<0.1,R M R=0.059;从相对拟合指标看,C FI=0.971>0.9,T L I=0.900,IFI=0.918>0.9,模型的各项指标都在所要求范围内,表明该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较好。
(五)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环境管理水平和精益生产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本研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A M O S对各个变量分别作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且由上文可知,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据此得到本文的模型路径系数图,如图4所示。
表4 各变量与精益生产绩效的回归分析
图2 路径系数图
由表4及图2可知:1.人员管理水平对精益生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β=0.04,p=0.000),H1a得到了验证,说明如企业在团队合作、员工参与改善、人员整体素质及人员持续发展方面对员工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那企业精益生产绩效也会随之提高;2.精益化技术水平对精益生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β=0.435,p=0.000),H1b得到了验证,说明企业如进一步提升精益生产绩效,需在设计环节、物流运输、生产现场及制度保障方面进行优化;3.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对精益生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β=0.057,p=0.000),H1c得到了验证,证明规范与价值观、持续改善意识、学习能力方面对精益生产绩效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4.环境管理水平对精益生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β=0.205,p=0.000),H1d得到了验证,说明其中决策层支持力度、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与供应商及顾客的关系四个方面对精益生产绩效提升有着直接影响作用;5.从路径系数上看,说明精益生产绩效受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精益化技术水平,最后是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管理水平。
根据上述结论,到了最终各假设的验证结果,具体见表5。
表5 假设检验结果
四、思考与建议
作为现代管理中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精益生产方式极大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提升绩效水平及增强行业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通过对精益生产理论等文献梳理后发现,现有成果较少关注影响精益实施绩效的诸多因素,并在评估实际工作中各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及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研究不足。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己有精益生产实施相关研究成果,运用S P SS20.0和A mos21.0软件确定了理论框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为对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的识别框架,提出了精益实施绩效影响因素中潜变量关系的研究假设,建立了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通过实证对该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建立模型揭示了我国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确定了精益实施绩效影响因素中的潜变量和观测变量,建立了生产绩效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目前影响我国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的主要因素有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及环境管理水平等四大方面,并对其进行细化,整理出了15个观测变量。
(二)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和检验,将所获得的数据和模型都放到软件中进行运算,进行模型拟合。根据最终模型的运行结果,验证了初始假设,得到了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是由人员管理水平、精益化技术水平、精益文化建设程度及环境管理水平等这四个潜变量影响的结论。根据最终的结果输出和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结论既拓展并深化了我国精益生产理论体系,也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地实施精益生产模式,提升企业绩效及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及方法。但因专业知识和学术经验所限,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我国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之学术界在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不多,所以,本文对影响因素的筛选与分析不够全面,仍需不断地补充与完善。
(二)在调查问卷设计中,量表数据的收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造成数据的偏差与扭曲,数据的获取范围与有效性筛查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 S H Bayat,M Dadashzadeh.The Impact of O 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Implementation OutcomesO f Lean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 icsResearch,2017,15(02).
[2] PazosP,Canto A,Powell A.The impact of social system factorson sustainability of lean manufacturing:The case of the USand Mexico[J].30th Annual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Management,ASEM,2009:224-230.
[3] Dong Y,Haraguchi H,Hao X.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of human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ductivity of cellular manufacturing[J].Iscm,2014,(08):1-7.
[4] 魏鹏飞.精益生产实施关键因素及评价体系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04):4-8.
[5] 刘晶晶.基于企业文化的影响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因素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3):58-59.
[6] 李书全,彭永芳,孙德辉,黄文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精益建设实施影响因素仿真[J].系统工程,2013,(11):99-107.
[7] 曹卫.浅析影响涂装精益制造的因素及建议[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5,12:28-30.
[8] Matsui 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just-in-time production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 ics,2007,108(1-2):153-164.
[9] Behrouzi F,W ong K Y.Lea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nufacturingsystems:A dynam icand innovative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Science,2011,3(1):388-395.
[10] Karim A,Arif Uz Zaman K.A methodology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ean strategies and 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J].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 Journal,2013,19(1):169-196.
[11] David D.Ciemnoczolow ski,YavuzA..Bozer.Performanceevaluation of small-batch container delivery systems used in lean manufacturing.Part 2:number of Kanban and workstation star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13,51(2):568-581.
[12] Lucato W C,Calarge FA,JuniorM L,et al.Performanceevaluation of lean manufacturing implementation in Brazi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14,63(5):529-549(21).
[13] 张公一,郗玉娟,刘娜.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服务业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79-84.
[14] 韩雪飞,朱玉杰.基于精益生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森林工程,2014,(03):172-176.
[15] 蒋丽华,张英华.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研究[J].财政研究,2011,(05):73-76.
F273
B
1008-4428(2017)10-05-04
董瑶,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生,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