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化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2017-11-09史琳李斌魏宝东张春红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6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史琳 李斌 魏宝东 张春红

摘要: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是以专业应用型硕士培养为目标而设立的,但各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大体相同,特色化差异很小,阻碍了学科的发展。从优化课程设置、选择合理课题、扩大实践平台及灵活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特色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食品行业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特色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6-0090-03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科技飞速发展,食品领域也是日新月异,趋向产业化、工业化,企业规模更是逐渐壮大。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生产、开发、质量安全控制、分析检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食品领域应用性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但是,我国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处于初级阶段,其培养模式及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完善,如没有规范的实践基地、缺乏专业学位指导老师、考核标准不完善等。只有针对现有的培养现状,积极探索特色化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校内外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规律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提出特色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1 优化课程设置

从2009年起我国教育部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属性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综合素养提高为核心。食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从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及应用、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功能性食品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1 构建模块式课程教学

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学制2 a,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但是很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选课、选修课及所需要的学分与学术型学生没有显著区别,各院校的培养内容大体相同,教学安排往往照搬学术型硕士的课程,特色化差异很小,没有针对性。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现,充分考虑本学科实际,结合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既要让专业硕士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作为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以职业需要为目标、特色化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特色化主干课、专业方向、职业素养和创新实践5个模块。学位课程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学位课包括公共课、特色化主干课;非学位课包括专业方向模块课和职业素养模块课,其中专业方向模块含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实习实践3种教学类型,体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

1.2 增设讲座报告培养环节

专业学位培养的手段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定期聘请食品领域科学家、专家、成功人士及技术开发人员或管理人员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充分利用学校“沈农大讲堂”的平台,先后邀请了大连工業大学朱蓓薇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Sam K.C.Chang教授、辽宁省食品监督执法总队刘銮飞高级工程师等人,开展了题为“我国食品工业和营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食品产业科技未来发展态势分析”“两种黑豆提取物对3种糖尿病相关消化酶抑制作用的比较”“强化政府与高校交流合作,服务食品安全新格局”等多场学术报告,不仅使研究生深入了解了本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也拓宽了眼界,为今后从事食品工程方面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 选择合理课题

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对于学位论文的质量和研究成果的水平至关重要。现在仍有许多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识不清甚至存在误区,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含金量低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放松要求、降低标准,沿袭或照搬指导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时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这同时也体现在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课题的选择上。必须改变这一现状。

2.1 强化研究生培养导师承担机制

导师是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硕士导师大都承担着一定科研任务,学校对其进行的考核也多以科研课题及成果、研究论文等为主。这使得专业硕士的课题方向偏重基础研究,培养特色不明显。加上学制较短,食品工程专业硕士通常只有1 a左右时间来完成毕业课题并撰写学术论文,研究往往不够深入。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学院从单纯的研究类论文过渡到基础研究类、调研报告类、产品研发类和包装设计类4种类型的选题。指导教师或指导团队严把开题这一关,对选题进行协商和讨论,严格审查,根据自身科研实际情况与企业实际需求,为研究生选择适合的课题,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为他们选择相适应的模块课程。同时要求选题应当具有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近的先进性、工作量和技术难度,科学可行,更强调其社会需要性,为食品企业培养高级食品人才或为质检部门培养检测人员。例如,为企业培养的研究生将主要从事产品销售、研发和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

2.2 全面落实双导师制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实施双导师制。不同于传统的培养方式,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双导师制提倡跨学科专业导师共同指导,双导师制的师资队伍除具有从事食品科学基础科研和技术研究的高校教师之外,也有在食品技术转化、生产、流通、安全、监管等各个领域从事具体实践工作的专家,更有“既有丰富的食品产业从业经历、又从事科研和教学,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的双师型教师。对此沈阳农业大学具有细致的考核标准,定期对校内外导师进行选拔和培训,合格者被聘为专业学位硕士导师。endprint

3 扩大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显著差别,也是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重要一环。专业学位硕士缺乏社会认同感及实际工作能力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研究生参加企业实践多是由于毕业要求,实践时间短,目的性不强,无法与研究课题有机结合,实习多流于形式。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依托于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辽宁省食品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基地,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充分保证专业硕士培养与服务企业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已经先后与1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包括沈阳康福食品有限公司、沈阳辉山乳业集团、沈阳新大地农业有限公司、沈阳耘垦食品有限公司、盘锦市盘山酒业有限公司、江苏依云贝尔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和教学基地共建协议。此举不仅加强了研究生实践技能,而且也促进了学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学科发展。

在专业硕士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实习实践考察能使研究生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食品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以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的项目、科研课题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硕士的优势,使研究生参与到这些任务中,在实践中完成学位论文,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且以各企业、科研院所与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共建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为基地,让研究生在这些基地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其实践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的目的。

4 灵活考核体系

在《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的类型可以是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者技术改造方案、工程管理等多种形式。由于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短,学术论文要求低,而实践环节又无法保障质量,因此呈现“宽进宽出”的状态,需要借鉴国外同类型研究生或国内其他学科的专业硕士培养经验,采用灵活的考核标准。毕业考核可以不再拘泥于论文形式,让研究生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调研报告或是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等技术改造成果。另外,现场考核可以采取论文答辩的形式汇报实践教学过程,也可以在培养基地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及熟练程度进行评分考核。

5 结语

总之,在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跨学科研究方法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造就一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高层次特色化食品工程专业硕士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国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之省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3(6):81-84.

[2] 张春红,郑煜炎,魏宝东,等.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264(6):88-90.

[3] 冯镇,陈志红,李晓东,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4):217-219.

[4] 于沛,郭琳.专业学位药学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12,28(6):6-8.

[5] 申辉,张清安,张晓莉.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371-372.

[6] 刘书成,李育林,吉宏武,等.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农业工程,2017,3(5):146-14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文献保护与修复职业资格认证模式调查与分析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体育学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