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样子”
2017-11-09雍也雍其鑫
雍也+雍其鑫
孔夫子到底长什么样子,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史上因对其崇敬有加,不断对其像貌“添砖加瓦”,直到变成人不像人,神不像神,如汉代有典籍说他腰长十围,简直成了恐龙;后来又因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将夫子拉下神坛,使其光辉不再,更因后来一系列 “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的文化自残行动将其打倒在地、并踏上一万只脚而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如《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中的丑陋愚顽形象。
其实孔夫子的样子在《论语》、《史记》等可信度较高的典籍中交代得很清楚:在外貌上,他头部有点像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身高九尺五寸(折合成现在超过1米90),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在仪表上,他穿戴整齐,注重搭配,颜色得体;在气质上,他是矛盾统一体,“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不怒自威,既庄重严肃又和蔼可亲;在风度上,他“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让人轻松愉快,如沐春风。加之其出身没落贵族,勉强算得上“高富帅”。
整天戴着老花镜,把竹简或者木犊等“课本”翻得噼里啪啦响,时不时抬起头来,拍打着教棍,对着不守课堂纪律的混小子说:“同学们,要注意课堂纪律!”;或者像唐僧念经一样,成天念着“珍惜青春,努力学习呀!未来克己复礼只有靠你们啦!”;或者整天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循规蹈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让人惴惴不安、敬而远之。这便是至今许多人心中的夫子形象。这完全是误解——夫子不是这样死板严肃枯燥乏味的人,而是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人!
他真诚坦率。夫子常与学生谈人生,谈理想,他甚至还谈过女人,也许还聊过爱情。其中一次和子路、冉有、公西华等同学一起畅谈人生理想境界时,曾点说他的理想人生是:
“春天将要转身离去,
我穿上刚做的新衣,
吆五喝六带一群小伙子,
扑通扑通跳到沂水里,
洗掉一身晦气,
没大没小尽情嬉戏。
爬上岸来跑到舞雩台上,
吹着凉风习习,
唱着‘今儿个百姓真呀真高兴,
手舞足蹈回到家里。”
这与夫子一贯倡导的家国理想南辕北辙,也与其他几个师兄弟安邦定国的志向大异其趣,但夫子却大为感叹地说:我就喜欢过这样潇洒自在的生活啊!
还有一次,他背着学生去见了当时美艳绝伦、艳名远播的南子,回去后,其大弟子子路脸上简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哼!平时一本正经告诫我们要过好金钱、美色、权利三关,而今天你自己看美女却跑得风快!伪君子!”孔老师怎么做的?他没有责骂学生“反了反了!敢给老师脸色了!”而是赶紧红着脸指天发誓说:“同学们哪!我敢保证,我若做了亏心事,天打雷劈、天打雷劈呀!”
他幽默风趣。他爱和学生开玩笑。一次在视察学生言偃工作时,看见学生学以致用,内心比吃了蜜糖还甜,但他故意咳嗽一声、背着双手、目无表情地说:管理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哪里用得着搞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呢!子夏语文学得好,课文理解得很到位,他大加表扬:子夏同学很不错哟!你现在可以和孔老师过招谈《诗经》了!他眼中的三好学生颜渊某一个问题回答得既得体又深得老师旨意和欢心,他一高兴竟然没大没小地拍着人家肩膀说:小子啊,你如果家庭条件再好一点,我都愿意到你家打工给你当管家(以和你天天在一起)!这句话简直就是“小颜啊,孔老师爱死你了”!
他酷爱文艺。他一生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精通六艺,热爱文学艺术,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是音乐超级发烧友。听到美妙无比的韶乐,整天耳朵都回荡着那优美的旋律,三个月内连吃肉都不觉得香(他老人家特别喜欢吃肉哦!)。他听到任何一曲 “中国好声音”,都要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路,诚心诚意请求人家:“你唱(弹)得真好!能不能再唱(弹)一遍,让我也学学?”直到自己也学会了为止。他熟读诗经三百首,不會作诗也会吟,经常出口成章,妙语联珠,如:“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事上也敬,其行己也恭,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他在“退休”回家后继续发挥余热,整理“国故”。在整理诗经的过程中,竟然将每首都整成配乐诗朗诵,把一件枯燥乏味的工作整理得有滋有味——这个可爱的老头儿啊!
甚至于夫子临死前的感叹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歌与诗:
泰山摧乎!
哲人萎乎!
梁柱颓乎!
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只讲团结和谐,不讲矛盾斗争;只当和事佬、和稀泥,不分青红皂白;只知“无可无不可”,不分是非曲直。这真是对孔子最大的误解。事实上,孔子不是一团和气的人,而是个很讲原则的人。他最讨厌“乡愿”(和事佬),毫不客气地斥之为“德之贼”,有事实为证:
他会严肃批评领导错误。如自己打工的老板卫灵公和其万人迷的第一夫人及宦官违反公序良俗,同坐一辆车招摇过市,他就此正颜厉色地批评说:我没有看见任何一个人喜欢美德像喜欢美色一样!他也曾当众批评对他很客气很尊重的领导鲁哀公失德失政,话还很重:你简直不知好歹,贵贱不分!
他会痛斥官场丑恶现象。他获悉季康子不守规矩,把国君的专用乐队悄悄抽调来以天子规格在自己的地盘上搞家庭演出,不由得勃然变色、拍案而起,“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就连他的得意门生冉有配合协助顶头上司季康子敛财他也同样无法容忍,公开宣布断绝师生关系并发动学生鸣鼓而攻之。
他会怒骂“问题学生”。宰予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打瞌睡,他竟然上纲上线,骂人家“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樊然问庄稼咋种,他竟然骂人家“小人”!你们一个上课打“梦觉”,另一个成天想学习初级农业技术,太不珍惜大好学习机会了!简直气死我了!今天老师若这样骂学生,即使不丢饭碗,也会被媒体和舆论的口水淹死,或许还会被孩子的父母打死呢!
他会诅咒不合人道的现象。如见有人用木偶殉葬,这在我们现在看来也无伤大雅的事情(前几年不是有人为死后的父亲葬“小姐”么),他咬牙切齿骂出一句震古烁今的狠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要知道,殉葬在中国两千多年后的明朝才寿终正寝,2500年前,他就对殉葬制度,包括用陶俑殉葬无法容忍,多么不容易啊。由此可见,这是个思想多么超前、人道主义情怀多么浓厚,原则是非多么分明的人啊!
后人有记载说孔夫子当鲁国司法部长时诛杀过有过激言论和造反倾向的高级干部少正卯,所以曾经有个罪名即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冷酷无情的刽子手。实际上,此说不仅与孔子反对杀伐主张仁政的思想严重不符,而且也被证明为子虚乌有。事实上,夫子是个内心非常柔软的人。
他的三好学生颜渊英年早逝,他哭得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老天爷,你这是要我的老命啊!你这是要我的老命啊!”悲伤得神情恍惚不能自已。他曾住过的小旅馆主人去世,他感同身受,悲痛地去吊丧抚慰其家属。马厩起火,他根本不问自己的“宝马”伤得如何,而是问饲养者伤着没有?他开班授徒 ,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其学生官宦子弟有之,贫寒之士有之,安分守己者有之,偷鸡摸狗者有之,甚至拦路打劫者亦有之,这些体现了夫子多么博爱仁慈的胸襟!多么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不正好印证了他“恭宽信敏惠”的气度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和“亲亲爱民”的人生理想么!
不仅如此,他对动物也有着十足的爱心,他的看家狗“去世”,他悲不自胜,反复交待门人好好“安葬”,特别要把狗头用草席包裹起来,以免头直接和泥土粘连;他打猎钓鱼时,坚持一个原则“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用鱼竿钓鱼而不用网打鱼,不射杀归巢休憩的鸟!
这些言行体现出老先生内心多么细腻柔和、仁慈厚道的一面!这些细微之处传递出多么芬芳的人性之美!这些点点滴滴折射出多么耀眼的圣哲之光!
孔子不是蝇营苟苟的人,而是以苍生社稷为念的人。
孔子一辈子孜孜以求当官,但他当官不是为了发财,不是为了谋利,不是为了权力,而是“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他也乐意富贵,甚至说如果取之有道,连奴仆干的事也愿意干,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有点小资情调,但一辈子时运不济,为理想颠沛流离、上下求索,“永远在路上”。这其中面临着数不清的风雨摧折、白眼漠视、冷嘲热讽,甚至被斥为丧家之犬。他生活的时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礼崩乐坏、大厦将倾;是虎狼横行,江湖险恶;是“肉食者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在被困蔡期间,他和他的弟子们走投无路、弹尽粮绝,甚至面临死亡追杀。但他不忘初心,始终致力克己复礼;不失信心,始终坚持仁者爱人;不丢赤心,始终坚持决不“避世”;不灭雄心,始终坚持“立德立功立言”之志!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他是多么贴切啊!
他是那个黑暗旷野里一簇熊熊燃烧的火,是那个阴冷时代一束温暖明亮的光,是那个混乱潮流中一艘艰难前行的船,是那个困惑世纪里一株顶天立地的希望之树。
从夫子上述“样子”可以知道,2500年前的孔子就启示我们:
“生活不应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从夫子上述“样子”我们不禁产生疑问:
孔子和儒家文化真是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和反人民的吗?那怎么千百年来人民对他的学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如饮甘泉、如闻梵音?
孔子和儒家文化真应该为中国在清末的百年落后挨打买单吗?那雄汉盛唐、富宋强明又怎么产生的呢?
孔子和儒家文化就只意味着保守与落后吗?那为什么能辐射东亚深受尊崇、遗响远至十八世纪的法兰西并为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青睐不已?
孔子和儒家文化真过时了吗?那为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体倡导未来人类要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孔子固然有诸多历史局限性,他的学说也并非有多么高妙深刻(哲学家黑格尔对他的著作不以为然,认为仅仅是道德箴言);他的贡献也并非都是正面的(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法先王向后看等);他的作用也并非一定能达到“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的历史地位也并非如其信徒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如俗话所说“离了张屠户,就吃混毛猪?”),但他仍然是值得尊重敬仰珍惜善待的,就凭他的这些“样子”:
他一路跋涉上下求索,在大地上树立了一个为国为民的伟大丰碑。
他摩挲抚平历史文化典籍,照亮了我们历史的黑夜辉映了我们文化的天空。
他疏浚文化源泉和溪流,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
他用亲手耕种、浇灌、修剪的“三书五经”(因《孟子》除外)为养料,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人格和精神。
他民胞物与、仁者爱人的情怀,提升了我们民族和人民的思想境界和安身立命的高度。
他已经化成了我们苍穹之上的星辰,让一路远行惶惑不安的民族找得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