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体会
2017-11-09苏艳
苏 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体会
苏 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慢性盆腔炎;穴位贴敷;灌肠
慢性盆腔炎(PID)是妇女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盆腔脏器炎性疾病[1],常导致宫外孕及不孕症的发生。该病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具有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复发率高等特点[1],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西医学采用抗生素治疗,但达不到治疗效果,长期使用反而易引发二重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多途径治疗该病成为临床研究的方向。笔者在西医基础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中未婚女性43例,已婚女性77例;平均年龄(34.96±9.6)岁;平均病程0.5~10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下腹坠胀感及腰背部酸痛等,并且在劳累及月经前后症状会明显加重;均存在白带色黄且明显增多;大部分患者的月经正常;少数患者伴有不孕、异位妊娠、体温略高、神经衰弱、精神不振及失眠等症状。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及相关护理。头孢替唑钠3 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替硝唑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周,并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穴位贴敷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进行相关护理。穴位贴敷方药:蒲公英20 g,败酱草20 g,桃仁12 g,红花12 g,甘草12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干姜12 g,白芥子6 g,细辛6 g。将药物研末,取适量药末用白酒调和成膏状,将中药敷于相应穴位,敷上敷贴,保留4~6 h。每次月经干净后2~3 d开始,隔日1次,7 d为1个疗程。贴敷部位:取任脉、足太阳经穴(三阴交、归来、神阙、中极、肾俞等)穴位。中药保留灌肠方药:蒲公英15 g,败酱草15 g,柴胡10 g,枳壳10 g,白芍15 g,苍术10 g,黄柏10 g,怀牛膝15 g,生薏苡仁24 g,炒杜仲15 g,续断15 g,炙甘草6 g。将以上中药(由本院制剂室提供)煎汤,浓缩至100 mL,晾至38~40℃,嘱患者排尽大小便,保留灌肠。灌肠后保留药液2 h以上,每晚睡前1次,7 d为1个疗程。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本病因病程迁延,经常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很难根治,使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的痛苦。患者常对治疗丧失信心,害怕久病不愈,使自己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易产生害怕、不安、焦虑、恐惧、抑郁、失落及缺乏信心等消极情绪。这种焦躁的心理状态会让患者胡乱投医,而不规范的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夫妻间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些患者甚至还自暴自弃,放弃治疗。这些消极的情绪还会使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内分泌紊乱,对卵泡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不孕不育。同时这种消极的情绪又会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我科对本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烦躁、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且促进了护理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对本病患者进行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促进了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将本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耐心地介绍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常规护理外,医护人员可采用谈心法免除其顾虑、开导法戒除其烦恼,释疑法解除其猜疑,鼓励法增强其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做好护理工作。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休息和饮食护理。由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体质较差,所以应注意生活上劳逸结合,不宜劳累过度,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急性发作期应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宜取半卧位,这样能使脓液在直肠子宫陷凹处积聚,从而限制炎症的范围。加强饮食营养,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从而增强抗病能力。禁食辛辣刺激性和油腻食物,特别是产褥期、经期和流产后需要更加谨慎,饮食需要有所节制。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患者多瘀、多虚,以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若患者出现小腹冷痛,则应食用红糖水、姜汤和龙眼肉等温热性食物。若患者出现五心烦热,可食用肉、蛋和血等食物进行滋补。若患者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应在治疗期间禁食刺激性与促进肠蠕动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保留时间。
3.不同给药方法的护理。①抗生素治疗的护理:对于抗生素治疗,不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在给药前都要严格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给药后应对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②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操作前将治疗的方法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将所需药物准备完善,告知患者排便及排尿后取侧卧位,将中药汤剂100 mL由肛门处缓慢灌入直肠内,保留2 h以上。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如出现腹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等明显不适症状,立即通知医师,并停止灌肠,遵医嘱做相应处理。
结果
1.观察指标[2]:子宫一侧有包块或输卵管条索状增厚、压痛者各5分;小腹疼痛、腰部酸痛坠胀者各3分;低热疲乏、经期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带下量多者各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以上累计分在15分以上者为重度,10~15分为中度,5~9分为轻度。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B超、妇科检查结果的变化。
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有关疗效标准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包括子宫及附件压痛、子宫活动度受限、附件增厚、炎性包块等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妇科检查炎症包块缩小,子宫、附件的粘连及压痛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结果
(1)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轻重分级比较:两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轻重分级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轻重分级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病”“癥瘕”“痛经”等范畴,多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或者在经期、产后胞宫空虚时,复受湿、热、寒之邪,邪毒内蕴,气血搏结,损及冲任,不通则痛而发病。西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与其他内脏感染不同,由于女性生殖器官处于腹腔最低处,炎症吸收慢,全身给药时,药液不易进入炎症组织,达不到药物的有效深度,故而疗效差。盆腔静脉较其他部位静脉壁薄,缺乏瓣膜,故通过肠道及腹壁局部给药吸收快、浓度高。本观察运用抗生素静脉给药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及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药穴位贴敷中的蒲公英、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桃仁、红花相须为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牡丹皮凉血消瘀,赤芍清热凉血祛瘀,二药同用可使凉血活血之力倍增,使血热得清而不妄行,血流顺畅而不留瘀[3]。穴位贴敷的给药方式,可使机体表层与深层组织均匀受热,走窜发散更强,可迅速穿透机体皮肤,刺激机体经络直达病灶部位,改善盆腔局部的微循环状态,促进炎症的吸收与消退。中药灌肠方中川芎、丹参相伍寒温互制,性趋于平,则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效力大增;乳香、没药气血并调,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因此,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达到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气血并调之功效,且其操作简单,适宜于临床推广。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陈华琴,李淑云.化瘀消癥汤治疗慢性盆腔炎238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2(4):20.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