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探微

2017-11-08彭泽立周艳丽

中文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常态纪检监察高校

彭泽立+周艳丽

摘 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近年来,高校在“利益亚文化”与“权力潜规则”的侵蚀下,极易发生“权力寻租”、任性用权等腐败现象。如何遏制高职院校腐败势头,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高校腐败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做好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 纪检监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003-9082(2017)09-0-01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放大,学校掌握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在“利益亚文化”与“权力潜规则”的侵蚀下,高校极易发生“权力寻租”、任性用权等腐败现象。在新常态下,如何遏制高校腐败势头,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切的焦点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課题。

一、当前高校腐败出现的新特点

1.从腐败的趋势来看,高校违纪违法案件近年呈上升趋势

据中纪委网站信息统计,2015年,至少有39名高校领导被立案调查。2016年1月至6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了26人高校领导干部的违纪事实:其中19人次被宣布接受调查,7人开除党籍或“双开”,引起了社会上的不小的震荡。

2.高校腐败从单一犯罪向群体犯罪发展

一是腐败分子彼此勾结,结成利益链条,形成上下级“扎堆腐败”、“夫妻搭档、师生同伙”等“集体腐败”现象。二是由“关键少数”向群体性发散。当前,高校腐败和不正之风的行为主体正逐渐从中、高层领导蔓延到一般干部与普通教师。近年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高校不正之风不再只是发生在领导干部层面的问题。

3.高校腐败由相对集中向复杂多变发展

其发生的领域从过去相对集中的基建、招生和采购三大“腐败病灶”开始向科研、教学、选人用人等领域扩展。今年来,高校办学行为不规范,选人用人、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始抬头;学风不正,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4.高校腐败类型以贪污受贿、渎职失职居多

发生在高校管钱、管物的部门和校办企业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滥发私分钱物等经济类腐败仍占多数,而发生在招生、考试、收费、评比等活动中的腐败行为以及在高校学术运作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腐败行为也不容小觑。

5.高校腐败由传统方式向更隐蔽智能的方式转变

在高校腐败行为中,表面上看似合法,如回扣、提成、好处费等;比较隐蔽的诸如咨询费、评审费、考察费等。高职院校腐败大多是利用岗位特点,小额、多次贪污受贿,或者利用制度漏洞长期作案。同时,除传统的赠送礼品、礼金外,现在还出现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形式的腐败,更为智能和隐蔽。

6.高校腐败易传染和炒作,危害深远

高校违法违纪乱象已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违规操作,校内腐败与校外腐败已形成了深度融合,甚至形成固化的利益链条。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传播,高校腐败不但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和质量,影响师生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严重制约学校改革和发展。

二、高校腐败的成因分析

过去人们无限向往的“象牙塔”,如今也沉渣泛起,腐败丛生。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观上,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责任的不对称,管理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高校行政化、领导权力过大且缺少有效监督等内在原因,还有违纪者放松世界观改造、心理失衡,经不起各种诱惑、党纪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高校本事存在腐败的可能与空间。客观上看,社会上拜金主义、物欲横流、西方腐朽思想与生活方式侵蚀与冲击等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做好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反腐形势,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制度建设与纪检监察方式方法的变革将成为新常态。因此,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转变旧思维,适应新常态,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标本兼治,服务到位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前置条件

毋庸置疑,监督、执纪、问责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能,也是治标的必然要求,但笔者认为做好教育服务,是整治腐败的治本之策。教育服务到位了,监督、执纪、问责就轻松多了;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了,工作的对立面就少了,学校发展的和谐局面也将日趋形成。为此,对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提醒与预防;对制度建设,要重在落实、注重实效;对宣传教育工作,要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层面立体化开展。

2.刚柔相济,制度至上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保障

当前,我省教育系统发生的一些腐败问题,大都源于腐败分子“三观”不正。但客观上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废、改、立不及时,制度的执行力不强等。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校务公开、“三重一大”制度、集体采购与招投标制度等等都比较完善。但由于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特点,故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监控上存在薄弱环节。因此,从高校内控监督建立健全完善的防范机制非常必要。

3.点面结合全覆盖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应有挑战

一谈到纪检监察工作,大家普遍认为只与党员干部有关,与普通师生员工无关。这是一种狭隘的理念,也是当前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薄弱环节。笔者以为,针对普通教师老师、学生,我们要着力抓好诚信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等主题活动,把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当前高校的纪检监察队伍明显存在少、老、散等特点,特别在业务工作上教育感化能力弱、办案能力不强,通常局限于被动地运用党纪条规处理人,对上级文件精神与要求应付式地传达到位即可。笔者以为在新常态下,我们要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常态,一是要配备强有力的队伍,不能再是边角余料,这是工作基础;二是要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培训,这是基本要求;三是要引导纪检干部主动分析问题、找准案发规律、乐于教育帮助、善于风险化解,这是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道刚;施宙;高永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谢平;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3期。

[3]陈璐;做好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3年10期。

[4]孙洪波;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J];世纪桥;2011年1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常态纪检监察高校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纪检监察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