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山地(外一篇)

2017-11-08阿格博基

大理文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包谷山地花椒

阿格博基

起初,因我父亲那一辈人兄弟姊妹多,分家时分得山地只有“碗大”的那么一块。

“手有粮,心不慌”。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粮食匮乏而饱受过饥肠辘辘的她,深知家里人口多而种地又少就无法生活。只有开辟一块像模像样的山地才能养家糊口,才能维持生命。

我们小时候,父亲全身心扑在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根本无法顾及家里的农活。母亲为了不拖累父亲,自然家里的一切农活无法推卸地压在了她的肩头。在开垦山地时,砍枝丫、挖树根,都是由她独自一人来完成。开挖山地时,经常遇到杂乱石头。她便忍受着双手的疼痛一锄锄地把石头刨出来,然后将石头一篮子一篮子地搬走。经过数月马不停蹄的艰辛劳动,一块山地是开垦出来了,可是母亲的手却磨出了血泡,留下了老茧。

种地是母亲的本行。她凭着双手把山地打整得有条有理,顺顺当当。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山地里总是她扛着锄头忙忙碌碌的身影。母亲心里始终盘算着如何减少耕种山地的成本,山地里再多的活计,她宁可自己多一些劳苦,也不愿请个帮工来耕种。

记得有一年,母亲艰辛地完成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盼着晒干后就可磨成面了,然而,晒在院子里的几袋麦子一夜间被可恶的小偷偷走了。母亲伤心地哭了,哭肿了眼睛。我和哥哥也哭了……经历了粮食被偷事件后,我更加明白了山地聚焦着母亲收获的夙愿。粮食始终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更加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山地留给母亲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记忆以及艰辛的步履,每年春耕和秋收时节,是母亲最辛苦的时候,然而每到秋季的日子,母亲的脸却犹如灿烂的天空。白天,母亲汗流浃背地去山地里一背一背地掰包谷,到了晚上,本已经累得腰酸背痛的她,还得在火塘边熬眼撕包谷叶,撕好的包谷编成长串长串的。挂在家里的楼楞上将包谷晾晒。收完包谷后的日子里,为了不耽误白天的耕种,母亲常常要劳作到深夜脱粒包谷。如此艰辛的劳作,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耕种庄稼的念头。

在我家生活非常艰难的时期,母亲在她亲自开垦的山地里用辛劳汗水,为我们家老小赢得了生活的希望。她把收获的粮食喜悦地驮到集市卖,卖了钱,买回家里的各种生活用品、以及我们兄弟三个的衣物、学习用品。她用粮食在家里喂胖猪、喂家禽。她和父亲一起,极力地培育我们兄弟三人成长,供我们读书……我们兄弟三人最终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走出了山乡,参加了工作。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了我们一家老小忙里忙外,披星戴月,历经千辛万苦,就没有享受过一天安逸舒适的生活。

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不再像小时候一样的拮据。而年近花甲的母亲与山地形影不离,依然守护着与她情有独钟的山地。她说荒田如借债,她绝不肯把山地荒了。我们始终心疼母亲,总是坚决劝说她,要她放弃山地,母亲总是幽默地回答:“农民农民以农为生!这就像你们工人干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有时她还理直气壮地反驳道:“山地得来的粮食,至少还可以在家里饲养上几只鸡,够我们逢年过节杀吃!……”每每听到她这样子倔强地回答,让我痛得揪心。我从内心深处明白,母亲一直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山地里坚守,拼命劳作,是为了给我们子女减轻负担。母亲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她以粮食的名义,在山地上耕种粮食。延续生命。她在山地里刻下了她这一生不可抹去的身影,给我们塑造的是勤劳朴实的雕塑。山地里有她一生一世的写照——辛苦勤劳、默默劳作、任劳任怨、忠于山地。

大山深处花椒别样红

我的故乡草场村,在上百年前我的彝族祖先就像钉一枚钉子一样就将草场村钉在了巍山县庙街镇东山深处的一个山坡上。或许是山、山坡的穷山恶水,让山里人的生产生活与贫困劳苦交织在了一起。小时候的我还曾一直自卑地认为,也许就是那耸立的一些几乎可以通往天的高高大山所惹的祸,才使山里的人苦不堪言,贫穷落后。

大山深处的贫困,我家也不例外为缺吃少穿而费力劳苦。父亲竭心尽力地在村寨教书,母亲在家拼命务农……即使再苦累再累的劳作也甩脱不了生活的窘迫。为此为了生活就连生长在房屋对面浑身穿了刺衣的花椒树的花椒,父母们都不会放过,片甲不留地将其采摘完,然后背到坝子卖了讨取生活物资……为此我母亲辛劳地采摘花椒的情景,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母亲采摘花椒一般要选在街子的头天,这样是为了能将新鲜的花椒趁着新鲜卖个好价钱。因花椒枝上长满了刺,所以采摘花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母亲常说,花椒可以卖钱而不好采。她摘花椒小心翼翼而又不能有一丝怠慢。手脚快了会有被刺戳伤手指的危险,而动作缓慢了一天下来采摘得的斤数就会非常少。而且手使的力气要适度,力气重了往往又会将已成熟的花椒碰落下来。即便母亲手脚利索加上适合的力度。也避免不了在采摘花椒时被刺戳穿手指的可能。母亲从太阳醒来采摘到太阳入睡,顶多也只能采摘得到十五六斤的花椒。每每望着鲜红耀眼的花椒装人篼箩,母亲的心里算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样会使她忘记了劳累,忘记了让花椒刺扎破后还在发痛发麻的手指。摘了花椒的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将花椒背到坝子里卖,然后换回少许的柴米油盐,来勉强维持一两天的生活……过去的彝寨。过去的我家,人们的生活写满了酸涩,写满了清苦。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在遍地稳步生根发芽。幸福甜美的日子也在四处奋力扩张。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同时。因故乡的花椒味道纯正,麻味十足,能夠让人打开胃口,也逐渐开始在山里山外走红,给山里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人。人们常将故乡的花椒炸成花椒油,花椒面。在煮羊肉、牛肉汤锅等众多美味佳肴时,常将它放人其中,汤鲜美,肉浓香,吃了令人回味无穷。还用来花椒制作麻辣菜、凉拌菜、面食、腌制各种腊肉、各种腌菜等等。只要故乡的花椒来到了坝子,总被一抢而空。故乡的花椒纷纷走进了城市的大小餐馆、早点店,倍受人们的青睐。

故乡虽然地处高寒山区,可是空气清新,水草丰美,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特别是近年来,山里人抢抓机遇,抓住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果业,在田间地头种植众多核桃树、梨树、花椒树。不到几年的时间,我的故乡,每到夏末初秋满岭满地便瓜果飘香。黄黄的梅子、金色的玉米,都挥写着故乡的浓郁色调。而那浑身长满刺的花椒树,也绝不羞羞答答,它们开始连片生长,闪亮登场正在渲染着紫红紫红。一树又一树的花椒,静静地红了,燃乱了天空。每一树的红散发着一树的热烈,每条枝桠上争先恐后的花椒,一串一串紧拥着,像落了满树的红星星。绿豆大小煞是好看,一骨朵一骨朵地红透了,发出诱人的姿态,像一串串的玛瑙珠。要是揪一个下来将它捻碎,一股异香闻着特别舒服……花椒沉甸甸地垂满了枝条,红彤彤地,浓浓的。香香的发着幽香,诱惑着人们将它采摘。这个季节是山里人最忙碌的季节。但也是山里人最赏心悦目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灿烂的笑脸。

又到秋天,故乡的花椒红了,那是故乡别样的风景,更是大山独有的风景,它们诠释着别样的美丽、别样的魅力——那是彝寨人生活红红火火的红!此时,我不但闻到了花椒的香味,也闻到了大山的颜色,大山的味道。而小时候一直误认为的,都是大山惹的祸的歪理邪念。从此也已经彻底在我心头烟消云散!我以大山为荣耀!以大山为依靠!

编辑手记:

杨汝骅的《永远的外婆》读起来很有纵深感,充满着沧桑和斑驳,外婆对生活命运的承受和抗争,不放弃不退后的形象与作者专注的情感表达结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巨大的心理能量,文字情感的蕴藉深厚营造了如黑白回忆录一样的影像感,却又处处流露着纯净明亮的精神内核,这是外婆留给“我”的永远的人生理念。乐祥涛的《在城市的屋檐下》用一支关怀的笔记录生活在城市边缘下被人忽视的个体小生命,文章没有刻意渲染出人们生活的拥挤与艰苦,以一颗敏感、热爱的心体会生命的温度和气味,手法干净、洗练,平静的语言风格后隐藏着作者从心底流露出的慈悲和深沉的思考。

《那年夏天我匍匐在地上的身影》写得真诚投入,作者的内心情感无遮蔽地向读者敞开,抵抗、衰微与痛感并存的情感投射由内向外逐层荡漾,那个匍匐在地上的身影托举着作者不屈的灵魂、对生活的感恩、对梦想的追逐。《母亲的山地(外一篇)》文中,山地的“灵性”来源于母亲一生对山地的坚守,用善良勤劳赢得生活的希望,并将这样的“灵性”一代代传承下来。后一篇以小小的花椒反映大山里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表达作者以大山为荣的喜悦之情:文章语言简单朴素、直抒胸臆,让所读之人和作者一起感受那火热的气息,一起走进红红火火的九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谷山地花椒
花椒铺就致富路
白连春的诗(七首)
晒包谷:有一种活着叫不需要太多念头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外婆的包谷粑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包谷粑粑
如何识别假花椒?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