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谒鸡足山

2017-11-08张礼

大理文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场寺庙和尚

张礼

我与好友,从宾川县城坐车到鸡足山的山脚下时,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骑马上山,也不坐索道缆车,而是直接用两条腿走。累了就找个店或干脆就住在山间的寺庙里。

鸡足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古称青岭山,又称九重山,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南亚最著名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得名于山形,西望苍山洱海,北瞰玉龙雪山,因山顶耸立于西北,尾在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酷似鸡足之五爪,故而得名。鸡足山以其雄、险、奇、幽、秀而著名,最高海拔天柱峰3248米,最低海拔沙址河1780米,相对高差1468米。鸡足山是我国闻名遐迩的佛教灵山,与峨眉、普陀、五台、九华并称佛教五大名山。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传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而云南宾川的鸡足山,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菩萨的道场。

鸡足山地处横断山脉边缘,被三条较大型的断裂带所切割,构成了鸡足山的危崖陡壁、山峦叠嶂、奇峰汇聚、百涧争鸣的地貌。顺着一级级的石阶、或一段段的土路,路两边可谓景致万千,峭壁和原始森林一览无余,满眼的苍翠,遮天闭日的古树老藤莽莽苍苍。小道上常见松鼠奔跑的影子,林中不时还听到野鸡的啼鸣,让人每每感到惊喜。

我们到闻名于耳的祝圣寺时,已是傍晚,天色已暗淡下来。此时看到祝圣寺正在修缮中,走到大门前,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和尚,拿着一把长长的扫帚。正在扫施工留下的一些尘土。我见老和尚慈眉善目,颇有好感,就双手合十地上前说话。还没等我开口,却见老和尚把扫帚靠在身旁,也是双手合十地说:“施主,还没用饭吧,到不到寺里吃些斋饭?”

祝圣寺,原来并不是寺,而是庵,始建于明朝初期,一度荒废。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始建祝圣寺的是一名号虚云的和尚。当年虚云和尚云游四方,来到鸡足山,发现自唐以来,鸡足山虽然已建35大寺,72小庵,但按照天罡地煞之数尚缺一寺。于是决心亲自建一宏伟寺庙凑足108之数。他四方化缘,足迹遍及东南亚。三年内终于募集到黄金一万多两,在九重岩下原钵盂庵旧址上,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在庵的基础上建筑了寺。并由光绪皇帝亲赐为“护国祝圣禅寺”。后又由慈喜太后亲赐鸡足山“敕护国祝圣寺光明如来玉石宝印”一方。祝圣寺的寺庙建在树木园林之中,它既是寺,又是园林。从此,祝圣寺便香火不断,香客云集。后来,僧众为纪念虚云和尚,将其塑像栩栩如生地雕塑于寺侧的亭子内。

进入祝圣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著名佛学大师赵朴初亲自提写的“祝圣禅寺”四个行书大字,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正面是祝圣寺大殿,寺名仍由赵朴初书写。殿门两边是赤身的哼、哈二将雕像,大殿内金碧辉煌的释迦牟尼金身慈眉善目。左右各手书一匾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殿墙四周,五百罗汉或坐或立,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构成一幅西方极乐世界极乐图。释迦牟尼佛像背侧供奉着文殊、普贤等菩萨,金身都熠熠生辉,神态安详。我们进殿时,没有逢上和尚做课,没有钟鼓磬钹之音与和尚们黄钟般的唱经声。不过,步入大殿,仍能让人产生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与意境。

进入寺庙里的饭厅,看见稀稀拉拉的还有几个和尚在用饭,我与好友交了十元的饭钱,掌勺的和尚给打了几个菜,一人一碗煮青菜,一个红烧茄子,一个豆腐鸡(豆腐做的鸡肉),饭自己弄,在一个大甑子里,想吃多少都行。这齋饭的味道还不错,尤其是那豆腐鸡,还真有点鸡肉的味儿,不知是如何弄的。

刚吃好饭,有个小和尚过来问,今晚是否在寺里睡觉。此刻我觉得心里有股暖暖的血液在流动,这不是雪中送炭嘛。小和尚又说,外人住每人需交五元的床费。这年头,五元还能算钱,我赶忙说:“睡睡睡!谢谢小师傅。”小和尚对我笑笑,摸着自己的小光头走了。

第二天一早从祝圣寺出来,不大一会,我们就到了无衣和尚修行并降伏巨蟒的空心树景点。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广西有个县官,敬仰鸡足山的虚云和尚,毅然去官并抛妻离子前往鸡足山拜师学佛。途经昆明时,听说虚云和尚在华亭寺讲经,连忙去寻找。谁知虚云已经讲完经到东南亚诸国云游去了。

在这棵老空心树前,我久久默立,感受着这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这棵迄今已有700多年树龄,高32米,有五六人合抱那么粗的高山栲(当地人叫大栗树),可见靠树根一段的空洞内,尚留烟熏火燎的痕迹。大栗树至今仍然绿意盎然,生命力旺盛。

鸡足山不但佛学渊源绵长,留下来的文人墨客传说故事也相当多。徐霞客、吴道子、徐悲鸿、杨升庵、李中溪、屈尔泰、董其昌等都曾游历过此山,并留下许多诗词墨宝。我觉得最为感人的,要数徐霞客“鸡足葬静闻”的传说了。

徐霞客在考察鸡足山期间,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华章。在登绝顶四观峰时,写下了《东日》《西海》《南云》《雪观》四绝。其《日出》诗云:“天门遥与海门通,夜半车轮透影红。不信下方独梦寐,反疑忘打五更钟。”

在观赏西边的苍洱时吟道:“万壑同观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沧山下界何须问,直已乘槎到斗牛。”在《南云》一诗中吟道:“白云本是山中物,南极祥光五色偏。蓦地兜罗成世界,一身却在玉毫巅。”观赏北方玉龙白雪时让他激动不已,以《雪观》为题吟道:“北辰咫尺玉龙眠,粉碎虚空雪万年。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共对藐姑仙。”我觉得徐霞客游历散文写得不错,而诗词也写得华丽而一气呵成,有景有物,不是庸俗之物。

据说鸡足山拥有四十座奇山,十三座险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个幽洞,百余处泉潭。游鸡足山不仅可以领略千岩竞秀、古木参天、百涧争鸣的自然情韵。有机会还可以感悟“十里松风香雾迷”和“天开佛国云为护”的灵光圣迹神韵。特别是登上海拔3248米的天柱峰放目纵览。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远远望去,但见山中奇峰汇聚,危岩千仞,可见旭日在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而位于鸡足山最高峰天柱峰山顶的楞严塔,是鸡足山的标志和象征。endprint

朝圣鸡足山的信众颇多,有的是去诵经治病,据说到鸡足山诵经后。有不少病人痊愈的事例:有的是去看鸡足山上的佛光,看佛间的圣境;有的去放生增福延寿,鸡足山腹地的原始森林里,仍然生活着无数放生的精灵。而更多的游人,可能如我一样。无所谓欲望无所求的人,到那里只是走走看看,寻求的是一种自身的快乐与愉悦。

云南鸡足山何时成为佛教名山已不可考,但按照“迦叶尊者守佛衣于此以待弥勒”的说法,那应该是从佛教的开山鼻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到来之时算起,也就是说应该有2500多年了。遥想当年,迦叶尊者不知是经历了多少千辛万苦,从遥远的印度到达云南宾川,又不知是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才登上这毒蛇猛兽出没的鸡足山,并在这里设立道场等待弥勒降生。在与鸡足山有关的古人中,我最敬佩的是虚云和尚与徐霞客,虽然我只能在历史资料中诵读他们,但仅仅只是读上一遍,就在我的生命中挥之不去了。一座山的灵气,不仅仅是源自于山本身,只有真正融入了淳厚的人文内涵,山才能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灵山,并让人认可。而山的灵气,更需要人们用心灵去感悟。,

快到天柱峰金顶寺时。行走的台阶变得陡了起来,就像上天梯一样,由于走的时间过长,此时真有点腰酸腿颤。好想停下来休息片刻。

上到金顶,方知金顶除了白塔的雄伟,寺庙同样的雄浑辉煌。金顶虽为鸡足山的最高峰,但上面平而且宽,还建有四座各自独立的大殿,其周围还建有许多有档次的宾馆设施。走在金顶寺四周的围栏边,感觉人会忽然间飘飘欲仙起来,举目四望。连上山的路也看不清了,只见白茫茫一片云海,缠绕在嶙峋峥嵘的山崖上,不一会只见云海奔涌而来,冲过围栏直上云霄。千山万壑的松涛声,伴随着云海而来,仿佛那云海中正发生着激烈的海底之战,如万马在嘶鸣,似千军在呐喊,气势颇为雄壮。

金顶寺,原名迦叶寺,是施加牟尼的第一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走进其间。到处都是熏香缭绕、祥云弥漫。处在这样的境界中,尽管不一定做到虚云和尚说的“稳坐金殿里。笑看云卷舒”,终究可以怀一颗恬淡平和的心,选择一些喜欢的东西来细细品读。殿内可以说是金碧辉煌,正中摆着的香案是金黄色的,香案后面是一座金黄色的千手观音。观音的面部表情很是庄重肃穆,最上面的四只手举于头的上端,其前面的两只手,一只拿着方天画戟,一只手拿着箭,靠后面的两只手将一个天字擎于头顶上。据说这千手观音的主体是用铜铸造的,外表穿的衣服用了五吨金粉。

看过殿的外观后,我踏上了上殿的铜梯。想进殿里看个究竟。殿门前坐着一个穿灰色衣服的僧人挡在门口,僧人约莫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脸长长的呈紫铜色,额头上、嘴角上的皱纹一缕缕的,眼神平静,我觉得此人似乎有过许多的沧桑,把一生的经历都写在脸上。

鸡足山是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明朝时期,鸡足山佛教文化达到了鼎盛期。据说那时山上有八座大寺庙,三十四座小寺庙,六十五座尼姑庵,僧人达数千人之多。后来,因战乱和其他原因,一些寺庙被损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逐步恢复修缮了九莲寺、佛塔寺、虚云禅寺、祝圣寺等20余座寺庙,而且还修建好了从莲花寺到金顶寺的七千余极石梯,以及从金钟寺到金顶寺的马道,修建了从弥勒寺到金顶寺长约800余米的缆车。

在鸡足山山门前不远处。立着这样一张广告牌:走遍中国名山,唯鸡足山最灵。台湾著名的道兴大法师在来大陆传经布道选择道场时,曾经考察过许多佛教名山,都认为不合适,最后选定鸡足山作为传布佛学的道场,并担纲佛塔寺住持方丈。

站在鸡足山的山巅。我又一次注视眼前这擎霄之峰,我突然感觉到心又一次狂跳不止。感觉自己的生命与山的脉搏一起跳跃,好像自己与天地融合在一起。此时我顿然领悟到什么是豁达,什么是超然。难怪徐霞客把此山巅称为“观日出最华丽的地方”。太陽渐渐滑下金顶寺,余辉像血一般笼罩着苍翠的鸡足山,令鸡足山显得更加倩丽。此时我记起了祝圣寺内这样一副楹联:“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此时我的心境,竞与这幅对联是如此的相似,走下鸡足山。我哪时又会回来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场寺庙和尚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三个和尚有水吃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小和尚的烦恼
二间高夹新解
凡心动了
“小林流”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