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的化解策略
2017-11-08万沛文
万沛文
现代社会,压力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流动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现代学校,压力像流动的水,荡向校园的每个角落。校长被视为学校之魂,往往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工作千头万绪,什么办学经费、教职工待遇、师资、生源、升学率,甚至办学自主权等事情,都傍在校长身上,以至压力缠绕,难以分身。如何分析压力、缓解压力是中小学校长办好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对社会变革压力的化解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神经中枢,其作用的发挥在治校办学中至关重要。然而,校长有很大难处,有很大工作压力,他们对上要承接来自各级领导部门、社会各界的压力,对下要承担起学校内部的压力。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负不完的责,往往压得校长透不过气来,经费、生源、升学率、师资、安全等等问题都是社会变革带来的效应,都会让校长困惑。
首先,校长对设置学校管理体系时结构要合理,职责权限要清晰,尽可能责任到人。学校管理必须倡导和建立公平、公正及民主化,尽可能发挥“众智”和“众力”,避免独裁、专制和武断的现象,激励团队精神,减少分歧和误解。
其次,校长必须经常做好上下和谐沟通的工作,经常作走动式管理,确保信息上下传递的渠道畅通无阻,消除上下间隔阂,保障工作顺利。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将压力化作动力。
二、对社会期望压力的化解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带来对学校新的期望。上级领导部门乃至全社会要为校长化解压力多办实事。体现为:一是从制度上思想上关心校长,体谅校长们处境的困难,为校长设身处地的着想,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校长担负着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重任,管理、教学、队伍一把抓,担子好重,不应再让与学校工作无关的社会事务压得他们喘不出气来,应采取措施办法,减轻校长负担,让校长专注于管理,集中精神治校办学。二是保证校长有职有权,设法提高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不要过多干预学校内部管理,在强化宏观管控的前提下放手让校长履行职责,自主办学。各级领导部门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帮助校长解决实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评比与会议,真正使校长从校外事务中解脱出来,明晰学校的归口管理。避免学校疲于应付不同部门指令的状况。三是要大力营造重视教育尊重学校的良好社会氛围,设法免除社会对学校的不良干扰。新闻媒体要理性正义地关注教育和学校,要确立扶持帮助教育的立场,在尊重事实的原则下,多报道教育的正面信息,莫放大或过多曝光教育的消极现象。同时校长自身要直面现实,无惧压力。工作目标要正确,目标要有层次性,尽可能量力而行。工作上要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努力创建办学品牌,用良好办学业绩营造良好社会效应。
三、对社会评价压力的化解
社会评价所带来的压力与过高的的期望值密切相关。对此,学校应持平常心,努力扎实工作,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力求做出办学业绩。只有优异的办学业绩才能换来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迎合社会的高期望,才能更好平息社会不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对教学工作压力的化解
一是学校促使教师全员熟悉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要形成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强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风气;二是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斷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让教师树立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校长树立全面服务教师的观念,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与平台,真正“以师为本”,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对教师工作量与工作压力适时合理地加以调适,充分调动和保护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对管理工作压力的化解
管理工作是校长工作的核心部分。校长“日理万机”,管理工作压力好大。化解的根本方法首先是加强自身修身工作,然后就是在治校办学中坚持“以师为本”,以完善的制度进行管理,力求事事跟人,人人做事,事事责任到人,人人做得好事。
加强自我管理,少点功利色彩,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校长必须坚持加强自我管理,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经常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促使自己逐步趋向自我完善,提升能力素养,在治校办学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要懂全局,抓大事。校长在统领学校全面工作时应该善于抓住工作本质,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环节,要紧守建立学校目标体系、制定学校管理规范、抓好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决策、挑选和用好人才;关心和改善教职工生活这些方面的岗位职责。
责任编辑 龙建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