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2017-11-08莫金梅
莫金梅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正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赋予了语文教师新的责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发展他们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71-01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特点是:课堂是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变成一群完全的接受者,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多给时间让学生去安排,多给机会让学生去把握,多给权利让学生去选择,多给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多给是非让学生去明辨,多给疑难让学生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多种策略可以选择使用。其中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热情,并成为课堂学习中目标展示的一种形式,它往往是课堂观察后自然产生的认识矛盾在学生大脑中的反映,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定向。
如:我在教《凡卡》一文时,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并设置问题启发思考:凡卡的现实生活如何?他对乡下爷爷是怎样说的?学生必须在自己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理解到:凡卡的现实生活是悲惨的,痛苦到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的程度。
这时,我以设计以下问题系列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凡卡说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他的生活是怎能样的?
(2)凡卡对生活还有没有指望?如果有,指望的是什么?
(3)凡卡指望的生活幸福吗?凡卡为什么指望过上那种生活?
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理解到:凡卡的现实生活是帮老爷看小孩,收拾鱼,因此经常挨打,没得吃,没得睡,连双鞋也没有。但凡卡对生活还是抱有指望的,指望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所以,他趁老板一家去做礼拜的机会,跪在台前给爷爷写信。不过,乡下的生活很艰难,守夜,砍圣诞树都是挨冻受冷的活儿,但比起莫斯科的生活,他觉得虽然孤独,乡下还算是穷人呆的地方。所以,在凡卡眼里,爷爷是那样乐观,乡下之夜是那样美好,砍圣诞树,即使要被冻僵,也变得那么美好。可见,凡卡的现实生活确实没有指望,太痛苦,太悲惨了。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生成过程的层次性及层次之间的联系性来加以组织,形成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情境系列,问题提出后,要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这样,就能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和构建新知的求知过程。
2.合作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西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美国明尼苏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的约翰戴维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以便于学生一起工作,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但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其形式活泼,气氛活跃,而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关系。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再拿《凡卡》来说,课文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送他写给爷爷的信,回來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却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书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凡卡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如果收到了,会接凡卡回去吗?分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答案层出不穷。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消除了对课文难点的恐惧感,有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延伸开去,以《凡卡投信以后》为题进行续写,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培养不受制约的思考习惯,从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满足。
3.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个性发展的一中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强调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身上,更为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教学方法提倡学生问题探究,通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探究,让学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未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促进其主体性学习,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根据有意识活动的同意的原则,强调发挥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