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2017-11-08马辉

中文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高校因素

马辉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的就业市场较为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本文从了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含义出发,详细的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期提出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竞争力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9-00-01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含义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指的是其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有着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具体来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其一,核心竞争力。即大学生在校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等。在就业的过程中,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与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成为了是否能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其二,基础竞争力。即大学生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所应具有的基础性素质和能力,基础竞争力为用人单位所重视。具体来看,基础竞争力包含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其三,环境竞争力。即是大学生主体之外的,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这些环境与因素成为了提升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敬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有着不同的影响。

1.个人因素

一般来说,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如何,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基本条件。从专业技能来说,具有高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水平、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求职能力来说,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能够及时、敏锐地捕捉到职位信息,善于把握时机,使得求职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2.学校因素

一般来说,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有效的对于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与专业技能。可以说,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3.社会因素

当前,在一些就业市场上,有着一些“任人唯亲”的现象,呈现出不良的就业市场秩序。而从就业政策角度来看,某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如说,一些大城市在吸纳大学生就业说,都不同程度受到户口指标、人事指标等因素的限制。可以说,当前的一些社会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1.大学生个人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众所周知,正确的就业观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高校大学生来说,对于就业这个问题,应该有着理性的态度,正确的看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首先,大学生应当分析就业形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开展就业活动。其次,大学生应当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再次,大学生应当正视自己,清楚明了的知道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需求状况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还要尽早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定初步的就业目标,并有目的的加强自身在相关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等锻炼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等,以提升自己能够完成某项基本工作与任务的实际能力,努力做到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

2.高校层面应当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系列的就业指导活动

一般来说,高校在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应当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取向,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其二,加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教育,开展系列的就业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有效的咨询与服务。

3.政府层面应当给予就业政策上的倾斜,不断建立健全公平的就业机制

政府层面对于大学生在相关就业政策上的倾斜,能够极大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来看,从政府角度来说,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努力为学生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还应当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使得用人单位的整个录用过程做到公开、公正与公平。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还应当转变职能,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政府还要引导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让大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志愿服务政策,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业情况较为严峻。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从政府、高校和个人角度,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来说,从大学生个人层面上来说,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高校层面上来看,应当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系列的就业指导活动;而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当给予一定的在就业政策上的倾斜,不断建立健全公平的就业机制。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定会有所提升,进而顺利走向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静,李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赵璐璐,董春秋.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1(04).

[3]覃思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高校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