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财务分析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7-11-08李继志梁梓淇

科教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财务分析教学改革

李继志 梁梓淇

摘 要 对分课堂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困境提出的一种教学新模式,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优点,通过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文章分析了对分课堂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其对教师的挑战并探讨了其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对分课堂 财务分析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54

Application of Bisection Clas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Financial Analysis

LI Jizhi[1][2], LIANG Ziqi[1]

([1] Business Schoo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2]Ori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Bisection class is a new teaching mode for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difficulties,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l advantages, through lectures, internalize and discuss three link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between students intera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section classroom, expounds its challenges to teachers, and probes int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analysis.

Keywords bisection class; financial analysi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节点和生长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1]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是大学课堂改革的必然追求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路径。[2]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本质内涵是教师不把知识结果或实验结果一股脑地抛给学生,而是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有效氛围中逐渐实现知识的自我丰富和自主构建。“对分课堂”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创新的一种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1 对分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1.1 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规律而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自主交互式学习。其创新关键点在于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实行“隔堂讨论”,给学生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对分课堂清晰地呈现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阶段,因此也被成为PAD课堂。实践表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大学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效果不好的弊端。[3]此外,对分课堂在考核方法上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过程的投入。[3]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和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

1.2 对分课堂的特征

对分课堂保留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精华,以知识传递的准确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为前提。在讲授环节,教师不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去“卖力表演”,而是回归到教育引导者的本位上进行提纲挈领的讲授,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框架和思路。在“隔堂讨论”环节,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调控者的角色。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的无效讨论和互相抨击的无谓争执,关注讨论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合理性,并结合课堂讲授要点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因此,对分课堂兼具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强调教师讲授在前,学生学习在后;突出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共同作用;重视学习投入和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

2 对分课堂对教师的挑战

2.1 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挑战

“对分课堂”需要留出相当比例的时间给学生讨论,老师只讲解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概念,着重讲授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入地把握课程内容,并简化和清晰化课程的框架和脉络,梳理出重难点。确定讲授内容后再修订课程教學大纲,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搜集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力求做到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又要让学生理解重难点。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明确讨论课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

2.2 对教师专业学养的挑战

网络时代,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日益多元化,对于专业前沿和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一些有创见性的观点。但是,这些认知往往是比较零散和感性的,需要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理性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积极投身科研前沿,深入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现实问题并提炼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养。endprint

2.3 对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挑战

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虽然从时间和空间来看是分开进行的,但实质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讲授是内化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和整体框架。内化吸收是讲授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在文献阅读、问题思考和小组协作中得到锻炼,形成对所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讨论是认知的升华,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和互相提问,深化了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新知。这一过程的高效完成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讲授和讨论时间,如何组织和展示教授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讨论,都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些工作对于兼顾教学、科研和社会化服务任务的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3 对分课堂在财务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3.1 简化和清晰化课程结构

首先,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按教学内容对章节进行归类。将财务分析课程分为五部分:财务分析理论与基础、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财务粉饰与舞弊分析。然后,明确以上五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并对知识点进行脉络梳理。最后,结合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安排5次讨论课程,每次时间45分钟左右。每个学期上课之前即把课程大纲、教学安排和课程周历上传到课程网站,让学生课前查阅,做到心中有数。

3.2 结合专业前沿和实务热点抛出讨论问题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要使学生自主地搜集资料,积极地进入内化吸收过程,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材料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准备问题和资料时就不能太随意,而是要注重其适用性、新颖性和代表性,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讲完财务分析理论与基础后,推荐学生阅读黄晓韡,黄世忠的论文《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修订热点问题综述》(会计研究,2016.1),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自行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思考现有财务报告的目标能否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新思考对我们分析财务报表有何影响?并要求同学们写好读书笔记,讨论后提交。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和鲜活事件的思考,将理论的抽象和实践的具象结合起来,轻松有效地学习了知识。

3.3 将学生分组并明确任务要求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能力和性别较为均衡地配置小组成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组织成员课后的学习交流,秘书1名,负责组员交流的文字整理工作。在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中明确规定读书笔记和“隔堂讨论”的要求:读书笔记是学生学习、消化课堂知识、课外阅读的概要,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层次清晰。鼓励各组写出1000字左右的分析、思考的心得和体会,提出1-2个供其他组同学思考的问题。“隔堂讨论”要求讨论及汇报内容简洁明晰,避免偏离主题和重点不突出。明晰讨论及汇报规则,要求每次小组讨论及汇报必须组员轮流,且汇报和答题由不同组员完成。讨论课结束,要求小组提交讨论报告,组员分工情况和内化阶段的讨论记录,争取让每个学生通过“干中学”得到实质锻炼。

3.4 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

为了有效辨别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要选择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准备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兴趣和个人的学习目标,决定内化阶段对课程的投入。课程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放性的问题能给予其更多的展示才能的空间。在对学生的内化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投入的差异。对于讨论和作业完成出色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肯定,保护其学习热情,发挥其示范效应。对于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其讨论的闪光点,激发其学习潜力。对于讨论不认真和作业马虎的学生则采取扣分和重做的措施,以端正其学习态度。课程考核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突出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课程成绩由课堂考勤(占10%)、课堂讨论(占25%)、课后作业(占25%)和期末考试(占40%)四部分组成。

3.5 深刻反思课程教学过程和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以此来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4]财务分析课程每完成一个“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循环,都要根据学生听课、作业和讨论的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一是反思教学目标。重点思考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学生通过本阶段学习有无达到预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二是反思课堂组织。主要反思课程导入是否承前启后,富有吸引力;知识框架是否完整且详略得当,基本概念是否讲解透彻,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否得到突破;讨论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三是反思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启发性,能否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师生之间有无形成良性互动。针对教学反思中问题,要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下一个教学循环中。

对分课堂遵循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学生而言,激发了学习兴趣,训练了科学思维,培养了学习能力,实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构建。对教师而言,实现了教师本位角色的回归,让教师能够将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农业高等院校MBA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G2015B057)研究期限:2015.6-2017.1

参考文献

[1] 钟瑞添.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8(7):37-39.

[2]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3]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 余清臣,徐蘋.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5-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财务分析教学改革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陕西煤业偿债能力分析报告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