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初探

2017-11-08邱太昌

科教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根源手稿

邱太昌

摘 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文献,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深入分析了异化劳动的表现、产生异化劳动的根源以及异化劳动造成的后果。本文从《手稿》文本内容出发,对《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进行探析。

关键词 《手稿》 异化劳动 表现 根源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68

On Marx's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in 1844”

Alienated Labor Theory

QIU Taichang

(Di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cang, Yunnan 677000)

Abstract "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 1844" is an important document for the study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alienation in this manuscript, Marx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causes of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and th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Starting from the textual content of the manuscrip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in the manuscript.

Keywords “Manuscripts”; alienated labor; performance; root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异化劳动的表现、产生异化劳动的根源以及异化劳动所造成的工人的非人化处境的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评判。

1 异化劳动的概念

简单说来,马克思所谈论的异化劳动概念指的是劳动者自身所生产的东西成为与他对立的异己的存在,反过来统治和奴役劳动者。劳动者通过劳动,将自身的力量客观化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就成为劳动者自身异己的存在物,成为不依赖于劳动者的力量,从而与劳动相对立。劳动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或物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①在《手稿》中,马克思还没有对异化、对象化、物化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它们是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交换使用的。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的力量,因此劳动本身是作为主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但是,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能力,具有对象化、物化的倾向。当劳动完成产品生产的时候,劳动产品具有了独立的性质,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对立的东西。

如果异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没有异化的社会可能存在吗?因为劳动本身就要求走出自身,形成劳动的结果。只要劳动还被规定为主体能力的对象化过程,只要作为主体的人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劳动可以改变外在的世界并这样做了,异化也就随之产生。如果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对象化和物化,那么马克思所谈论的异化劳动显然具有另外的特征。但是,此处马克思并没有对异化、对象化、物化和外化作出区分。

2 异化劳动的表现

2.1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不依赖于劳动者二存在的独立力量,成为与劳动者对立的异己的存在物,并反过来统治劳动者。以致于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由他所占有的产品就越来越少,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统治也就越强大。“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現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②“劳动的现实化”是指劳动实现为产品,而“劳动的非现实化”则是指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自身,以致劳动者不得不为了生存继续出卖自己的劳动。甚至,工人丧失了劳动的权利,工人必须通过竞争和努力工作才能在资本家那里获得继续劳动的机会。这样,劳动及其产品成为与工人相对立的对象。其结果是,工人生产得越多,就越受到产品的支配和控制,他自己也就越贫困。

工人在两个方面成为自己对象的奴隶,首先,工人必须得到工作。工人为了得到工作必须面对残酷的竞争和非人的劳动。其次,获得生存资料,即作为肉体的主体。工人只有成为工人,他才能够获得肉体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作为人的生存活动,它的应然状态是人能够决定自己怎样表现自己。马克思在别处说过这样的话——“异化劳动最直接地表现为工人(劳动)与劳动的结果(产品)之间的异化。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正在于它不考察劳动和产品的之间的关系,从而掩盖了劳动者与产品之间的异化。他说,“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③

2.2 劳动者同劳动的异化

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上,还表现在劳动者的生产行为上,也就是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的异化。这种异化表现在劳动从人内在需要的东西,变成外在于人的、压迫人的东西;劳动由劳动者自身的本质力量,便成为劳动者非本质的东西,甚至变为损害劳动者本质的东西。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表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肯定了自身的存在,而是损害了自身的存在。也就是说,劳动成为奴役工人的外在的东西,因为他自己的劳动是被迫的、受奴役的,他的活动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别人。工人之所以还愿意从事这样的劳动,只是因为肉体生存的驱迫。一旦没有了对工人的强制,工人就会逃避这种完全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忍受的劳动。“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④endprint

本来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进行劳动,但是由于劳动成了外在于人的东西,人在从事劳动的时候不会觉得劳动是他自由的活动,而只有在运用他的动物机能的时候,才觉得是自由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异化劳动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属性。

2.3 劳动者同类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类存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首先是因为人把他自己的类(人类)以及其他物的类(除人以外的自然界,或用海德格尔的术语——“非此在的存在者”)当作对象。其次是因为人把自己意识为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非单个人的存在,而是普遍的类的存在,惟其因为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因而他的存在才是自由的。

由于劳动异化,使得人同他自己的活动相异化,进而也就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他的本质成了维持他保存自身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⑤动物只是依照本能行事,没有自我意識,它和它自己的生命活动是同一的,它意识不到自己的活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活动,并且能够把自身的活动当作意识的对象。因此,人是类存在物。类存在物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有意识,其二是具有普遍性,这个普遍性表现为人把自然界当作生存资料,当作自身活动的对象和工具。正因为人的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人才是自由的。但是,由于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类本质的颠倒和异化,以至于人把自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生存的手段,人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为外在于人的、与人对立的力量。

2.4 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和劳动产品、劳动、类本质的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人的异化,因为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也就是劳动者与劳动的异化,继而是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的异化), 意味着劳动者的产品将落入一部分不劳动者的手中。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和不劳动者之间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在阶级社会尤其表现为阶级斗争。

这里我们须要看到,异化作为一种关系,它所依据的是“主客二分” 的逻辑结构。但是,能不能用这样的模式(主客二分)去解释人与人的关系呢?另外,异化的前提是否预设了一个未被异化的劳动的本真状态的存在?马克思对异化条件下工人的悲苦处境的同情所作的道德评价是对西方平等自然权利观念的追忆吗?

3 异化劳动的根源

劳动者之所以同他的产品发生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关系,是因为私有制的存在,说得更进一步是由于劳动分工的出现。如果说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劳动没有异化的状态,那是因为那时的人们尚没有私有观念的出现。也就是说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为了自己而占有东西,人与人之间还没有产生彼此的观念。只有当有一天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与“他者”的观念,这个时候自我意识和私有观念也就出现了,由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身份。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人越来越被束缚于劳动和劳动产品之中。

注释

① 马克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3.

② 马克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2.

③ 马克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4.

④ 马克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5.

⑤ 马克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根源手稿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