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儿童绘本的图像叙事分析

2017-11-08程如璋

科教导刊 2017年27期

程如璋

摘 要 本文以著名美国绘本作品《苏菲生气了》为例进行视觉语法的图像叙事分析,运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Kress & Van Leeuwen视觉图像语法阐述绘本图像如何叙事;以Nikolajeva & Scott 图文关系相关研究分析图文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旨在揭示绘本图像叙事的重要性,以加深对儿童绘本的图像解读,为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儿童绘本提供启示。

关键词 英语儿童绘本 图像叙事 《苏菲生气了》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70

Image Nar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Take “Sophie gets angry” as an example

CHENG Ruzhang

(Olympic College of Nanjing Spor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famous American picture books "Sophie gets angry" image narrative as an example of visual grammar analysis, using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Kress & Van Leeuwen visual image grammar described the picture book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the narrative text; how to construct meaning interaction with Nikolajeva & Scott graphic relations, the importance to reveal the picture book narrativ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mage of the children, to create a China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provide inspiration.

Keywords English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image narrative; “Sophie gets angry”

0 引言

本文將选取曾经获得凯迪克银奖的著名美国绘本作品《苏菲生气了》进行图像叙事分析,运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Kress & Van Leeuwen视觉图像语法阐述绘本图像如何叙事;以Nikolajeva & Scott 图文关系相关研究分析图文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旨在揭示绘本图像叙事的重要性,以加深对儿童绘本的图像解读,为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儿童绘本提供启示。

1理论背景

模态即符号形式,多种符号包括图像,文字,声音互相作用实现意义的集合体即多模态语篇(李战子,2003)。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了关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抽象语法系统,为多模态语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语言只是意义实现的一种有效模态,图像也是一种社会符号,Kress & Leeuwen以Halliday功能语法为基础,比照三大元功能,提出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大功能,为视觉图像分析建立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框架。

Kress的视觉图像语法,为多模态的图像模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却缺乏语言和图像模态共同作用的理论分析。学术界中对视觉和语言符号相互关系的研究众多,其中Nikolajeva&Scott对图文关系的分析较为详尽,分为四类即对称,加强,互补,对比与对立。

下文将以Kress的视觉图像语法和Nikolajeva&Scott图文关系分析为理论依据,探讨英文绘本图像叙事的三大功能(意义探析)以及图文关系。

2基于Kress视觉图像语法的意义探析

绘本《苏菲生气了》是一本关于小孩子发脾气的故事书,讲述了苏菲和姐姐因为争抢玩具生气地跑出家门,来到树林被大自然安抚最终又回到家庭怀抱的温馨故事。作品显著特点是每个页面字数都不多,作者却能够运用颜色自由切换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丰富的色彩变化,形象而夸张地体现菲菲的各种情绪——愤怒、妒忌、受挫、难受、平静。

2.1 再现意义

Kress认为图像的再现功能体现在图像本身向读者传达意义,即再现图像所表达的内容。图画书的再现功能主要表现在图画不仅可以描绘具体的人物、动植物、场景,也可以表达抽象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全书共有19张图画,其中故事的开始和结局都以家为场景分别出现在首末4张单开页面中,剩下的15张双开页集中描述了苏菲在森林大背景中的情绪转变过程,双开页画面的扩张强调了苏菲愤怒和冷静的抽象情感,推动故事高潮。苏菲作为故事主人公,单独出现在整个页面中包括1张单开页和12张双开页。身穿蓝色背带裤的菲菲与周围红色、紫色、暗红色、绿色的背景相比极其显著,体现主人公的主体地位。除了书中出现的人物以外,那棵白色的老树也是关键参与者,占据4张双开页图画,跨页的画面和白色展现了老树的包容、安抚和冷静。老树仿佛张开双臂将菲菲抱在怀里,菲菲感到了安慰,心头的火气被浇灭了。

2.2 互动意义

视觉语法的互动意义表示图像的设计者通过图像所体现的内容从而与图像观看者互动。距离、接触、视点和情态是实现互动意义的四个基本要素。四个要素共同作用,传达图像意义。本文将从接触和视点详述。从接触要素分析,索取类的图像人物一般直接面对观看者,好像向观看者索取什么情感,例如《苏菲生气了》的封面和正文中的第四幅图画(双开页第5、6页)基本采用同一幅画面,菲菲怒目圆睁,通过这种直视的眼神接触向观看者传达她的愤怒和委屈。阅读这幅画面的小读者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日常中那些无法发泄的怒火在想象的世界中被夸张地呈现出来。该绘本剩下的图画都属于和观看者无直接目光接触,即提供类图像,例如菲菲生气的起因,如何气消的过程,最后回到家和姐姐和好的结果。从视角分析,视角根据拍摄角度可分为水平(正面、侧面)和垂直视角(俯视、仰视、平视)。故事高潮——菲菲来到森林化解生气的图画有仰视也有俯视。当菲菲看到那棵白色老树时,采取仰视视角,显得老树在菲菲面前那么高大。当菲菲坐在老树上时,又采取俯视视角表现菲菲得到安慰之感,观看者越过菲菲可以看到整个海湾和建筑物,这时菲菲被海湾和老树以及这个广大的世界所包围,仿佛一双手臂把她抱住,得到了温暖。endprint

2.3 构图意义

实现构图意义的三种途径分别为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显著性是本书最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图像元素的大小尺寸和颜色。当菲菲看见并爬上大树时,菲菲的尺寸变小,大树几乎占据了整个双开页面中,成为关注的焦点,象征着菲菲的怒火在大树抚慰中平息下来。达成显著性另一个资源——颜色,《苏菲生气了》是利用颜色表达联想和象征的典范。从封面到内页,火红和亮紫色的背景生动地呈现了菲菲的愤怒;直到菲菲在森林中遇到那棵硕大的老树,整个画面颜色开始变化:白色的大树,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树叶和草丛,象征着菲菲舒缓的情绪。直到菲菲整理好情绪回到家,她身上的蓝色衣服,身旁蓝色的门框和门垫,身后绿色的树林,与家中温暖的红黄背景色对称。冷暖色调的比对代表了在她心情平复之后,回家后得到家人热情的拥抱和爱。

3基于N&S图文关系的意义探析

绘本结合图画和文字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构建一个复合的文本。Nikolajeva&Scott系统性地将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分为四类:对称,加强,互补,对比与对立。

在本研究的范例中,图文关系以图文互补为主。互补关系体现为图文互相补充各自缺少的信息,分为图像为文字拓展内容亦或文字体现图像无法表达的意义。本书属于前者,即图像传达了比文字更多的信息。例如尽管故事参与者苏菲,姐姐,妈妈,和玩具大猩猩以及场景介绍都有视觉对应物,但是家的背景图像里总是会有一只灰色的短尾猫,和菲菲如影隨形,文字中没有任何关于猫的表述,情节的发展却随着猫眼睛的开合加上尾巴摆动而变化,体现苏菲人物心情。再比如活动过程中的物质过程(动作行为)和心理过程(所感所想)一般靠文字表述,而本书的图画不仅将物质过程具象化,还加入了文字无法表达的元素,即通过丰富的色彩和颜色对比表达苏菲的心理过程,利用视觉冲击刺激小读者的感官。表达生气的心理小句例如 “She is a volcano, ready to explode.” “She wants to smash the world to smithereens.” 图像不仅有对应的描绘火山和粉粹的动作,还利用视觉元素——字体排列形式(explode),字体大小变化(smash)为绘本阅读者和朗读者提供信号,提醒朗读音调和语速,将阅读者代入苏菲生气的虚拟想象空间中。图像多于文字的叙事特点,究其原因,图像语言即图画设计创作需要符合低幼年龄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审美意识,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形成一种张力,营造艺术感染力,为单纯的文字叙事添加了无穷魅力。

4 小结

本文通过以上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剖析英语绘本的图像叙事特点和功能,阐释图文交叉互补如何传达意义,为英语绘本多元识读和理解提供了新途径。此外,研究表明画面的色彩,构图,版面设计使小读者们不仅从视觉审美角度获得快乐,丰富想象力,更能从隐藏于图画背后的思想内容中释放天性找到共鸣。图像是绘本传达意义的桥梁,是绘本的生命,(任玉萍,2015)因此绘本图像的各个要素设计只有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契合儿童的审美需求,才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本土儿童绘本,同时有助于国外优秀绘本的译介和出版。

参考文献

[1] Kress, G & Leeuwen, T.v. Reading Images[M].Bru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1996.

[2]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3] 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9.

[4] 任玉萍.试论美国儿童文学的图像叙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5] 周棋丰.多模态视域下的英语绘本图文关系分析及启示——以《小红帽》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5).

[6] 周俐.儿童绘本中的图、文、音——基于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及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分析[J].外国语文,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