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宣翻译人员的基本素质
2017-11-08叶立刚
摘要:外宣翻译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对外宣传效果的好坏,影响对外宣传目标受众对宣传对象的理解和认识。本文结合外宣翻译的一些特点和要求,结合译例分析,简述了外宣翻译人才的四大基本素质和两个"学习"要求。
关键词:外宣翻译;基本素质;基本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04-01
1.引言
随着中国参与世界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愈来愈收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对外宣传工作变得越來越重要。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认真、严肃地开展外宣翻译活动。外宣翻译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外国读者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尽可能真实地了解当代中国。外宣翻译质量的优劣决定对外宣传效果的好坏,影响对外宣传目标受众对宣传对象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拟通过讨论外宣翻译的一些基本特点,结合外宣资料英译过程中常出现的误译案例,着重归纳了外宣翻译人员应具备的四大基本素质。
2.外宣翻译的基本特征
外宣翻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翻译活动,既带有人类翻译活动的共性原则,又包含其特有的翻译标准与原则。翻译的本质就是将一种语言文化内部的、所有涉及人类文化知识的材料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达到文化信息传播和民族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从广义上讲,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比如,一些跨国公司的外文介绍,各个大学的外文版网页介绍等等。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其企事业的接受、公式语、信息资料与实用文体的翻译。(张健,2010《对外宣传与翻译研究》)
外宣翻译与其他形式的翻译类型比较起来,是一种交际型翻译,而非传统的文学翻译或者纯语义翻译,它的主要特征是:受众对象是外国人中的一般民众;译文传播的目的-需求特征明显;译文传播媒体和传播形式更有新闻味。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外宣翻译务必以简洁、清晰、易懂为策略,立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政治特点,向目的语文化中的一般受众对象以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语言形式简明扼要地提供原文信息。
3.外宣翻译人员应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
外宣翻译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展现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力,因而对译者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1 敏感的政治素养。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要求必须重视对外政治宣传工作,它关系到国内外政治局势的稳定情况。译者要利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来深入分析和理解政治外宣材料。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习近平的施政新理念,因为政治思想对从事的外宣翻译工作指明了方向。政治性文章常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基本政策,翻译时稍一疏忽,后果严重,因此吃透原文意思。例如,"人民民主专政"曾译为"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这样翻译的后果就是使西方普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独裁制国家。它实际上属于中国政治领域中一个特色词语,如果不考虑词语的政治历史背景进行直译,必然严重影响到对外宣传效果。
3.2 坚实的汉英语文修养。茅盾同志说:"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语文,是从事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在词汇、句式、表达手段和修辞手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对译者的两种语言的自由转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外宣翻译中,汉语基础好有助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英语功夫扎实有利于译文的准确表达。比如说,汉语中的"抓大放小",意为:政府要掌控并管理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同时放开对小型企业的控制(manage large enterprises while easing over small ones),决不可译成"grasp the big and release the small"。
3.3 广博的文化素养。外宣翻译的大部分内容是中国特有的,包括历史事件名词、地理名词、政治称谓和宣传口号、汉语俚语、传统中华节日等等。要把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准确地译成英语,而且使译文读者轻松愉快地接受译文,达到准确报道中国的作用,译者必须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例如,翻译"五四运动"这一历史名词,就要通过释义法来准确传递出该词的真正含义,译为:the May Fouth Movement of 1919 against foreign imperialism and domestic feudalism。
3.4 时刻保持"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意识。作为外宣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从事翻译工作的基本素质和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基本国情,还要做到真正了解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特点,必须要理解外国人对中国问题的理解能力。翻译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而在进行外宣翻译是,我们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特点。
译者应牢记:外宣翻译的阅读者是另外一个国度的一般民众,而非在海外的一般华人。黄友义(2004)提出要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例如,汉语中的惯用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直译为"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这对于中国人读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却会给译文读者带来阅读不适;如果译作"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则颇有灵活性。
4.结语
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宣传当代中国的国际形象。这就要求外宣翻译人员务必不断增强自身各种基本素质和翻译能力。只有这样,外宣翻译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在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的目的,让世界更加真实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2] 王银泉.以市场卫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
[3] 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 张健.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叶立刚(1974-),河南许昌人,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化与文学翻译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