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的“局域性”艺术探析

2017-11-08高晓黎

山西档案 2017年2期
关键词:榆林地区彩画池子

文 / 高晓黎

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的“局域性”艺术探析

文 / 高晓黎

榆林地区民间建筑彩画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因素,形成了不同于官式、苏式及其他地域的彩画风格。其彩画中的“局域性”绘画题材多样,绘制手法生动、灵活、朴拙,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同时也表现出该地区民间艺术鲜活的创造性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榆林;建筑装饰;“局域性”艺术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北部,分别与内蒙、甘肃、山西等地接壤。在历史上,陕北曾长期是农、牧文化对峙、相争之地;这里生态艰辛,土地荒凉而贫瘠;中原政府曾派遣精锐人马“戍边”,并调配其他地区人口来陕北“实边”,使得这里的文化具备了一种坚定创造性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尽管此地交通不便,但在文化发展上,却是开阔博取。据1987年新修《榆林县志·轻工业志》记载:“陕北榆林民间工匠画始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有河南人来榆做活所传。当时,明熹宗下旨全国建立文武圣庙,榆林地方官员派人到河南颖州聘请高手塑像画家五、六人,来榆为庙中塑像绘画,本籍人从中学得此艺。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本地人田丰、韩忠义等人也带徒传艺。”[1]37这是榆林民间绘画技艺于明、淸两代一再传承兴盛的重要技术保证。因此,榆林民间绘画既沿袭了传统的文化因素,又体现着自身朴拙、粗犷、灵活生动的艺术风貌。同沿海经济交通发达地区相比,风格迥异,显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局域性”绘画概说

地丰富了建筑装饰彩画,在其他类型的装饰工艺中也称“月光”或“开窗”等,它们自然地分隔了画面空间。其形制表现为,在连续的二方或四方装饰纹样上“空”出一定的面积,描绘丰富绚丽的画面。简洁规整的纹饰与精美雅致的画面,在同一建筑构件上合理且有节奏地排布,对比鲜明且展现着整体均衡的美,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彩画的文化内涵与视觉美感,增强了它的艺术价值。

绘于池子心、包袱心、斗拱眼等处的局域性绘画,其题材内容主要是:花卉、禽鸟、八仙或暗八仙、山水或图画式风景,有人物的叙事性场景,龙凤图案等。这类局域性绘画,相对于在建筑彩画中占主体地位的大面积规格化装饰图案,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艺术风格和绘制手法上,一方面承袭传统;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自然写生或想象创造。局域性绘画这一形式,为榆林画匠提供了宝贵的自由创作空间,展现出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民间绘画艺术魅力。因此,本文拟将此类独具自然写生表现意味的民间绘画艺术进行分类探讨:简约明快的图画式风格;洒脱奇妙的漫画式风格;自然写生中的会意风格。

“局域性”绘画,指的是画在建筑彩作某些构件的池子心、包袱心、斗拱眼等部位的彩画,也包括某些屋内山墙尖部的壁画。一般来说,建筑彩作的池子心纹样通常描绘在檩替的中间,池子框有着多样的形式,以菱形为主,兼有方形、多边形和其他形状。这些精美的“池子”、 “包袱”就像画中画一样,极大

二、“局域性”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简约明快的图画式风格

简约明快的图画式风格的局域画,其构图骨线明快、造型朴拙生动、色彩明朗靓丽,分别表现为以下几类典型样例:

1.榆林市绥德县观音庙正殿池子心彩画,绘制于20世纪80年代。画面描绘的是浅淡的灰蓝底色,两边是长有绿草的土坡,中间是一座灰色砖砌拱桥,左边是两间白描写意式房屋,右边是一丛绿叶,造型朴拙,色调淡雅,极具装饰意趣。

2.地点及绘制年代同上。画面描绘的是:以黄蓝晕染底色,左边是图画式松树,右边是以白描手法勾勒的蓝瓦白墙房屋,墙体开方格、圆形铜钱、圆形十字花形窗,松树下有白色石墩、石凳,色彩绚丽明快,造型稚拙简约,表现出儿童画般的天真意趣。

(二)洒脱奇妙的漫画式风格

局域画中具有洒脱奇妙的漫画式风格的作品,人物造型通常以漫画手法表现,生动朴拙,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民间艺术特色,分别表现为以下几类典型样例:

1.鱼河城隍庙正殿过厅枋的池子心彩画,绘制于20世纪80年代。内容为有善恶报应主题情节的人物故事图画。造型简洁朴拙,神态奇特传神,具有童稚般的意趣。

2.鱼河城隍庙正殿过厅斗拱眼彩画,绘制于20世纪80年代。画面描绘的是汉朱买臣“打柴读书”的故事。土黄色地面,蓝白色晕染的天空和远山,左侧松树前站着一个红衣担柴少年,手捧书卷,神情自若。画面雅致明快,体现出恬淡的世俗性。

3. 府谷孤山镇关帝庙八角亭池子心彩画(图3-1、3-2、3-3),绘制于21世纪初。均以淡黄色晕染背景,题材为二十四孝故事,具有生动的教化功能。图3-1中描绘了一个赤裸着上身坐在冰面的男子,手捧巨大的鲤鱼,造型稚拙夸张,为“王祥卧冰求鲤”;图3-2描绘了一对年迈的父母端坐于屋子中央,左侧是一个孩童手捧橘面向父母官,人物神态端庄平静,为“陆绩怀橘遗亲”,地面描绘的是透视不准的棕白相间格子,彰显出画面独特的形式感和装饰性;图3-3画面左侧是一个昂首阔步身背米袋的少年,右侧描绘了一对拄着拐杖的年迈父母,为“周仲由为亲负米”,人物神态生动传神,充满浓郁的民俗性。

图3-1-2-3 府谷孤山关帝庙局域画

(三)自然写生中的会意风格

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中局域画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表现为会意因素的局域画。其造型通常来源于自然中的花卉、禽鸟、蔬果,或传说故事人物等,形象生动朴拙,色彩靓丽明快,表现为极具装饰效果的平面图式化艺术语言,分别表现为以下几类典型样例:

1.榆林市榆阳区三岔湾赵庄旧宅大门内檐圆檩彩画,绘制于明代。深蓝色为底、白色晕染菊花、淡绿色枝叶,圆形花头上用淡色墨线勾勒细小花瓣,用笔精细缜密。蓝色、白色、淡绿色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高洁雅致、隽永清新的艺术风格。青绿色调也是当地建筑彩画中常用到的样式。一位日本学者曾说:“在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中,青色是与春天、东方、肝脏相对应的色彩。而绿色象征生命,且能使人安心悦目。罗马的博物馆学家布利尼斯曾有‘纯绿宝石不使人眼感到疲劳,而使人眼得到愉悦’的论述。事实上,青色和绿色在中国的色彩语言中并无明确区别,所谓的‘丹青一绝’、‘满山青叶’、‘青山常在’中的青色,也许指的是初夏一片绿色的景象。”[2]158据笔者考察所知,当地画匠有个共识,青代表蓝天和神灵。结合此地常年干旱的艰辛生态,设想在强光的照射下,那片青绿色调带给人们的“愉悦”和“生命”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地感知。

2.内蒙古乌审召庙偏殿坐斗枋池子心彩画,绘制于20世纪80年代。鱼肚白天空、淡蓝色晕染的远山、绿色草地为背景,画面中心偏左有一颗小树,树下描绘的鸡群图。鸡身为白色或浅灰色,且均为全侧面,面朝左侧。造型简洁朴拙,风格宁静朴素;内蒙古乌审召庙偏殿坐斗枋池子心彩画,绘制年代同上。背景基本同上,画面左侧是一颗小树,中间是两只白色的狗,均为全侧面,左边的在行走,右边的是静止的站立状。造型简洁生动。以上两件局域画,色调清新明快,表现出恬淡致远的开阔意境(据笔者实地调研所知,在乌审召庙做画匠活的匠工多为榆林人,故选取以上两幅样例来说明榆林民间建筑装饰彩画的艺术特色)。

3.神木高家堡兴武山偏殿雀替上浮雕加彩绘彩的“狮子滚绣球”,作于20世纪80年代。墨黑底色,狮身及绣球通体土红色渲染,白色勾勒结构线,外框边缘线为蓝色。绣球位于画面左下角,狮子扑向绣球的体态颇为生动夸张,具有“儿童画”的意趣。这营造出朴拙豪放,简约洒脱的艺术效果。

图4-1-2 靖边县天云寨真武祖师庙建筑彩画

4.靖边县天云寨真武祖师庙正殿过厅斗拱眼彩画(图4-1-2),绘制于20世纪80年代。这组彩画以奇特简约、写意式的笔法描绘了八仙的形象。均以白色平涂为底,墨线勾勒八仙脚下的如意云层。其中何仙姑身着彩衣,造型稚拙奇特,汉钟离手执黄色芭蕉扇;张果老倒骑的毛驴在这里也省去了,好似隐藏在如意云层里。此组八仙人物彩画色彩清淡雅致,笔法简洁洒脱,主要用白描加写意式的勾勒手法,除何仙姑身着彩衣,其它几乎均只以墨线勾勒,须发用黑色渲染,人物的衣领、袖口及手执物均为响亮的柠黄色,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神采描绘得栩栩如生。此属写意式彩绘手法。探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要义: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中的“局域性”绘画艺术源自对传统的沿袭,它在相对闭塞的地域文化背景中,独自传承并发展成为一种生活与艺术的联结,附着在其建筑构件载体上,对之进行风格迥异的内外装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造型灵活多变,色调丰富绚丽,布局构图不拘一格,笔法更是鲜活生动,创造了可贵的地域性民间艺术风格。在继承吸收传统彩画的同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表现出的艺术形式,折射着其背后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及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故在我国民间建筑装饰彩画领域内,呈现为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彩画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贵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基础。”[3]因此,有效传承保护此项文化遗产极为重要。

三、“局域性”绘画的艺术价值

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中的“局域性”绘画艺术,虽然在整个彩画中只占据很有限的幅面,一般只描绘在池子心、包袱心、斗拱眼、雀替等位置,但它的题材和技艺水平却很重要,一方面它可以起到帮助示意整个彩作的中心思想的作用,比如,娘娘殿的局域画中通常描绘的是如意云纹和连生贵子等题材;药王殿则描绘的是葫芦和八卦等图案。 另一方面,还可以向观者彰显,此地画匠独特的人文历史知识和绘画技艺风格,如图3-1、3-2、3-3,府谷孤山镇关帝庙八角亭局域画,分别描绘的是“王祥卧冰求鲤”、“陆绩怀橘遗亲”和“周仲由为亲负米”,表现了此地画匠一定的人文历史知识和精巧的绘画技艺风格。另外,亦可使民众在观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伦理教化。

笔者通过实地田野考察获取的第一手鲜活实际样例和调查访问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中的“局域性”绘画艺术进行了

四、结语

通过对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中“局域性”绘画艺术实体的考察研究,我们能够感知到其独特的地域性艺术风貌、艺术样式及其所体现的地理人文因素和民俗文化内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榆林的历史人文社会生活,凸显了中华民族无限丰富的创造性。深入考察记录、整理研究榆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彩画中“局域性”绘画艺术,对充实我国民间艺术资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是一项实际的贡献。

[1]榆林县志编撰委员会.榆林县志·轻工业志[M].榆林:榆林县装潢公司印,1987.

[2][日]城一夫.色彩史话[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3]周林兴,苏君华.文化延续之命脉——公共档案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全新审视[J].山西档案,2006,(3):9-11.

TU-851

A

1005-9652(2017)02-0183-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陕北民间装饰绘画中“凤鸟”图像源流及其象征意义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YJC760030;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激励性资助项目B《陕北窑居生态下的装饰绘画艺术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10833160651。

高晓黎(1978-),女,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榆林地区彩画池子
榆林地区学堂乐歌作品拾零
只要你踏上充满花香的路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保护林业资源 发展榆林经济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榆林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问题分析和与防治措施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榆林地区老年人体育建设的现状与生活方式原则
枫叶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