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肺恶性与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7-11-08童月钗凌志宇
童月钗,凌志宇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肺恶性与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童月钗,凌志宇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肺恶性与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炎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各100例,均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和磁共振STIR-EPI序列扫描。观察良恶性肺结节的表征特点;记录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增强值、磁共振STIR-EPI序列扫描的信号强度评分、ADC、SNR;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结果CT扫描中,良性肺结节的CT增强值小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STIR-EPI序列中,良性肺结节的信号强度评分、SNR小于恶性肺结节,ADC大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STIR-EPI序列能显著提高肺恶性与炎性结节诊断准确率。
CT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STIR-EPI序列;肺恶性结节;肺炎性结节
磁共振快速反转恢复-平面回波成像 (STIREPI)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方法,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患者检测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导致的检测误差[1]。但临床观察显示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良性肺结节方面效果欠佳,诊断有一定局限性[2]。因此,探讨科学有效的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利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磁共振STIR-EPI序列未能确诊的肺结节,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炎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各100例,均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和磁共振STIR-EPI序列扫描。炎性肺结节组炎症结节53例,结核结节47例;恶性肺结节组中,鳞状细胞癌44例、腺癌34例、小细胞癌22例。所有患者均经多项活检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确诊,接受检查前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s)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病程(月)炎性肺结节组 1 0 0 5 8/4 2 5 6.6 8±1 0.8 1 1 4.3 2±3.4 3恶性肺结节组 1 0 0 6 2/3 8 5 7.2 7±9.9 5 1 4.8 7±4.1 2
1.2 方法 (1)磁共振STIR-EPI序列:使用GE HD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场为33mT/m、梯度切换率为 120mT/(m·s)。行常规 T1WI及 T2WI扫描,T1WI参数分别为 TR/TE:800/9ms,T2WI参数为 TR/TE:6667/90ms。 行 STIR-EPI脉冲序列扫描,TR 5200ms,TI 180ms,TE Minimum,NEX8,层厚 7mm,间距 1mm,矩阵大小:96mm×128mm,扩散方向:S/I,FOV 40cm,敏感系数 b:0、600s/ram。 图像处理采用AW4.2工作站及Functool软件,获取DWI图以及ADC图。常规扫描图像,选取3个面积较大、信号较均匀的病变实性部位。恶性病变以3分信号强度评分为阈值。(2)动态CT增强扫描:平扫未能确诊的病变位置,选定病变中心层面作为动态扫描层面。静脉团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度为4mL/s。延迟15秒,120秒时扫描完毕。采用密度测定所获得的同一层面图像,以纵膈窗上结节60%~70%圆形面积测定同一层面上同一区域内CT平均值。炎性肺结节的诊断标准为CT增强值<20HU,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标准为CT增强值≥20HU。(3)联合诊断:对于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显示信号强度与胸髓信号强度十分接近,分值为2~3分的结节,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对于CT增强值远小于20HU的结节,联合诊断判断为炎性;对于CT增强值远大于20HU的结节,联合诊断判断为恶性;对于CT增强值在20HU左右的结节,则由本院三名高年资医师阅片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后确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良、恶性肺结节的表征特点;测定兴趣区的信号强度评分、ADC值及SNR值,信号强度评分参考Satoh 5分制法。以几乎无信号为1分、信号强度低于胸髓为2分、信号强度与胸髓信号强度相当为3分、信号强度稍高于胸髓为4分;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胸髓为5分;测定动态CT增强值。所有指标均检测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常规指标 CT扫描中,良性肺结节的CT增强值小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 STIR-EPI序列中,良性肺结节的信号强度评分、SNR小于恶性肺结节,ADC大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的常规指标比较(±s)
表2 两种检测方法的常规指标比较(±s)
磁共振S T I R-E P I序列信号强度评分 A D C(×1 0 m m-3/s) S N R良性肺结节组 1 0 0 1 5.2 1±6.3 3 2.1 3±0.5 7 1.8 7±0.4 7 1 7 5.4 3±4 3.5 6恶性肺结节组 1 0 0 8 3.7 5±9.4 3 3.8 7±0.6 5 1.3 4±0.3 1 2 9 5.2 6±5 2.7 8组别 n C T增强值(H U)
2.2 联合诊断与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的应用比较 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两种诊断与病理结果的对照详见表4。
表3 联合诊断和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的价值比较(%)
表4 联合诊断与单独STIR-EPI序列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的肺结节中,有60%经病理检测确诊为良性[3]。这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使患者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和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比较良恶性肺结节的表征特点,恶性肺结节多表现为钙化、毛刺、分叶、棘突征、边界模糊、磨玻璃密度、胸膜牵拉、血管集束征等,主要由于恶性结节生长速度过快导致,也是临床检测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重要指标[4]。进一步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STIR-EPI序列和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显示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有效性均高于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分析其原因与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机制有关。磁共振STIR-EPI序列成像原理是通过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弥散梯度场探测结节细胞间隙水分子扩散运动[5]。研究显示,由于恶性肿瘤组织生长密集,核浆比例高,结节内水分子运动相对受到明显的限制[6]。因此,磁共振STIR-EPI序列成像中,恶性肺结节可以得到较高强度的信号、SNR值以及较低的ADC值。在本研究中,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良性肺结节的信号强度评分、SNR值均小于恶性肺结节,ADC大于恶性肺结节,与上述理论相符。程庆华等[7]研究中,采用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诊断良性肺结节也同样显示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信号强度、ADC值及SN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本文研究一致,且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诊断过程中,能通过提高梯度系统的切换效率、采集技术和超高速弥散成像,减轻诊断过程中人体生物电的干扰,降低患者呼吸及心脏搏动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8]。结合本结果,表明磁共振STIR-EPI序列成像通过探测结节细胞间隙水分子扩散运动诊断良性肺结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王哲[9]指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诊断肺尖及肺底部位病灶时成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数据测量受到影响,诊断准确度不佳。而在本研究中,单独磁共振STIR-EPI序列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8.00%、特异性为83.00%、阳性预测值为83.81%、阴性预测值为87.37%、有效性为85.50%,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局限性。
CT动态增强扫描常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良恶性肺结节主要是利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血管生成差异[10],将SPN强化CT峰值与同时刻主动脉CT值的比值作为强化指标,降低因个体心输出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11]。而恶性肺结节由于其内部血管丰富,血流充沛,其CT峰值与CT值比值明显升高。故而,当两者比值大于6%时,即可诊断为恶性肺结节[12-14]。因此,对于磁共振STIR-EPI序列成像诊断后未能确诊的肺结节,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作为补充诊断,能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纳入的良性肺结节病例主要以炎性结节、结核结节为主,未涉及其他肺部良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何超,林万里,任巧文.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3):67
[2] 陈丽英.肺良恶性结节或肿块CT灌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4):18
[3] 关牧娟,吕培杰,高剑波.能谱CT成像鉴别肺结节性质的初步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1):20
[4] 张玉利,张雪梅.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的Meta分析.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3,11(2):22
[5] 刘成平,汤砺,何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国CT和 MRI杂志,2016,14(7):58
[6] 滕雅琴,贾文霄,王云玲,等.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CT筛查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33
[7] 程庆华,江敏.磁共振STIR-EPI序列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价值分析.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4,12(8):27
[8] Koyama H,Ohno Y,Nishio M,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vs STIR turbo SE imaging:capability for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tion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from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Br J Radiol,2014,1038 (87):1259
[9] 王哲.STIR-EPI序列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4,19(7):1305
[10]Guimaraes MD,Marchiori E,Odisio BC,et al.Functional imaging with diffusion-weighted MRI for lung biopsy planning:initial experience.World J Surg Oncol,2014,203(12):1186
[11]贾群玲.CT与MRI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分析.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6,14(10):42
[12]贺煜.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早期MSCT的应用价值.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6,14(5):36
[13]Geith T,Schmidt G,Biffar A,et al.Comparis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diffusion-weighted MRI and chemical Shift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vertebral body fractures.AJR,2012,199 (5):1083
[14]任法云,付克广.低剂量CT在肺结节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