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会背景下问题学生转化所要考虑的因素

2017-11-07韦建华

新课程·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改善策略问题学生

韦建华

摘 要:作为班主任应对班级同学在学习行为习惯和纪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改善,利用课堂、课后、班会活动等教育时间空间,改善班级整体育人氛围,建设良好班集体。

关键词:网络社会;问题学生;改善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机通讯等设备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关系的发展步伐也正在加快。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人际交往大多是口耳相传,那么21世纪的今天则已经是千里传音,全球一体了。如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的信念常受到质疑,那么,如同人的健康、社会民生、家庭的面貌等可以改善一样,“问题学生”经过教育可以影响、改善、转化,这一点相信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践行的。

根据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现实,为了研究需要,我绘制了“网络社会下的问题學生社会关系结构示意图”:

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手机、网络、电脑、电话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更加便捷,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深度、广度愈来愈大。孩子的散漫、自私、任性、厌学、目无尊长、小偷小摸、自闭等品德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在现代大社会背景下,单一的说教已显苍白;简单的否定已显得无力;粗暴的惩罚已经无用武之地,反而会使自己身陷囹圄。为了研究当前大社会背景下改善学生习惯所要考虑的因素,笔者绘制了上述“网络社会下的问题学生社会关系结构示意图”。其外面圆圈表示网络社会背景或作用,内部为与问题学生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包括问题学生在内的个人、单位、组织机构都与外面圆圈相连,也即处在网络社会大背景之下,与网络社会大背景相通。只有通晓孩子的成长环境,才能如庖丁解牛一般,了解、顺应、规避、引导,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更有效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影响、改善、转化。

文化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站在与孩子所相关的社会网络的大背景下考虑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孩子的意识空间,从而不断改善孩子存在的不适宜的问题和行为。“教育学生从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转变”。

一个问题学生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有的是溺爱的祖父母,有的是溺爱的母亲,有的是放任的父母,也有的是因为单亲家庭中监护人本身就有心理问题和不良性格习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是任性、自私;在缺失爱或曾经缺失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固执、敌对、粗暴;对于父母放任的孩子,容易受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会出现贪玩、夜不归宿,迷恋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由文中“问题学生社会关系结构示意图”,可知作用于问题学生的外因。我们结合“冰山理论”,可以加以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内在原因。下面,我以我当前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案例阐述我的观点——结合网络社会背景及“冰山理论”能有效改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相适应的最佳的教育内容,在这之前这个孩子错过了许多。经历了亲生父母的离异,经历了童年的孤独,跟随母亲经历了离异后重组的家庭,经历了散漫、无序的环境教育。这个孩子逐渐养成了散漫、自私、任性、厌学、目无尊长、迷恋游戏等不良习气。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他有如下显性习惯表现:上课不听,随意讲话,随意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课后追逐打闹,午睡课擅自离开教室,在校园里与几个同学游荡;课后三五成群玩游戏,他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孩子厌学、任性,其母亲对孩子行为既粗暴又溺爱。然而,之所以有这些性格问题及表现,还是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父母关系导致;从小就缺少温暖适宜的爱——仅有亲人长辈的溺爱;从小就缺少良好习惯的系统培养——目前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少。对客观世界的怀疑不满,亲人对自身的有求必应、包庇纵容,自己习惯了无拘无束,从而才会有现在的任性妄为、目无尊长。由文中“问题学生社会关系结构示意图”,家庭是影响孩子的重要的结构组织,改善孩子的问题习惯,家庭以及家庭之间的配合教育至关重要,所以在接班之初,我首先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为今后在孩子教育问题方面,进行方法指导、案例分享、交流,提供平台。

针对他上课不听,随意讲话,随意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我首先在课堂上进行提醒,然后在课后与他交流谈心——关注其行为。说实话,已形成的习惯怎么可能马上改变?我又是刚刚接班,在他觉得自己的自由被我限制了,开始抵触情绪很强烈。但是我不能不管,凭我一己之力实在难以改变他扭曲了的价值观。于是我便利用网络微信或电话告知其母亲,让她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家长很配合,很多孩子在校的情况原来她并不知情。这个孩子有点聪明而且比较好强,在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一些难题,利用激将法,激励他上课听讲,课后钻研——根据他平时的习惯、应对方式、观点采取措施。经过一学期持续的教育努力,孩子的上课习惯改善明显。

针对他课后追逐打闹,午睡课擅自离开教室,在校园里与几个同学游荡。由于不是个人行为,首先我在班级进行批评教育,开始他们还常与我争辩,而后我出示校纪校规并利用班级公约跟他们讲道理,与相关家长沟通交流请家长协助教育,还有不听的再寻求学校行政领导的帮助——关注其行为,根据其应对方式言明利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理服人,以校纪校规为纲,言之有理,才能“掷地有声”,达到教育效果。在他们意识到错误之后,然后再给出今后改正建议。经过一段时间,他们这方面的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针对课后他带着同学三五成群玩游戏,严重影响班风学风。我首先根据班级公约及校纪校规在班级层面指明这种错误行为及危害,同时会同教师们的意见,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劝告,并宣布如果再次发生则要没收游戏玩具——关注其行为、考虑其感受、照顾其面子,给予他机会。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几天后又玩这种游戏了——此时便是我们教育的契机。于是,我将他的游戏玩具进行了没收,他当时反抗——贪玩至极。然而我坚决执行了先前的决定。结果,这个孩子竟然打电话告诉其母亲说我的不是。而这个母亲竟然不问缘由向校领导告我的状。这正印证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于是,我通过班级学生以及家长微信群公布事实真相,得到了班级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维护自身的名誉。经过这次事件后,他还有过两次带玩具在班级里玩,课后玩我没有制止,但上课玩不能允许。由于没有其他同学响应,他也觉得无趣,逆反心理作用维持了几天,再后来便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针对孩子厌学、任性,以及母亲行为粗暴又溺爱孩子。我首先充分利用微信、QQ等公共网络平台,对家长们进行相关家庭教育知识的分享,提高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然后在进一步了解了孩子背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之后,利用家庭教育中的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比如这个孩子的继父是个文化人,我多次跟孩子的母亲进行了沟通,并利用机会进行家访,让她配合支持丈夫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以弥补孩子父爱的缺失和父亲教育的缺少。矫枉必须过正,然后我们老师的关爱才能起到作用。一学期之后,孩子明理懂事了许多。我感觉我们师生之间走得愈来愈近,同时与家长的关系也愈来愈和谐。

除了实施了上述对学生习惯改善的策略措施,作为班主任还对班级同学在学习行为习惯和纪律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管理改善,利用课堂、课后、班会活动等教育时间空间,改善班级整体育人氛围,建设良好班集体。风雨过后是彩虹,现在这个孩子的性格习惯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虽然还不尽善尽美,然而孩子已经融入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已经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到现在为止,几无出格的行为。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能真正地改善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善于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如:校医(有学生会假装生病)、校相关行政部门、正能量的同学、班级集体舆论、有经验的教师、家委会、社会相关部门等等。只有充分考虑网络社会背景下各种因素,以人为本,利用网络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智慧,才能不断改善孩子原来不良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5.

[2]唐震.接受与选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

[3]齐学红.树立师生关系的学生立场[J].班主任,2017(3):5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改善策略问题学生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