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主学习方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11-07郑全翰
郑全翰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古诗文教学遭受诟病,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以老师一味进行虚词、实词、语法等的灌输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古诗文的地位之上。因此,初中古诗文教学要转变观念,改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式。主要针对这些诟病,阐述“自主学习方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这一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古诗文;新课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陶先生的话明确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以自主为主。初中古诗文课堂更是要正确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初中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学传统的瑰宝,更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先要正确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病
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初中古诗文教学长期存在一些弊病。弊病的根源在于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半点自主性。
1.重“言”轻“文”与重“文”轻“言”
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就是重“言”轻“文”的现象。就因为中考主要是考查文言文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所以课堂上老师一直在灌输文言词句及语法。一堂语文课花大量的时间在“言”,而“文”则几句话解决。这样,学生学习没有一点自主性,对文言文学习就索然无味了。还有重“文”轻“言”的现象,虽然较少,但也存在。这两种方式是在走两个极端,自古“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走入极端的境地,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古诗词浅教或不教与拔高教
长期以来,考试不考的古诗词浅教,甚至不教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属于中考考试范围的古诗词不要求学生掌握,中考只需要背诵的就只背诵默写,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更是打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还存在一些拔高地教的现象。把初中古诗词上升到高中“鉴赏”的高度来教,殊不知这是对新课标的曲解。新课标指出,对于初中古诗词只需要到“初步赏析”的层次。拔高让学生难以接受,学习就没有了主动性、自主性。
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在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极其被动。因此,改变学习方法迫在眉睫。
二、自主学习在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具体运用
1.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自主学习即学生课内自主阅读理解教材、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等。古诗文教学中老师先做出示范,并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笔者在教学《细柳营》时,先出示本堂课学习任务:词句的解释与翻译、课文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等;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标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按照班级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总小组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各小组长上台出示这些问题,由全班共同解决;最后老师补充并总结。这一过程老师所花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课堂的主要时间都留给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许有老师会质疑学生时间不够,其实学生只要充分预习,完全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还有可以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古诗文。比如,笔者在初三年语文教學中,为增加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要求每个学生各选择1~2篇新课标古诗词。并且按照作者、背景、古诗词内容、主题及四个测试题(包括两个填空和两个选择题)做成PPT课件,利用课前8分钟的时间,上台做老师为全班学生讲解相应的古诗词。制作的过程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老师、同学、家长、网络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把全班所做的古诗词PPT课件上传到班级博客、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所有学生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这个学习过程应该有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只有这样,自主学习与其他方法才能形成合力。
2.课外自主学习
课外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展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可以根据对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随时思考或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自我评定,发现学习中的难点以及自己的弱点,以便适时调整计划和目标进行学习策略的重新选择和思考,达到最优化、最高效率的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能够自主实施练习、测试等,从而判断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进行反思。课外自主学习还有家长、老师的介入与监督才能实现学习的高效。
总之,初中古诗文教学应注重自主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注重自主与合作、主导的结合,注重古诗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