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说明文阅读方法略谈
2017-11-07郭旺武
摘 要:新课程中,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方法初步探索四法及四法中各自所包含的内容阅读方法指导说明文的基础常识、举例指导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阅读;基础;方法
说明文体是以事理、语义为反映对象,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基础文体。说明文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简洁、明确、有效地阅读说明文,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学者去研究。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的步骤与方法进行阅读赏析一篇说明文。
一、速读
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辨析出说明文的类型,推导出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语言上的总的特色。
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表达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四种。一般情况下,说明文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可用时间顺序;写建筑的结构,可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介绍工作程序,可用程序顺序。
说明文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的风格不同,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常以平实性和文艺性两方面去赏析语言特色。平实性语言,显得平易朴实,浅显通俗;文艺性语言又体现出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特色。
综上理论依据,我们在速读文章,明确了说明对象、语言类型之后,就可推导出该篇文章的类型、顺序和总的语言特色。如《向沙漠进军》(初中语文第四册)一文,经速读,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为“向沙漠进军”,语言为文艺性语言,从而可推导本文:类型为“文艺性事理说明文”,顺序可采用“逻辑顺序”,总的语言特色是“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二、细读
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和支撑句,分析各自然段的层次结构、各自然段间的关系和文章的整篇结构,学习作者的谋篇思路。
中心句和支撑句是说明文里常用的两类句子。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在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可长可短,而以短句居多。中心句大多数放在段首,有时也放在段尾,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在个别情况下才放在段中。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可综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支撑句是用来解释、发展、支持中心句的。支撑的方式很多,可以分述,可以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可以说明原因、结果和意义,可以引用资料作证等。支撑句多少不一,句子多的还可以分成若干小层次。
找出了文章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和支撑句,就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各自然段内部的结构层次,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和全文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结构形式分为“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等,此结构形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而且还适用于每一个自然段。我们可依据这几种结构形式来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所用的谋篇思路。
三、详读
找出文章中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对说清楚说明对象而起的作用。
一篇好的说明文,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一篇说明文中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因此,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详细分析文章,找出所用的各种方法,体会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对说清楚说明对象所起的作用。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综合运用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而以分类别、举例子为主。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体现了作者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征,确切地、有条理地予以解说的匠心,运用举例子则使文章既形象、具体又富有说服力。
四、研读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对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面的修饰、限定说明上,因此在研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就要抓住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明词语来分析。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向沙漠进军》)一句中,“最”从程度上、“之一”从数量上进行限定,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性的赏析,应抓住文章中所用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句式,动词、形容词、虚词来体会鉴赏。如《看云識天气》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词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变化过程与天气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既介绍了丰富的知识,又增强了文章的辞采。
总之,一篇文章的阅读,只要掌握了该类文章的基础知识,明确了所要阅读的内容,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顺藤摸瓜”,便会收到“瓜熟蒂落”的效果。
作者简介:郭旺武,1966年4月出生,男,汉族,甘肃省定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从教28年,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致力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号DX2016-588,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125。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