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困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转化策略案例分析
2017-11-07黄伟强
黄伟强
一、案例陈述
我校高一有一名女学生陈xx,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个性比较突出。开始注意到陈xx是开学不久之后的一堂“仰卧起坐”素质课上,陈同学与她的闺蜜同桌,以重感冒为由向我请假,目的当然是希望不做仰卧起坐。由于是高一学生,而且开学不久,我对这个班级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也没有留意太多,就以普通病假的形式,让她们在课堂上旁听。但是,后来我发现一旦遇到任务较重的体育课程,这两名女同学就会以各种理由来请假逃避课程。后来我了解了事实,在她们几次请假之后,我不再批准,她们开始产生反抗情绪。例如,每一堂体育课,我会安排慢跑热身,可是陈同学会约好一名同学一起偷懒。因为这个事,我让她多跑了几圈,但是后来我发现适得其反,效果不佳。后来经过与她的班主任沟通,我了解了陈同学的情况,得知陈同学虽然没有在学校出现过重大的违规行为,但是小问题非常多。于是,我认定陈同学秉性并不恶劣,只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比较严重,个性较强,喜欢打扮,也喜欢跳舞。我也尝试过与她进行交流,不过几次下来,我发现很难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二、辅导经过
身为一名教育者,希望能够给每一个学生公平学习的机会,也不能因为是学困生而直接放弃。因此,我决定打开陈同学的心扉,让她对我产生一定的信任。后来,每一堂体育课,我都会更多地关注她,我会多叫她的名字或者让她帮忙做一些事情。当我发现她在偷懒的时候,我会有针对性地提前预防,同时也适当给予她更多能够胜任的表现机会。
例如,体质测试考核中,我发现陈同学在力量方面虽然不行,主要体现在仰卧起坐、离地跳远等项目上,但是必须承认她的耐力素质、柔韧性方面还是挺不错的,比如立体前屈,她能够做到27 cm。因此,我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多给她一些能够展示柔韧性的机会,让她做一些示范性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慢慢地我发现陈同学非常喜欢身体表现形式类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也和她的个性相符。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她参加了学校舞蹈队。虽然她没有什么舞蹈功底,但是由于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让她在舞蹈方面很容易上手。借此机会,我再次和她进行了交流,引导和鼓励她要善于抓住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一次运动会前夕,我和班主任商议,让陈同学作为入场式训练的班级负责人。整个过程证明了她能够胜任这份重任,也展现了她的组织策划能力。过后我进行反思,其实很难想象,曾经一位连多走半步都懒得动的体育学困生,经过老师的引导,慢慢地胜任了她自己都不敢想象的重任。这次之后,她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开始慢慢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让老师、同学看到一位充满自信、愿意主动展示自我能力的陈同学。
三、转化策略分析
从“支持、機会、项目、服务”(SOPS理论)来看,体育运动积极性的转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关注,多鼓励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于,我们不够了解这类学困生或者说我们甚至没有去了解他们。因此,多关注是前提,关注才能了解,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辅导。这样才能帮助学困生慢慢地树立自信,从而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快感。因此,给予学困生充满情感和富有策略的关注与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常的体育训练时应当多关注他们,多表扬他们,多鼓励他们,多一点沟通与交流。但是切忌为了给予信任而盲目地支持,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与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给予机会与平台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向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但是对于个性非常特殊的学生来说,或者对于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效果真的好吗?还需要我们深思。适得其反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改善,从案例来看,我在体育课堂上因为陈同学的各种不良行为给予多次批评,但是后来发现我这样做带来的效果并不好,甚至还会让自己迷失。从学困生的角度来看,越惩罚就越抵触,只有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与平台,才能让他们逐渐明白,如何去正确表现自己的个性,如何去赢取,如何去探索。给予机会与平台,目的是让他们能够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积极性往往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支持他们多参与各种项目
给予机会与平台,更进一步当然是具体的项目活动。高中体育课程会涉及很多项目,经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再次放大让其参与具体的项目,为他人服务,赢得支持与鼓励。从案例来看,陈同学最后得到了班主任的肯定,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配合与协助。而这些外力作用则非常重要,能够让学困生不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从而产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再次认识自我,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的体育精神逐渐得以培养。
可以说,体育运动是众多学科中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最好的平台,尤其是一些内容特别丰富的体育运动。然而,体育学困生的产生,从个案分析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体育学困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策略的转化,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转化。因此,给予体育学困生公平的机会,这才是教学本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柳洋.中职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运动,2016(8):101-102.
[2]张野芳.浅谈体育运动学校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4):54-56.
[3]李默轩.浅析体育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解决方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54.
注:作者系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