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2017-11-07卢华帅
卢华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任务。尤其在高中教育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人格与“三观”的建立,对学生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发展均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就美术教育中的健全人格培养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为高中综合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健全人格;开放教学
中学美术教育不仅在于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更能够对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树立与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缺少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自信自强的精神。
一、美术教育中要融入“生本理念”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绘画艺术表达能力的学科,其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美术形式的情感体验,然而,在我国传统美术课堂教育中,学生往往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绘画理论学习,并机械地按照教师的绘画作业进行训练,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人文情感体验剥夺得一干二净,使学生自我情感诉求和表达的欲望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良好艺术品质的建立。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本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并积极与教师展开思想上的碰撞,不断在课堂讨论中融入个人的思想表达,这种观察、体验和品味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个性魅力的表达与体现,从而在快乐的美术学习中形成独特的人格特质。
二、美术教学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
众所周知,在高教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便会受到限制,难以形成个人的意识形态,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然而,美术教育的过程是美术教育的灵魂所在。为此,在美术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生最终的绘画成品功底。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线条、颜色和图案充分表达个人思想,才是高中美术教育更应该达到的目标任务。高中生正处于“三观”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在美术评价环节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最终成绩的重点评判标准。如此一来,学生在这种鼓励型的评价模式中更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差异性艺术灵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人格与绘画艺术素养的协同发展。
三、开放教学模式,重视“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亦应重点发展“寓教于乐”的精神理念,从而让高中生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压力中充分释放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中去,并借此来增长个人知识。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而转向极具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第一,自选随意画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发散的艺术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发挥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运用新奇的形式、独特的手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刻画,从而激发个人良好品质的建立;第二,游戏性教学模式。游戏性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堂游戏活动来贯穿美術教学思想,从而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堂,并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四、强化学生感官体验,重视美术欣赏性教学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感官的艺术教育科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重视学生绘画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这便使得学生难以提高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为了能够在美术教育中健全学生的人格,便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美术教育中的“真、善、美”进行灌输,从而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建立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在美术鉴赏教育中要重点考虑学生感官的精彩体验,在作品欣赏中要搜集世界各国的精彩绘画艺术品,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中运用PPT将作品投放到大屏幕,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对绘画作品进行感受。最后,教师要将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生活之美,从而促进学生热爱生活、阳光和自信的美好品质的建立。
高中教育作为每个学生一生中的重要成长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更要从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进行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永葆健全的人格。值得强调的是,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其能够充分融入德智教育体系中去,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找出德智教育的连接点,并将二者紧密相连,进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自尊、自立和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汪容.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4):96-98.
[2]顾勤.浅谈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8(24):130.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