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分析

2017-11-07吴英健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差异成因

吴英健

摘 要: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会成为空白。而在语言中,这种文化空白就表现为词汇空缺。文章从词汇空缺的界定、词汇空缺的类别、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三方面,对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現象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这一语言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空缺;英汉互译;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8.5;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57-01

一、词汇空缺的界定

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一种语言中的一些词汇或词汇成分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没有与之对等或契合的词汇或词汇成分的现象。我国学者谭载喜首先提出了词汇空缺的概念,即文化个性反映到词汇里,便会出现词汇空缺以及词汇冲突的现象。陈喜荣认为词汇空缺是富有特殊文化色彩的词和表达方式所造成的异族文化的空白。郭爱先对词汇空缺的定义是:“词汇空缺指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由此可见,部分学者认为各个民族文化上的空缺是造成词汇空缺的本质原因。民族文化越相似,词汇空缺就会越少;反之,民族文化越不同,词汇空缺就会越多。

二、词汇空缺的类别

国内许多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词汇空缺分为不同的类别。郭爱先根据词汇内容进行分类,将词汇空缺分为物质文化方面与精神、社会体制文化等方面的词汇空缺两大类。何秋和则根据词汇意义进行分类,把词汇空缺分为全空缺、半空缺以及冲突空缺。全空缺指一种语言里有的词汇,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这个词汇;半空缺指两种语言里都有的词汇,但词汇的内涵意义或使用方法不同、有差异;冲突空缺指两种语言里都有的词汇,但词汇的内涵意义完全相反。

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

(1)语言文字。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特点。以汉语和英语为例,汉语是意合文字,注重语义,结构松弛简练;英语是形合文字,注重结构,层次分明有序。当然,汉英语言文字之间的差异还有很多。如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而英语中虽有量词,但是数量偏少,所以汉译英时就会缺失很多量词。例如,“一支铅笔”译为“a pencil”“一把小提琴”译为“a violin”“一座庙”译为“a temple”“一条马路”译为“a road”“一头猪”译为“a pig”。再如,汉语里关于亲属关系的词语十分具体、异常丰富;而在英语里的亲属用词比较简单和模糊。典型的例子就是“伯父”“叔叔”“舅父”“姑父”“姨夫”都可译为“uncle”,三姑六姨也都可翻译为“aunt”。这样的汉译英就无法具体明确地反映亲属关系,可以说详细的亲属关系就缺失了。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在各个民族文化中都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例如,汉语中产生的“网红”“神马”“宅男”“剩女”“浮云”等新词,离开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文化中确实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与之对应,造成了汉译英时的不少困难。

(2)地域环境。汉语和英语的不同与中国和英国的地域环境差异有关,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有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峰,东临大海,接近海平面,所以大多数河流都是东流入海,因此就出现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说法。汉语中还有“开门见山”“东山再起”“开山鼻祖”“泰山北斗”等表达方式,而在英语中这些内容就没有对应的说法。又如英国四面临海,产生了许多用water来表达的词语,如“get into hot water”“in deep water”等。英语的这种用法在汉语中也是没有的,如需要英译汉的话,就需要转换了。比如,“get into hot water”译为“土崩瓦解”,“in deep water”译为“陷入困境”。

(3)生产生活。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里面都包含着大量关于人们生产生活的词汇,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东西方生产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也会带来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词汇缺失。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至关重要,反映到汉语里就有“精耕细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桃报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种薄收”等说法,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词语。又如英国水产业、航海业发达,就产生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词语,例如“a strange fish”意思为“怪人”“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意思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fish in the air”的意思为“白费力气”。由此可见,英汉中相同的语义,完全是不同的表达。再如,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复杂高超,表示做菜的动词就有“烧”“煮”“炒”“炸”“爆”“煎”“焖”“炖”“蒸”之多。相比而言,西方的烹饪方式简单,所以英语词汇有限,汉译英就会出现词汇缺失。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出现词汇空缺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类词语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反映着每个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但是,词汇空缺现象也确实会给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因而尽量减少词汇空缺带来的副作用,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文学,杨敏.英汉词汇空缺类型及成因的文化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2]陈喜荣.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汉互译文化差异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从民族特性看“狗”与“dog”的英汉互译
浅议科技术语英汉互译中的几个问题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