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康复是旅行,要越过无数障碍

2017-11-07何毅唐丽丽

大众健康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阿片类患癌病情

何毅+唐丽丽

有人说,“癌症康复是一次旅行”,旅途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癌症患者正接受治疗,感到自己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处于癌症康复阶段,正为自己是否真的治愈而感到疑惑;也有人已经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疾病来应对,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还有人正在帮助、支持和陪伴自己亲人走在对抗癌症的旅途中;不少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还有很多问号,比如:“是因为我的生活经历让我患上癌症吗?”“是不良情绪加速了我的肿瘤生长吗?”“我做不到乐观对待疾病怎么办?”

失眠

从一开始诊断为癌症到治疗结束,病人心中各种各样的担忧都可能导致睡眠紊乱,治疗中使用的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也可影响睡眠,有些病人甚至在患病前就长期存在慢性睡眠障碍。睡眠紊乱(失眠)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障碍可以是身体平衡遭到破坏的预警信号,比如担心疾病复发转移、打乱合理的作息和安排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威脅健康。

解决失眠有“万能药”吗?

一位癌症患者,自从生病起睡眠就变得很差,一到晚上睡觉时间,脑子就开始活跃,胡思乱想,不能控制。每天晚上10时上床,两个多小时后才有可能入睡,而且只能靠安定类药物入睡。他很是痛苦。

还有一位老年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严重失眠、睡眠周期紊乱并出现黑白颠倒现象,还有心烦、易激惹症状,并有过短暂性意识紊乱,家属感觉有时他好像在说梦话。肿瘤科医生认为这是焦虑抑郁问题,于是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并给予安定类药物,结果症状越来越重,患者开始出现整夜不能入睡并大喊大叫。直到这时,医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急性谵妄。对急性谵妄,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但无效,还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因为在谵妄的治疗中,安定类药物的应用是非常慎重的,有可能加重谵妄病人的认知障碍。

可以说,安定不是解决失眠的“万能药”,而从睡眠入手,可以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因为70%以上的失眠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此外,我们还需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眠。如焦虑造成的典型失眠是入睡困难,就是大家常说的“在床上折饼”,翻来覆去睡不着。抑郁症(或抑郁状态)的典型失眠是早醒,睡到半夜醒来就再难入睡了。如果出现总是感到心烦意乱、易激惹、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经常哭泣等症状,就应尽快请心理或精神专科医生会诊,以尽快明确诊断。

深夜似乎是“魔鬼”和恐惧更容易肆虐的时候,失眠让病人更加身心疲惫,会降低战胜疾病的勇气。对失眠,很多人还存在以下认识误区:

1.失眠会不治而愈。睡眠时好时坏,一些病人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能好转,直到很严重,整夜不眠才看医生。

2.失眠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一些患者对失眠的危害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就诊解决失眠问题。对急性失眠的治疗不重视,会发展为慢性失眠或难治性失眠,延误治疗时机。

3.服用催眠药对身体有危害。很多人认为催眠药一旦开始服用就无法脱离,过度关注睡眠药物的副作用,夸大了睡眠药物的依赖性。

4.失眠的治疗都是一样的。其实很多原因会引起失眠,应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切忌滥用药物。

疼痛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对疼痛的最新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包括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不难发现,最新定义强调了疼痛的社会维度,只有当患者体验到的疼痛是能恰当地表达和交流的,这才是真正的疼痛含义,才能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

研究数据显示,癌症患者中51%~62%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约40%为轻度疼痛,60%为中重度疼痛。由于大家对于癌症相关疼痛存在很多方面的误区,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更容易选择忍耐疼痛),导致目前对患者的疼痛并没有很好的管理,但疼痛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疼痛,会为患者顺利进行后续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保证。

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吗?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镇痛效果最强的一类药物。因其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是目前世界上治疗中重度疼痛和慢性疼痛的首选药物。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大量研究证实,服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极少出现成瘾,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时不必担心成瘾问题。若病情经治疗好转,疼痛也随之减轻,则可减小阿片的剂量或停药;若病情或疼痛无好转,阿片类药物则可长期服用来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可以用杜冷丁止痛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哌替啶(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予推荐使用的药物。原因一,止痛作用弱,其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二,作用持续时间短,约2小时~4小时;三,长期反复使用会产生神经毒性,容易成瘾。

癌症不是惩罚

我们眼里的“好人”,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善良待人、忍辱负重、没有不良嗜好。这些好人患癌,往往让我们心痛。我们会惋惜,于是产生好人为什么也会得癌的疑问。在我们内心深处,会认为“坏人”患癌是应该的,因为总能找到他们患癌的坏习惯或不良嗜好,情感上也容易接受,认为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当我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好人会得癌”这个问题时,可以先试着回答一下,“为什么人会得癌?”我们对后一个问题会列举出很多因素,遗传、环境、生物、感染等。那么,别忘了,好人也是人,也无法从这些导致患癌的因素中幸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凌驾于理智上,不愿相信美好的事物遭受厄运,于是去否认,认为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但无论我们多么不情愿,现实就是如此。endprint

实际上,癌症并不是对好人或坏人的一种惩罚,任何人如果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及时清理自己的心理垃圾,无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都可能会得癌症。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澄清:癌症不是惩罚。

告知病情怎么就那么难

“医生,您千万别把得癌的消息告诉他。”面对癌症,家属的第一反应常常是隐瞒病情,怕病人知道后难以承受,会过分担忧疾病,会无法面对疾病,甚至崩溃自杀。

作家李兰妮女士在《不能装作看不见——一个癌症抑郁患者的精神档案》一文中写道:“我属于最笨的癌症病人,我家人属于最傻的患者家属。”李兰妮1988年的癌症病理化驗单,直到12年后的2000年,她父母才拿给她看。1998年12月,她癌症转移,父母仍瞒着她,把她哄到一个区级医院,找到一位市医院退休的外科主任给她做简单切除,然后伪造化验单。

按照诊疗常规,她应该在48小时内做淋巴清扫手术,以绝后患。但是,她的父母只会将癌症转移的病理检验单藏在自己家抽屉里,两个人三天两头讨论,要不要把真实病情告诉她。很遗憾,她的父母不知道癌症病人应该找肿瘤科医生做治疗,已经转移的癌症病人更应该争取在肿瘤医院做手术。

不知道病情最大的害处是可能会违背你的真实意愿。如果不知道病情,可能就无法有效地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位外地来京看病的老太太,1年前就已经确诊食管癌,但儿女怕她得知真实病情后无法承受,一直瞒着她。她以为自己得的是胃溃疡,考虑到胃溃疡不是大病,她选择了口服药物。当时女儿建议做手术,她认为胃溃疡没必要手术。1年后,她无法进食再次进京看病,才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她知道儿女是好心,但留给老人的是深深的遗憾。

看心理医生就是有精神病吗

因为人们对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的认识不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很多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看心理医生就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脑子有毛病,就是有精神病了。很多家属觉得患癌已经很不幸,再查出心理疾病,更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由于种种顾虑,很多患者没有及时去看心理医生,直到出现强烈的自杀意念才来看;也有的患者自杀后,家属才恍然大悟。实际上,患癌不亚于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这是对身体、心灵的重大考验。不论是谁,面对这种情况,都需要他人的帮助。

“谁得了癌症不抑郁啊”

人们常说:“谁得了癌症不抑郁啊?”于是,很多患者及家属对不良情绪不予重视,认为“抑郁”是正常的。的确,面对癌症这样的应激事件,患者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如果这里的“抑郁”指的是悲伤,或是抑郁情绪,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没错”;如果指的是抑郁状态或抑郁症,那答案一定是“不对”。患癌后可以有正常的悲伤反应,可以有短暂的抑郁情绪,但如果出现抑郁状态或抑郁症,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诊治。

什么是正常的悲伤反应?这种情绪以悲伤、易怒、担心为主,常与日常事件密切相关,没有无用、无助、无望感,消极想法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好转。患者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及时处理和调整自己的悲伤反应。悲伤反应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状态或抑郁症。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负性情绪的时候,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患者应对癌症的能力强,会较快适应患癌后的生活,及时调节自己的抑郁情绪,发展到抑郁状态的可能性就小。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片类患癌病情
THE FAREWELL
几时
听诊器
警惕阿片类药品不良反应
“硬汉子”和“弱妹子”更易得癌
阿片类镇痛药物
双胞胎患癌几率会比常人更高